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届名校模拟试题系列(351)

 hjh2004 2025-05-06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下学期四月统考

高三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据记载,公元724年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张遂设计了一把拐尺(图1),AB为长边空心管,BC为短边,并在B点系一重锤。通过空心管观测北极星,实测并计算了地球上北极星高度相差一度的南北两地距离(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张遂测量时除使用拐尺外,最有可能使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A. 司南

B. 测绳

C. 日晷

D. 浑天仪

2. 根据上述测量,最有可能测算地球的(   

A. 半径  经度

B. 经度  海拔

C. 海拔  纬度

D. 纬度  半径

我国地域辽阔,海陆兼备,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①②③④四个地区典型的地貌和典型的植被组合正确的是(   

A. ①地:流水地貌、温带荒漠

B. ②地:冰雪地貌、亚寒带针叶林

C.③地:河流地貌、常绿阔叶林

D. ④地:喀斯特地貌、热带雨林

4. 造成甲地山区红色荒漠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高温少雨

C. 林木茂盛

D. 土层深厚

额敏河流域虽位于干旱的中亚腹心,却是北疆“湿岛”,流域周边多中低山地。额敏河支流众多,但许多支流看起来却“流不到”干流。下图示意额敏河流域分布及干流哈拉依敏水文站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额敏河流域成为北疆“湿岛”,其降水主要得益于(   )

A. 东北信风

B. 中纬西风

C. 极地东风

D. 东亚季风

6. 额敏河的补给主要源于(   

A. 冰川融水

B. 雨水

C. 积雪融水

D. 地下水

7. “流不到”额敏河的支流(   )

A. 流量大B. 不参与额敏河水循环C. 下渗弱D. 以地下径流汇入干流

贵阳市域快铁环线呈环状穿行于贵阳与贵安新区境内,全长约113千米,为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其中,东北环线于2010年开工,2015年通车。西南环线于2013年起分标段开工。2022年3月,贵阳市域快铁环线全线通车。下图示意贵阳市域快铁环线走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贵阳市域快铁环线未形成较为规则的圆形,推测其主要考虑了(   

①地形

②水系

③城镇分布

④地铁走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东北环线建成通车早于西南环线,主要是因为东北环线(   

A. 运营里程较短

B. 建设投入较低

C. 沿线地形平坦

D. 兼顾长途客流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大型季节性流水在山口流出后形成的洪积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横向展布,彼此间连接形成规模较大的洪积扇群。下图为大青山山前地区较明显的三期洪积扇及气候条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是(   

A. I期扇

B. Ⅱ期扇

C. Ⅲ期扇

D. 无法判断

11. 该区域三期洪积扇的形成说明该区域经历了(   

A. 流水的持续性侵蚀作用

B. 流水的间歇性侵蚀作用

C. 流水的持续性堆积作用

D. 流水间歇性堆积作用

下图为俄罗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工业体系完备,轻重工业均很发达

C. 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南高北低

D. 石油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13. 俄罗斯经济和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分布在(   

A. 丙区域

B. 乙区域

C. 甲区域

D. 丁区域

旅游碳足迹是指某类旅游活动能耗规模和相应能源碳排放系数的乘积,可用于旅游活动碳排放程度的描述和估算、不同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存在较大差异。下图为中国旅游业各类碳排放占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旅游交通碳排放占比中d交通方式为(   )

A. 航空

B. 公路

C. 水运

D. 铁路

15. 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景点吸引力差异大

B. 游客个体间差异大

C. 活动季节的变率大

D. 活动内容的差异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涨落潮的潮差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图一为江厦电站位置图,图二为江厦电站景观图。

1具备进港条件的船舶从停泊海域起航进港,时间应选择在____涨潮落潮)时。

2分析江厦潮汐电站大坝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

3除潮汐发电外,人们还可以利用潮汐规律开展各类活动,请举例并说明该活动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会展业是现代城市以会展企业和场馆为核心,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会,为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现代服务业,业内一直有“无展不成业”的说法。海南省的会展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形成了三亚、博鳌、海口三大会展业中心。三大中心会展业在综合性会展、国际会展、民间会展三个发展方向上定位有所不同。三亚会展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会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具有“会强展弱”的特点。下图示意海南三大会展业中心位置。

1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海南发展会展业的主要意义。

2指出三亚会展业的发展方向。与海口相比较说明三亚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

3针对三亚会展业“会强展弱”的特点,请为其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自20113月首列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成都、武汉、郑州等城市也陆续开行了到欧洲的国际贸易班列。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我国内陆地区从商贸末端变为开放前沿,昔日的货运通道成为开放发展的快车道。“蓉欧快铁”东起成都,经宝鸡、兰州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抵达波兰罗兹(下图)。货物到达罗兹后,再被快速分拨至欧洲其他各地。蓉欧快铁的开通,对成都的进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了产业的吸金石

1据图说出与传统运输通道及海运路线相比,蓉欧快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析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我国内陆地区从商贸末端变为开放前沿,昔日的货运通道成为开放发展的快车道的原因。

3结合材料说明蓉欧班列的开通对成都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司南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不能测距离,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除了观测北极星仰角外还需要实测并计算北极星高度相差一度的南北两地距离,测绳可以测量距离,B正确;日晷可以观测地方时,C错误;浑天仪用来测量天体在地球球面的坐标,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利用柺尺观测北极星,在P地,AB边空心管对淮北极星观测,所以AB边平行于地轴,如图2所示,重锤所受重力指向地心,所以P地的纬度=90°-αQ地的纬度为=90°-β,故可以测量当地地理纬度;据图2所示,实测并计算了地球上北极星高度相差一度的南北PQ两地距离L,由圆的知识可知弧长公式 = n(圆心角)×π(圆周率)× r(半径)/180,可得L=π(β-α)R/180° ,所以可能测算地球的半径,D正确;无法测出经度、海拔,ABC错误;故选D

【点睛】司南指示方向,测绳测量长度,日晷观测地方时,浑天仪观测天体在地球表面的坐标;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白昼时长、正午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方位都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四地位置可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以风沙作用为主,形成风沙地貌和温带荒漠地貌,A错误;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有冰雪地貌,但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的混交林为主,不是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B错误;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典型的河流冲积地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地位于我国西南云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石灰岩广布,气候湿热,多发育喀斯特地貌,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红色荒漠是指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荒漠化,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流水侵蚀作用,红色土壤裸露,形成荒漠,所以也被称为红漠化,根据定义可知,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过度樵采加上气候高温多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红土裸露形成红色荒漠,土壤贫瘠,A正确,B错误;林木茂盛、土层深厚不是导致红色荒漠土壤贫瘠的原因,CD错误。故选A

【点睛】红漠化成因: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2.南方山区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答案】5. B    6. C    7.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额敏河流域分布可知,该地的纬度位置位于中纬度地区,且位于大陆内部,主要受中纬西风影响,在北部、东部和南部的山地受到抬升形成降水,B正确;东北信风位于低纬度地区,A错误;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C错误;东亚季风不影响中亚地区,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地整体上降水量不大,且径流汛期与雨期不太同步,雨水补给也是河流径流的重要补给水源,但不是主要补给来源,B错误;该河流的径流量并不出现在气温最高的7月附近,表明冰川融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且材料信息表明,流域周边多中低山地,冰川少,A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5月春季径流量大,是因为秋冬季的积雪在春季气温回升融化补给河流形成的春汛,所以主要补给源为积雪融水,C正确;地下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河流流量较为稳定,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该地位于干旱的中亚腹心,降水少,许多支流看起来却“流不到”干流,主要是由于支流流量较小,A错误;汇入干流的河才叫做支流,支流会参与额敏河水循环,B错误;气候干旱,地表疏松,“流不到”额敏河的支流下渗强,形成地下径流汇入干流,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以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出现夏汛,以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出现春汛,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雨季为汛期,以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答案】8. A    9. D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受制于山地地形,环线西段明显向内侧收缩,而为了连接贵安新区,西南段明显向外侧选址,①③正确;与水系、地铁走向无关,②④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由图可知,东北环线有前往上海、广州、成都等方向
过境列车,实现了市域范围内的短途客流和长途客流的对接,运输需求量大,建成早,D正确。铁路通常为长里程工程,对于铁路建设而言,建设时间早晚通常与需求有关,而与运营里程关系不大,A错误。据图可知,与西南环线相比,东北环线所经地区地形相对平坦、线路较短,建设投入较低,但这并不是其修建较早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其中地形的影响尤为深刻,一般平原地区交通建设成本低,交通线路密集,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交通线路稀疏;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由山中河流在出山口处泥沙沉积形成,落差越大,冲积扇范围越大,在图中的三个时期的冲积扇面积比较中,一期冲积扇面积最大,故可认为在地质活动中一期的构造运动最强烈,造成当地出现巨大落差,进而发育出面积最大的冲积扇。排除BCD;故选A

11题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冲积扇与断裂带相伴而生,出现三期冲积扇代表该地出现三次构造活动,而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所以也经历了三次流水的间歇性沉积作用,故排除ABC;故选D

【点睛】河流地貌的发育:一、“V”形谷:1、形成河流流经山区,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二、冲积平原,1、形成河流流出山地,进入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属于河流堆积地貌。2、特点:河谷两岸一般发育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三、牛轭湖在地势平坦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四、三角洲。1、位置:河流的河口段——河流的终段。2、形成: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3、特点: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较细。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能源、钢铁、机械、化学和航空航天等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B符合题意;俄罗斯大部分位于50°N~70°N,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不符合题意;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西西伯利亚平原对应图中的乙区域,河流流向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所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南高北低,C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俄罗斯分布有多处石油矿,石油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题详解】

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欧洲部分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图中甲区域对应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人口密集,是俄罗斯经济和交通最发达的地区,C正确;乙丙丁区域位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人口稀少,经济和交通不发达,ABD错误;故选C

【点睛】俄罗斯大部分位于50°N~70°N,绝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短而温暖,冬季寒冷漫长。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公路、航空、铁路与水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在旅游交通碳排放占比中d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最低,只有4%,所以d交通方式为水运,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由于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其活动内容差异较大,有的旅游活动对于能源消耗比较多,有的活动对于能源消耗比较少,因此会导致碳足迹差异较大,因此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活动内容的差异大,D正确。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差异以及活动季节的变率,对于旅游活动的碳足迹影响相对较小,AC错误。如果是由于游客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那么会导致同类别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B错误,故选D

【点睛】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号召人们从自我做起。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践行减少碳足迹的环保理念。

16.【答案】1涨潮    2处于海湾中,潮差大;口小库大,利于储备大量海水;处于海岸相距最窄处,利于建坝,工程量小。    

3赶海:落潮时前往海滩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潮间带养殖:潮落水产植物暴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涨浸入海水吸收养分;观潮:大潮时观赏高潮迭起、潮水涌起的壮观景象。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厦潮汐电站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涨潮时海水水位上升,停泊海域与港口之间的水位差减小,有利于船舶顺利进港;落潮时海水水位下降,可能导致船舶吃水深度受影响,甚至出现搁浅等情况,所以时间应选择在涨潮时。

【小问2详解】

潮汐电站需要利用潮差进行发电,由图可知,江厦潮汐电站大坝位于峡湾,涌浪形成较大的潮差;水库狭长,口小库大,蓄水面积大;坝址位于海岸狭窄处,工程量小,能够节省建筑材料和建设成本。

【小问3详解】

涨潮时潮水会将一些海产品带至海滩或礁石附近,落潮时可借此机会赶海,打捞采集这些海产品;由于涨潮和落潮形成一定宽度
潮间带,潮间带涨潮时被海水淹没,落潮后出露,可发展潮间带养殖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涨潮和落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可借此发展旅游,欣赏潮起潮落。

17.【答案】1经济发展数量:促进经济增长(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商贸发展);

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向绿色、低碳、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小)。    

2方向:民间会展;

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客源市场丰富);冬季气温较高,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质量好。    

3以会带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展览(会展)品牌;加强会展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南三大会展业中心位置为材料;涉及海南发展会展业的主要意义、海口相比较说明三亚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为其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海南三大会展业发展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海南发展会展业的主要意义:经济发展数量:海南发展会展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经济岗位;依托海南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商贸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经济发展质量:促进海南经济向绿色、低碳、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小,对环境污染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小问2详解】

三亚会展业的发展方向:三亚会展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会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可以发展民间会展;与海口相比较说明三亚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三亚有众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客源市场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冬季气温较高,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三亚属于临海城市,人口少,生态环境质量好。

【小问3详解】

合理建议:对三亚会展业会强展弱,三亚会展业可以以会带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展览品牌,会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可以发展民间会展,提升品牌效应,提高附加值;加强会展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18.【答案】1与传统运输通道相比,路程短,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费;途经国家多,利于货物集散;与海运相比,路程短,运输时间短,安全系数高,受天气状况影响小。    

2开通中欧班列的内陆城市成为交通运输的起点或途经地,使其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相联通;中欧班列的开通,增强了铁路沿线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开放。    

3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当地企业的交货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益;可能带来资源环境压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解析】

【分析】本题“蓉欧快铁”为材料展开设问,设置3个小问,涉及交通运输布局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地理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基础性、综合性与应用性考查。

【小问1详解】

传统运输通道主要
亚欧大陆桥和海洋运输。蓉欧快铁相比于传统运输通道,路程更短,运输时间也缩短,提高了运输效率;途经国家更多,更有利于货物集散;与海运相比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受天气影响小,安全系数更高。

【小问2详解】

开通中欧班列完善了国际运输网,位于中欧班列沿线的内陆城市成为交通运输的起点或途经地,加强了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的联系,地区交通通达度提升,使其从商贸末端变为开放前沿;中欧班列的开通,增强了铁路沿线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中欧班列促进内陆地区对外经贸联系,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必需的通道,所以成为开放发展的快车道。

【小问3详解】

蓉欧班列的开通对成都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蓉欧班列的开通,提高了成都运输效率,提高当地企业的货物运输效率;带动成都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成都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成都产业升级;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效益明显;但是大量企业在成都集聚,可能带来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压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