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事不合己意,心中易多集懊恼与心火。其实,只要在这些事上想清做明,图以简约,也就会自平心态。 【能看破莫做破】 俗话说,理不摆不明,话不说不透。但放到现实生活中,若以己意己私去看待和处理一些事理,却并非都能得其顺。 看破,就是要认清现实,对己对人对事做到“必通必透”。不做破,就是千万不要以破坏性思维去做事待人,既不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更不能以同损同毁性处事方式,把事局弄得不可救药。 人生中很多情况下看破不做破,就如治病救人,看破就是把病情、病理、病由理清楚,把如何治病和避免复病搞明白,而不能任有半点马虎。不做破的表现,就是做事做人既不损人且不损己,对己就是不能自丧自惰、讳疾忌医、自恶病情,对他就是不能幸灾乐祸、见死不救,甚至于见弱相欺相伤、落井下石。 【淡人性强仁性】 人的天然属性包含物性和人性,很多苦恼也常基于此而生。比如有的人为了单纯追求享受而失操失德,则苦恼自来。 做人必须讲人性,但人性处理不当,树立不起强大的仁性,就会遭到强烈反噬。当人们淡化人性,而追求仁性的时候,人性反而会得到彰显和张扬。做事之前先做人,身正之下也就必然心正。 当人们在意得失、计较恩怨、情所不情,其实就是仁性发生了问题;当有的人对自我都不能真正负责,却过度在意他人的眼色和评价,就不只是人性的失当。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则众邻“欺”。试想,家庭中本来需要相濡以沫的亲人,都在事理上不讲仁性和情谊,又何德何能得到他人相尊。 【放得开拿得起】 心中的烦乱,往往是己私己愿不肯真正“放下”。若真正选择了放下该放下的一切,绝对不会有那么多难题相纠缠和纠结。 人生有五种情况,是必须要放下的。一是放下过去的恩怨,一切向前看;二是他人的因果,不轻易干涉;三是舍得中的当舍,放弃私得,理性坦然;四是力不能为的,顺其自然;五是置身事外理做自己,不做事中迷。 放得下,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弃了之、或与人至死不见,而是要做常态常情中的当为之无和为。俗话说,拿得起才能放得下。在一个事理之中,或一个待人处事的过程中,不为私心杂念所困所惑,不为乱情私欲所扰,不破坏规律规则,静心常情专志做自己,甘于诚虔承担起该为之责。踏平坎坷成大道,既不为坎坷而心怨、心焦,而以志成其道而自正自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