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常与藏友聊天,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人初入玉圈时,眼中有光,手中有玉,满心欢喜。可时间一久,有人因审美疲劳而意兴阑珊,有人因“学费”交多而焦虑纠结,甚至有人深陷行业内幕后彻底心灰意冷。但若熬过这些起伏,真正与玉“和解”的人,却能将其视为终身所爱,乐此不疲。 玩玉的快乐,像极了人生。它从不承诺永远顺遂,却总在峰回路转处藏着惊喜。那些在玉路上走得洒脱的人,往往明白一个道理——快乐与否,与玉无关,全在人心。 心态决定玉途的悲喜 我曾结识一位企业家,他的故事令人感慨。五十出头的他,经营着一家著名的体育品牌,却将公司事务甩手他人,整日流连于苏州、和田的玉市。他说:“玩玉后,酒局不去了,烟也少抽了,省下的钱全用来寻玉。”四年间,他走遍全国,结交玉雕大师,甚至在自家庭院里建起茶室与展厅,终日与玉为伴。对他而言,玉是纯粹的热爱,是精神的归宿。他不求靠玉挣钱,却因玉收获了更健康的身体、更干净的社交圈,以及一颗愈发从容的心。 另一位老藏友的经历却截然不同。他曾是藏玉平台的常客,疫情后生意受挫,索性带着全部积蓄奔赴和田开店。起初,他满心憧憬“以玉谋生”,却在一次次赌石切亏、料子滞销中耗尽热情。他向我诉苦:“和田本是圣地,如今却成了困局。”我劝他:“若把玉当生意,就得接受盈亏无常;若当爱好,又何必强求回报?”可他始终放不下执念,最终在患得患失中越陷越深。 两位玉友,一个因“无心插柳”而自得其乐,一个因“强求结果”而身心俱疲。这让我愈发相信:玩玉的快乐,从来不是玉的价值赋予的,而是人心赋予玉的。 石头的快乐不分贵贱 在和田的于田县,我遇见一位当地老人。他每日蹲在矿渣堆里翻找边角料,花几块钱买下,再亲手磨成璞玉摆摊售卖。我问他:“这些料子品相差,有人买吗?”他回答说:“你们大老板玩好玉是石头,我们老百姓玩差玉也是石头,但开心都一样!”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是啊,有人斥资百万求一方籽料,有人攒数月工资买块青玉把件,二者投入悬殊,但摩挲玉石时的满足感,何尝有高低之分?快乐本无价,执着于用金钱衡量玉的价值,反而蒙蔽了初心。 悦己,方能悦石 这些年,我经手过数千件玉器,也曾在乎过别人的眼光——怕被笑话“买贵了”、“买错了”。但如今,我愈发坦然。办公室里摆着一只青海青雕刻的茶碟,同行嗤笑:“费这功夫做它干啥?”我却爱极它的拙朴。喝茶时用它托杯,看光影流转于玉面,心中尽是欢喜。 玉不能果腹,不能御寒,但它能滋养心灵。有人问我:“玩玉能赚钱吗?”我的答案是:把玉玩好,挣钱只是顺便的事。若一心冲着暴利去,不如直接做旅游区的平安扣生意——直播间里“老铁们”抢购的珠子,日销万件,但那与“玩玉”早已无关。 说到底,玩玉的快乐,在于那份“自恰”。你买的玉或许不够完美,但若它让你心生愉悦,便是无价之宝;你交的学费或许昂贵,但若换来认知的提升,便是值得的投入。 玉本无言,人心赋声。与其纠结“这块玉能不能升值”,不如问问自己:“这块玉能不能让我快乐?”世间美石万千,唯有心无挂碍时,方见其真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