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丨李进:沙棘谣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5-05-06 发布于山东

雁北的春天总是裹着沙尘来。

土坯房的窗棂吱呀作响,粉笔灰和风沙在阳光里跳着踢踏舞。

讲台上那方磨得发亮的木纹里,嵌着我二十二岁的倒影。

那时的火炉总也烧不旺。

王二小抄着袖筒打瞌睡,鼻尖沾着煤灰。

我蹲下身往炉膛里塞玉米芯,火舌突然窜起,惊得他跳起来,怀里掉出半块冻硬的莜面窝窝。

后来这个总把作业本糊满煤印的男孩,成了省城最年轻的锅炉工程师。

去年他来接我去参观新建的热电厂,控制室的电子屏亮如星海,他指着其中一点:"老师您看,这就是咱们学校那片学区。"

杏花被风揉碎的日子,我教他们念"好雨知时节"。

玻璃早让冰雹砸成了蛛网,雨丝漏进来,在生锈的铁皮铅笔盒上敲出清亮的韵脚。

李秀娥总把"润物细无声"念错,急得直咬辫梢。

如今她站在市重点中学的讲台上,教孩子们用方言读杜甫,说这才是"带着地气的平仄"。

最难忘冬至那天的晨读。

推开门,讲台堆满冒热气的莜面饺子,窗台排着七八个裹棉絮的搪瓷缸。

张小虎的铝饭盒底下压着纸条:"老师,额长大要当县长,给学校盖楼房。"

三十年后的同学会上,他果真开着公务车来,后座塞满给母校的图书。

酒过三巡,忽然掏出当年的纸条,黑红脸膛泛起少年般的羞赧。

风掠过沙棘林,细碎的橙红果实在暮色中摇晃。

我常常站在校门口的老杨树下,看那些曾经在作文本上歪歪扭扭写"飞出山窝窝"的雏鸟,有的成了手术刀般精准的外科大夫,有的在图纸上勾勒长虹般的桥梁。

而他们寄来的贺卡里,总附着一枝沙棘——这倔强的植物把根扎在苦寒之地,却酿出比蜂蜜还稠的甜。

那些年,我们青春无悔。

【作者简介】

李进,山西省左云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作者:李进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