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护士比董小姐还牛,硬生生给55个男人“安”了个子宫,真相却让人心酸》这篇文章写好发布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这样低级的常识性错误要发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整个过程要经过写、编、校、审、印八九道工序,让这前前后后每一道工序的把关人员都视而不见,可能吗? 除非只有一种可能,写论文的人瞎写,后面的工序都省略了。 霍护士发表论文是为了评职称,自己写肯定不会瞎写。凭她的常识和所学,总不至于给55个男性都患上子宫肌瘤吧。 所以,这篇论文并非霍护士自己写的,同样也不是同事或业内人代写。 只有一种可能,这篇论文就是由机构代写,机构代写就是为了钱,按论文要求,东拼西凑,批量生产,就出来这个废品,伪劣产品。 这是源头。 这篇荒唐的稿子到了杂志社,只要编辑篇稿子的时候认真看一眼,就能发现问题,就算发现不了,到了部主任、再到副主编最后到主编手里,这三审总会有人发现问题吧,后面还有书样的校对人员,要校对三次,最后才送印刷厂。这么多关口,一个都没有发现问题,只有一种可能。大家都没有看稿子。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杂志,竟然会这么不负责任呢? 涉事的这本杂志叫《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创刊于2014年,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系目前我国唯一一本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学术期刊。 这样一本高档次的权威专业杂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常识性错误? 不管什么原因,杂志社至少很清楚,发表的这些论文只是用来评个职称,没有人会看,没人看就不会发现问题。
这一点,在这篇论文发表8年后才被人发现,就是很好的一个印证。2015年写的内容,2017年发表的,到2025年5月才被人发现。 这说明什么,要么这篇论文在此前的8年来没有人看过;要么看过的人没有仔细看,没发现问题;要么发现问题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尤其齐鲁医院评职称的专家们,他们在评审的时候,竟然也没有发现问题,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认真看过这篇论文,就顺利地过关了。 这更加说明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此前的这8年里,从普通读者到评职称的专家,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么荒唐的常识问题,也就是说没有一人看过这篇文章。 从这个角度看,用来评职称的论文,不在于质量,只要有就可以,它的学术和科研价值反而是其次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反过来,这种现象也让杂志社更加有恃无恐,放任论文的质量。 也正因为如此,对所有的论文来之不拒,只认版面费。
这也是为什么这本电子版的杂志,近几年“每年出版36期”,一个月出3期的原因。 以2017年为例,每期刊登的论文40篇到149篇不等,论文的总字数不是十几万字,而是几十万字。这么大的工作量,难怪没有时间认真看稿子啊。全年一共发表论文3190余篇,一篇按最短2000字计算,这是638万字,按一篇5000字计算,那是1595万字,这么大的一个天文数字,有几家杂志社吃得消干的! 而杂志社之所以发这么多论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 那么,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作者要向杂志社缴的版面费是多少? 极目新闻记者在报道中说,“在今年1月,网上有论文代发机构推荐《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称一周左右录用。对该期刊的评价为:'知网万方收录。录用快,也可收护理作者。版面费预计5000左右。’”
5日,有论文代发机构人员起初向记者表示,他们可以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发表论文,见刊时间预计4至6个月,要看具体难度情况,版面费在四千元至一万元不等。投稿者可以自己提供论文,机构也能提供代写服务,代写费需要额外加600至800元不等。后来又说杂志停刊了。
按照版面费最低4000元,最高10000元来测算,全年发表了3190余篇论文,杂志社收到的版面费最低是1276万元,最高达3190万元。 这本杂志是电子版的,也就是说不用花一分钱印刷费,就可以从作者手里赚到这么多版面费。 这是一个暴利行业! 谁造就了这个行业,就是职称评审制度,而其中论文是罪魁祸首。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你发表看法! 【相关文章】 霍护士比董小姐还牛,硬生生给55个男人“安”了子宫,背后真相却让人心酸 网友扒出协和医学院删除的“4+4”试点名单,4年多155人中有多少“董小姐”? 感谢董小姐!让我们看清名单背后的黑幕,专为资本与权力量身定制的“镀金流水线”!这种特权阶层的通关文牒早该烧掉了!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百米长卷书家、书画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洪标撰写,其出版个人著作16部,代表作有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长篇传记《徐芒耀的油画世界》等。文中配图来自j极目新闻和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