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玄天一片云:五凉始末(19) “窃国者侯”的另类算法

 陆一2 2025-05-06
永和八年(352年) 十一月,有个人只身匹马、跌跌撞撞的跑到了凉州,搅起了作壁上观的前凉朝局。
 
这个人说起来是前凉君臣的老朋友了,熟的不能再熟了。
 
他叫王擢。
 
王擢是匈奴人,出身于匈奴休屠部。
 
休屠部原本世居河西张掖武威一带,西汉时被霍去病击败投降,汉武帝将其部众全部拆迁内附,安置在陇西属国(也称天水属国)。
 
属国制度是两汉时期对归附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管理制度。即划定一个区域设立属国,辖区内的民族可以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体系和生活习惯,政治上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属国的都尉来管理。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民族自治体制。【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乃分处降者于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
 
这一支匈奴休屠部何时以“王”为姓已不可考,但根据1972年甘肃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出土的北魏年间匈奴贵族王真保(即王擢的玄孙)的墓志提到,匈奴休屠部早在武威一带活动时因贵为匈奴左右贤王,逐渐就以“王”为部落别称了。【遂飞实武威,别为王氏】
 
西晋时,王擢的父亲王石武作为休屠首领,被封为晋龙骧将军、宁夷校尉。后投降前赵,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秦州刺史酒泉王、都督秦州陇上杂夷诸军事,曾在南安帮助刘曜平定了陈安叛乱。
 
到了后赵时,王擢的叔叔王羌起兵反赵,而王擢因为和叔叔王羌有仇(估计是夺位之仇),被前来平叛的石生收买,联合打败了王羌,王羌逃往凉州投奔了张骏。王擢则率领部族投降了石勒,封西中郎将、秦州刺史。【秦州休屠王羌叛于勒……勒遣石生进据陇城,王羌兄子擢与羌有仇,生乃赂擢,与掎击之。羌败,奔凉州】
 
为啥说王擢是前凉的老熟人呢?
 
早在建元二年(344)四月,王擢就在三交城(今陕西宝鸡市西)与前凉将领张瓘交战,被张瓘击败。永和二年(346年)五月,石虎趁张骏去世来进攻前凉,王擢作为先锋攻下武街军屯,抓获前凉护军曹权、胡宣,还将七千多户百姓迁徙到雍州。永和三年(347年)五月,王擢再次攻略晋兴、广武、武街,甚至一度打到了曲柳(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后来被谢艾打败,逃回了黄河以南。
 
这样一个隔三岔五就来门口刷脸的人,前凉上下对王擢估计早就铭记于心了。
 
石虎死后河北大乱,冉闵灭赵建立冉魏,不久又被前燕收割,拿不准到底该抱谁大腿的王擢于永和八年(352年)七月投降了东晋,被封为秦州刺史。【赵故西中郎将王擢遣使请降,拜擢秦州刺史】
 
仅仅两个月后,眼看着前燕灭冉魏,坐稳了河北一哥的位置,原后赵的各个势力又转投前燕慕容家的门下,王擢也在此列,被封益州刺史。【故赵将拥兵据州郡者,各遣使降燕;燕王俊以王擢为益州刺史】
 
但王擢同志到底是眼光浅,你光盯着河北的动静了,眼巴前的关中你倒是瞅瞅啊。前秦坐稳关中后,开始平定关中周边的不臣势力,你说你也是一个关中土著墙头草了,这时候投降前燕,是不是有些太不给人家前秦老苻家面子了?
 
王擢的投降文书发出不到一个月,前秦丞相苻雄率兵进攻陇西,王擢战败,只身逃入前凉。【秦丞相雄攻王擢于陇西,擢奔凉州】
 
王擢的投奔,让张重华东出关中的火苗又染了起来。此时的河北前燕正在逐步收割灭冉魏的胜利果实,逐渐与前秦形成对峙状态,而前秦又刚刚立国,根基还不稳定,看起来这个时机来得刚刚好。
 
虽然王擢曾是敌将,又屡次反叛,但张重华不计前嫌,颇有当年大胆起用谢艾时的不拘一格。随后张重华任命王擢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准备东征陇西,夺取秦州。
 
永和九年(353年)二月,张重华派将军张弘、宋修(一说宗悠,应为笔误)会同王擢领步骑一万五千出征秦州。可惜,东出中原不仅需要时机,更需要实力。此时的前秦正在势头上,前秦丞相苻雄、卫将军苻菁率兵迎战。前凉军轻敌冒进,在龙黎(陕西陇县)被前秦军突击大败,斩首一万二千级,剩余兵士全部逃散,张弘、宋修被俘(一说战死),前凉全军覆没,王擢再一次只身逃回凉州。
 
一万五千人全军覆没,张、宋两位将军被俘,王擢只身逃回,张重华的东出首战以惨败收场,不得不放弃秦州。前秦随后任命领军将军苻愿为秦州刺史,镇守上邽。
 
惨败之后,首要就是稳定军心民心,张重华表现的很是悲伤,不仅亲自穿孝服为阵亡将士举行规模宏大的哀悼仪式,领百官举哀痛哭,同时又派官员分赴阵亡将士家中吊唁慰问。【素服为战亡吏士举哀号恸,各遣吊问其家
 
经过几个月的复盘和准备,五月,张重华再次命王擢领步骑二万人进攻秦州。这次王擢就稳当了很多,毕竟也是自己经营多年的老地盘,王擢还发动起了人民战争,得到了秦州各郡县的积极响应。在秦州百姓的支援下,很快就一鼓作气攻占上邽,拿下了秦州,前秦的秦州刺史苻愿逃往长安。
 
当然,王擢攻下秦州除了总结了失败经验之外,外围形势也很重要。此时前秦正在陇南准备办仇池杨家,两边剑拔弩张,前秦的注意力一时分散,被王擢钻了个空子。
 
拿下秦州后,张重华派使者向东晋朝廷上疏,请求联合讨伐秦。
 
因晋穆帝司马聃只有十岁,东晋此时由太后褚蒜子(即康献皇后)代政,殷浩辅政。而殷浩此前在河南被前秦一战打伤了自尊,正愁没有由头北伐,张重华上疏联合伐秦,正合其意,就鼓捣褚太后同意,并遣使进张重华为凉州牧。【于是康献皇后诏报,遣使进重华为凉州牧】

但还没等东晋使者到来,张重华就走到了自己的终点【将受诏,未及而卒】。而张家五代人经营凉州五十年,发展到此时终于也酝酿出了内乱,并最终将前凉拖向了灭亡。
 
就在张重华一心准备与东晋的联合东征时,他偶然得知了自己的庶长兄张祚竟然与王太后马氏通奸。张祚虽非马氏所生,但名分上也是母子,以子烝母的中冓贻丑,让张重华一时如遭雷击,气血攻心,卧病不起。
 
张祚是张骏的庶长子,与张重华同岁。虽然博学多才,颇有政务才能,但为人狡诈,爱拉帮结派,搞小圈子【重华庶兄长宁侯祚,有勇力吏干,而倾巧善事内外,与重华嬖臣赵长、尉缉等结异姓兄弟。张重华继位后,张祚不仅与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等人结为异姓兄弟,还利用宗室身份出入宫苑,费尽心思讨好王太后马氏,久而久之两人就谈到床上去了。
 
张骏去世时,马氏还不到三十岁,张重华继位后尊为生母王太后。马氏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独居深宫数十年,寂寞难耐,张祚恰到时候的投其所好,侍奉寝帷,两人上演了一出堪比秦太后赵姬的乱伦丑剧。
 
当时都尉张据委婉的跟张重华说:张祚和您身边的人都搞在了一起,最好杀了他,起码也要遣出外放。就连远在酒泉的谢艾都写信跟张重华说,张祚、赵长等人将要作乱,您赶紧把我调回来,以备万全。但张重华都没听,甚至准备以后让张祚行周公之事,辅佐张耀灵。【重华不纳;曰:“吾方以祚为周公,使辅幼子,君是何言也”】
 
张重华病倒后,才意识到张祚的狼子野心,于是下诏立年仅十岁的儿子张耀灵为世子,并准备谋杀张祚。
 
但就在准备诛杀张祚的当晚,张重华突然接报,说宫里马厩的四十匹马都齐刷刷的断了尾巴,张重华惊愕不已,以为不祥之兆,害怕诛杀张祚再生事变,便取消了计划。后来又有大晴天突然打雷,太阳中出现三足鸟等怪异之象,让张重华越来越忧心,逐渐病入膏肓。
 
十一月初十,张重华病危,或感时日无多,便亲自手书召谢艾回任卫将军,监察中外诸军事,辅佐朝政。但要死了才想起来抓药,已经晚了,此时张祚赵长等人已经控制宫禁,诏书被截,秘而不宣。
 
到十一月十八,左右等不来谢艾复命消息的张重华溘然病逝,年仅二十七岁。张重华共在位十一年,谥“昭公”(后改为“桓公”),晋穆帝赐谥号“敬烈”。
 
张重华去世后,年仅十岁的张耀灵继位,赵长等人则矫诏宣布以张祚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辅政。
 
张祚掌握军政大权后,便立即开始了废黜张耀灵的阴谋。
 
十二月,赵长等人提议:张曜灵年龄幼小,不堪重任,应改立长宁侯张祚。【时难未夷,宜立长君,曜灵冲幼,请立长宁侯祚】
 
说是建议,也就是通知吧,因为压根就没人反对。尤其是现在是太王太后的马氏,被张祚伺候的连脑子都没有了,也同意废了亲孙子,让名义上的儿子兼情夫的张祚上位。
 
于是张曜灵被废为凉宁侯,以张祚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此时离张重华去世还不到一个月。
 
纵观两晋十六国,没有像马氏如此愚蠢还倒贴的太后了,秦太后赵姬估计都要让她三分。
 
作为连后妈都不放过的淫棍,张祚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张重华的后宫全数接收。上到张重华的宠妃裴氏,下到阁内媵妾,甚至张骏、张重华未出嫁的女儿,无不淫乱。颠倒人伦,可谓空前绝后,张氏世代儒学传家的脸面被张祚分分钟丢到了裤裆里。凉州国人谈起张家这些腌臜事,都赋以《墙茨》三章作为讽刺。
 
《墙茨》出自《诗经·墉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说的是春秋时卫宣公死后,他的庶长子公子顽与卫宣公夫人宣姜私通,国人谈论时不好意思明说,便作此诗来讽刺,后来代指宫廷淫乱。
 
张祚的第二件事就是清除威胁。因为私自截留了张重华的诏书,张祚很清楚最大的威胁来自酒泉的谢艾,便迅速派人前往酒泉,矫诏杀了谢艾。张重华的宠妃裴氏因为不堪受辱,也在不久后被杀。
 
清理完朝堂威胁的张祚极度膨胀,在亲信尉缉、赵长的撺掇下,决定来一把张家五代人都没干的事情——称帝。
 
永和十年(354年)正月,张祚在谦光殿登基,改元和平。置百官,郊祀天地,用天子礼乐。
 
人在做,天在看,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在张祚就职典礼的当晚,姑臧上空突现异象,出现了一道圆盘样的强光,大如车盖,声音如同打雷,震动了整个姑臧城。天亮后又刮起了超级大风,树木都被连根拔起。【其夜,天有光如车盖,声若雷霆,震动城邑。明日,大风拔木】
 
不光天降灾象,朝中大臣们也都反对。其它事情上你傻X,大家还都能忍,这时候自立为帝,这是给人家立活靶子呢。
 
但此时的张祚岂是三言两语就能劝回头的,三朝老臣马岌力谏不及,被张祚免官,郎中丁琪站出来继续谏言,被当场斩于殿前。自此,再也没有人敢对张祚讲道理提建议,张祚也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但老话说的好,自古戮谏臣,未有不亡者,恶人自有天收。
 
很快,变数就来了。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东晋的征西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前秦。
 
此时的桓温已经通过罢免殷浩,彻底拿到了东晋军政大权。但他仍然需要有更大的声望和军功来夯实权势,震慑朝廷,于是此前张重华发来的邀请函就成了桓温北伐非常好的理由。
 
桓温率步骑四万人从江陵出发,沿水路从襄阳进入均口(湖北丹江口),从淅川(河南淅川)走武关道直奔关中。同时让汉中的司马勋从子午道出关中,作为策应。

图片

 
三月,桓温军攻下上洛(陕西商洛),俘获了前秦的荆州刺史郭敬,随后继续进军,攻破了青泥(陕西蓝田)进入关中。司马勋也从子午谷开始袭扰前秦,作为前凉秦州刺史的王擢瞅准时机开始攻打陈仓,以响应桓温。
 
四月,桓温在蓝田力战击败前秦前秦太子苻苌,又在白鹿原打败前秦丞相苻雄。随后,桓温大军抵达灞上,与长安城仅一河之隔。
 
桓温都打到灞上了,前秦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了,因为自古只要打进关中,基本上长安城中就都开始打铺盖卷了。但苻家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展现出了关中人的硬和倔。
 
太子苻苌退守长安城南,苻健把最后的三万精锐让大司马雷弱儿带出去和苻苌会合,抵抗桓温,自己则带着六千老弱固守长安小城。
 
苻家的拼死坚持,让双方在灞水两岸陷入了僵持。就在此时,桓温迎来了一个神秘的访客,一个三十多岁身披麻衣的人来求见桓温。
 
这个人叫王猛,日后将是前秦腾飞的最关键人物。
 
王猛见了桓温后丝毫不顾形象,一边抓身上的虱子,一边谈自己对当下时局的看法,旁若无人。【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王猛的举止和才能让桓温暗自称奇,他随后问王猛:我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为百姓讨伐逆贼,但为何关中的豪杰们却没有人来归附我呢?【温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结果王猛一句话就挑明了桓温的想法:您不远千里深入敌境,如今长安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灞水把它拿下,大家不知道您的真实想法,所以不敢前来。【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
 
桓温尴尬的笑了笑,过了许久缓缓对王猛说道:江东无人能及你啊。随后让王猛任军谋祭酒。【温嘿然无以应,徐曰:江东无卿比也。乃署猛军谋祭酒】
 
其实桓温不渡灞水,原因有很多,除了苻家的坚壁清野拼死抵抗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桓温北伐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声望和军功,收不收复关中不重要。
 
他这一路连胜打到了长安城下,基本已经达到了他北伐目的了。而前秦已经摆出拼死一搏的架势了,如果强行攻城万一输了呢?不就白瞎了吗?
 
所以对桓温来说,最好选择就是兵临城下持续压迫,然后等待变数。这个变数就是让关中豪杰们主动站出来投靠自己。
 
但此一时彼一时,桓温的算盘打得有些晚了,早两年说不好就成了。
 
当初石虎死后,关中百姓起兵热烈欢迎王师入关,但是转头就被司马勋给坑了。
 
人家苻家入关后这几年对关中百姓可是相当不错的,不但关注民间疾苦,废除后赵的苛政重税,而且人家自己也是艰苦奋斗,推行清廉作风,与后赵那帮王八蛋形成了强烈对比。【秦王健分遣使者问民疾苦,搜罗俊异,宽重敛之税,弛离宫之禁,罢无用之器,去侈靡之服,凡赵之苛政不便于民者皆除之】
 
这时候你来了,还就在门口干看着,你也不过来,谁知道你咋想的呢?我们过来了万一再像当年一样被耍了呢?
 
所以王猛的一句话,让桓温意识到了民心不在啊!你舍不得豁出去,人家更舍不得豁出去,双方都不往前迈一步,就只能僵持了。
 
六月,稳住阵脚的前秦开始主动出击了,桓温与苻雄再战白鹿原,桓温战败,损失了一万多人。加上前秦坚壁清野,桓温的粮草补给也越来越成问题。最终,桓温决定撤军,同时还迁走了关中的三千多户百姓。【温指秦麦以为粮,既而秦人悉芟麦,清野以待之,温军乏食。六月丁丑,徙关中三千馀户而归】
 
桓温走之前拜王猛为高官督护,还赏赐了车马,想拉他一起南下,但王猛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回去咨询了自己的师傅。【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
 
王猛的师傅对他说:一山不容二虎,你和桓温岂可同在一处,留下自可富贵,何必远去。王猛于是放弃南下,留在了关中。
 
王猛的留下,为前秦的空前崛起埋下了引子,而他未来辅佐的那位举世雄主也即将与他相遇。
 
桓温撤军后,前秦丞相苻雄开始调转枪口向西攻击陈仓的司马勋、王擢,司马勋退回汉中,王擢则逃往略阳,前秦终于非常艰难的化解了差点灭国的长安保卫战。
 
为啥说非常艰难呢?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桓温在入关时一连串的胜仗,不仅给前秦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还逼的前秦自己坚壁清野,将粮食全都毁掉,导致了关中大饥荒,百姓生存艰难。
 
二是,前秦此战后接连失去了两大支柱级的人物——丞相苻雄和太子苻苌。
 
六月底,苻雄在收复陈仓后,攻打雍城的叛军乔秉时突然去世了,估计是受伤或者战死了。
 
苻雄作为前秦的二把手,一直是苻健最为倚重的力量,苻健还经常给人说苻雄就是他的周公,苻雄一死,苻健直接哭吐了血:“老天爷你这是不想让我平定四海呀,你为什么要这么快夺走我的苻雄啊。”
 
随后苻雄的儿子苻坚继承了爵位,为前秦东海王,接手了他爹的政治遗产,一代雄主开始登上舞台。
 
太子苻苌则在追击撤退的桓温时被流箭射中受伤,于十月病发去世。【秦太子苌之拒桓温也,为流矢所中,冬十月卒】
 
而就在前秦准备与东晋进行最后生死存亡的决战时,本该联合伐秦的前凉张祚,却因为自己拙劣的小动作,不小心露出了底裤。

如是因,如是果,奸佞窃国,必不长久,看似机关算尽的张祚最终一步步给自己埋好了灭亡的地雷。


都看到这里了,点一下在看点赞分享再走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