我在学习《伤寒论》时,学到了六经辩证,六经就是指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我的中医朋友跟我说过,人生病就是按照这个顺序一层一层走的,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刚好,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人体水液热量循环,文中作者提到,若能够结合人体结构,那对理解三阴三阳和人体水热循环模型特别有帮助。 太阳,就是指人体与外界空气接触的表面,太阳病,就是指这一层上面众多小毛孔闭合出现了问题。 皮肤下面有着密密麻麻的毛细血管,也是身体血管所能到达的极限,这些毛细血管为身体表层的细胞源源不断的提供营养物质,还有热量。这些血管把身体内部产生的热量带到身体表面,当产热过多时,身体就会出汗来散发这份热量。 正常状态下,毛细血管网,通过身体表面的毛孔以微小的热气和少量水分向体外散发,来维持身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这种状态下,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和病毒很难有机会入侵人体,也就是正气足,邪气不。 ![]()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筋膜对温度非常敏感,一旦温度降低,就会收缩。正常情况下,外界温度降低,皮肤毛孔闭合收缩,只要及时保暖或者运动出汗,就可以解决。 人体身体内有两大遍布全国全身的组织,一个是血管,有动脉和静脉,还有一个就是筋膜,有数据表面,筋膜占人体重量的20%。静脉、动脉以及极其丰富的毛细血管,就穿行在层层深浅筋膜中。 ![]() 当筋膜挛缩时,就如同水库的闸门,出水口变小,血管内部的血液流量也会变少,导致身体的整合热量交换出现问题。比如有些女孩子手冷脚冷,很大可能就和筋膜有关系。 毛细静脉的末端和毛细动脉的末端并非直接项链,而是有一个小间隙,动脉释放一个血细胞,静脉就回收一个血细胞,同时,水液从动脉渗出进入皮下,又被吸收回静脉。如果这个筋膜挛缩,就会导致这个间隙闭合,空间变得狭窄,静唛和动脉的交换就会收到影响,长此以往,心脏就会受到影响。 心脏搏动能力会变弱,这个气血循环也就会受到影响,亚健康也是这样慢慢来的。中医认为,人体就是水火交融,阴阳变化,健康的身体必定是阴阳平衡。倪海厦曾提出身体健康的六个标准,期中一条就是不管春夏秋冬,手脚都是温热,尤其是冬天,手脚依然暖和,从筋膜角度看,说明这个气血的闸门是健康的。 为何要练功,练功就是恢复筋膜的张力,把挛缩的地方恢复过来,让气血能重新充盈的身体表层,气血循环重新跑起来。 我自从去年四月份开始练功,对冷热更加耐受,大夏天也不觉的很热,冬天也不会觉得很冷,尤其是夏天,以前觉得热是因为天气原因,毕竟外面问题30几度,现在明白,除了温度是一原因,自身散热能力也是关键,整个身体筋膜舒展个,身体都柔软通透,就不太会感觉到燥热,反而是太阳的热量,能够一层层透进来,非常舒服。 所以归根到底,就是自己的散热能力不够,才会觉得特别热,同理一个正常人忽然冬天特别怕冷,除了气候原因,也有可能是自身气血不足,无法到达身体表面来维持温度。 以上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个人感悟,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