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张友仁编纂的《惠州西湖志》里,曾记载有“惠州西湖四大名泉”,曰珍珠泉、清醒泉、菩萨泉、蟹眼泉。这“西湖四大名泉”中,并没有现在大家熟知的河南岸下马庄的将军泉,究其原因,应该是将军泉距离惠州西湖比较远的缘故。 ![]() 叠翠山庄 这“西湖四大名泉“中,蟹眼泉位于今惠州市党校南惠樟公路旁,在民国年间惠樟公路扩建,被掩埋在地下,如今已无迹可寻;菩萨泉,原在丰山永福寺旁、鳄湖边,但久已荒废,在张友仁编写西湖志的时候,该泉就已经不存在了,他的记载只是根据前人所述;珍珠泉,位于鳄湖边、紫薇山后的古榕寺旁,也叫古榕泉,十几年前我曾去寻找过但没找到,几年前在古榕山建设惠州植物园,重新挖了一口井标注“珍珠泉”以作纪念,但并不是真正的珍珠泉。 剩下的一口清醒泉,是否存在也扑朔迷离。清醒泉位于惠州西湖的丰湖南面的黄塘,我听老一辈人说:清醒泉水极佳,以前城里的茶楼和讲究点的有钱人家,都会划着小艇,到黄塘去清醒泉取水回来用。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也没亲眼见过清醒泉。后来我听人说,清醒泉还在,只是在一个叫“叠翠山庄”的小区里面,但泉水被人加了盖子,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貌了。不过我只是听说,并没有去现场看过。 ![]() 何老师拨开清醒泉石刻前的花草 前两天在群里聊起,文史专家何志成老师说他熟知叠翠山庄里清醒泉的位置,于是我们约了他一起去看。叠翠山庄位于惠州鹅岭北路原东江体育馆旁,小挂榜山下,建成于2004年。何老师熟门熟路,直接带我们走到清醒泉处,叠翠山庄的楼宇建得密密麻麻的,没人带路真不好找。在山庄最里面的一座楼前,他上前拨开一块石头前的花草,果然看到石头上刻着“清醒泉”三个大字,其下还有一块“惠城区不可移动文物”的石碑,只是花草长得比较茂密,被挡住看不大清楚。石头前面是一个小水池,可惜的是现在没水了。 在叠翠山庄,何老师如数家珍。为什么何老师对叠翠山庄那么熟悉?原来,2003年因为机缘巧合,他来协助建设叠翠山庄和做了几年管理处主任。因为叠翠山庄的建设范围包含了清醒泉,作为文史专家的他深知清醒泉的历史价值,如果清醒泉被填埋,是非常可惜的。于是他建议开发商保留下这口名泉,因为建设需要地面填高几米,泉水无法自然流出,于是在泉边挖了一口井,将井水抽到那个小池子,并在小区里设计了一条小溪,清醒泉的水从小溪上缓缓流下,形成了小桥流水的园林景观。只是现在没有抽水上来,所以那条小溪也干涸了。尽管清醒泉的景观不复当年,但能够保存下它的遗址,就很难得了。何老师为后人做了一件好事,他是一位“清醒人”。 ![]() 清醒泉标志石和不可移动文物碑 清醒泉得名于明代惠州知府甘公亮,正德十五年(1520),甘公亮修大通桥(今圆通桥)时,喝了这泉水后说:“此泉不入世味,宜名清醒。”后来,曾任明朝兵部司务的惠州姚子蓉,在明朝灭亡后不愿做清朝的官,回乡在清醒泉边建山庄隐居,所以也有人把清醒泉叫做“姚坑泉”。清醒泉背后的山叫小挂榜山,所以它也叫“榜山泉”。明万历十三年(1585),广东提学魏浣初巡察惠州,探胜西湖,酌饮此泉后,写下了《榜山泉记》,称赞它:“一泓湛然,深不盈尺,弗分冬夏,裕如也。色如碧玉,味若琼浆,较他泉为特重,藏经旬如新汲。”为后世留下了清醒泉珍贵的记录,让后人可以了解清醒泉当年是怎样的一个景象。 ![]() 何老师身后盖着的,就是重挖的水井 ![]() “一泓湛然”,出自魏浣初的《榜山泉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