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冰与冰山的形成位置及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冰山是由陆缘冰架滑入海洋并断裂而形成的。海冰是由海水温度降低至冰点而凝固形成的。海水结冰时会析出盐分,少部分未能及时析出的盐分则以卤汁形式存在于冰晶间的空隙中,形成含有高浓度盐水的盐泡。研究表明,海水结冰主要受温度、盐度等因素影响,局部海域水体运动带来的物质能量交换也会间接影响海水结冰。图1示意冰点与盐度的关系,图2示意南极某海域景观。 ![]() (1)南极地区海冰面积呈周期性变化。请推断3月、6月、9月、12月中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图中冰山、海冰、冰下海水单位质量含盐量的差异并排序。 (3)阐述局部海域离岸风不利于海水结冰的理由。 【答案】 (1)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月份为9月。从3月至6月,南极地区降温,海冰面积增大;6月后,南极地区气温依然较低,海冰面积持续增大;9月后,南极地区升温,海冰面积缩小。因此,南极地区海冰面积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 (2)海水凝固的过程中析出盐分进入冰面下的海水,使得冰下海水的盐度变大,冰下海水单位质量含盐量大于海冰;冰山中的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属于淡水;海水凝固形成海冰的过程中会形成含有高浓度盐水的盐泡,海冰的单位质量含盐量大于冰山。因此,冰山、海冰、冰下海水的单位质量含盐量大小关系依次为:海水>海冰>冰山(或冰山<海冰<海水)。 (3)离岸风驱动下,局部海域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上升补偿流。该上升补偿流携带着底部盐度较高的海水上涌,导致表层海水盐度增加,进而降低其冰点。同时,上升补偿流将海洋深层的相对温暖海水输送到表层,使得表层海水更难达到冰点,从而不利于海水的结冰过程。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冰和冰山 【小问1详解】 南极地区海冰面积呈现周期性变化,主要与与该地区年内温度的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当温度降至冰点时,海冰开始形成;从3月至6月,南极地区降温,海冰面积增大;6月后,南极地区气温依然较低,海冰面积持续增大;而当温度升至冰点时,海冰则开始融化。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通常是在海面刚开始融冰的时期。9月后,南极地区升温,海冰面积缩小。因此,南极地区海冰面积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 【小问2详解】 图2显示了冰山、海冰、海水(海冰冰面下)景观。海冰与冰山的形成位置、形成过程具有明显差异。海冰形成于海洋,冰山形成于冰架。冰山是由陆缘冰架滑入海洋并断裂而形成的,冰山因不断地积雪或水气凝结增高,而海水则因水温的下降而凝结。冰山凝结的水分主要来自大气,为淡水;海冰结冰虽会析出盐分,但有部分以盐泡形式残留,故海冰单位质量含盐量大于冰山。海水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析出的盐分进入冰面下海水,故冰下海水单位质量含盐量高于海冰。因此,冰山、海冰、冰下海水的单位质量含盐量大小关系依次为:海水>海冰>冰山(或冰山<海冰<海水)。 【小问3详解】 研究表明,海水结冰主要受温度、盐度等因素影响,局部海域水体运动带来的物质能量交换也会间接影响海水结冰。离岸风在相关海域形成上升补偿流,海水在垂直方向由下而上运动。与表层海水相比,盐度较高(据图1,盐度越高,则冰点越低),上升补偿流携带着底部盐度较高的海水上涌,导致表层海水盐度增加,进而降低其冰点。从而不利于海水结冰。与表层海水相比,深处海水温度较高,上升补偿流将海洋深层的相对温暖海水输送到表层,使得表层海水更难达到冰点,从而不利于海水的结冰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