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成长”,送你52条个人成长的干货笔记, 回复“写作”,可查看新手入门写作方法 ![]() 51期间,我看到了一张哈佛能力图谱,这个图谱分为3个圈。 有位博主说做到内圈,你在行业内肯定是优秀,达到中圈,用世俗的一些定义你大概率可以做到年入百万,如果能够跨入外圈,你将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我用51的时间仔细的思考了这上面的每一环。 然后认真的想了一下自己这几年的发展,我发现其实我的成长不断加速就是做了内圈里的事情。 所以我决定,2025年接下来的7个月里,我一定要按照这个哈佛能力图谱,往死里培养自己。 如果你看着别人搞事业却恨自己支棱不起来,或者明明有野心但又控制不住自己,根本原因就在于你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目标。 比如很多人想要做公众号,希望一年就能涨粉5万,刚开始干劲十足,一个月后看着缓慢的涨粉数据,就陷入了焦虑,最后放弃。 这就是典型的目标管理失误。 失误在于涨多少粉是不可控的,你只能控制自己一周更新几篇。 失误也在于你没有拆解目标,导致看不到阶段性的成果,从而失去信心。 所以如果你想要达成某件事,请确保按照smart原则进行拆解,明确方向足够清晰,才能够对抗生活的重重阻碍。 Specific:具体的 (目标需清晰具体,避免模糊表述。) 比如,一年看书48本,公众号更新100篇原创。 measurable:可衡量的 (目标需量化或质化,便于跟踪进展。) 比如更新100篇文章,一年12个月,每个月8篇,一周至少更新2篇。 48本书,一年12个月,每个月4本,那每周可以读一本书。 Achievable:可实现的 (目标应在能力与资源范围内可实现) 不要一开始就说我要日更,一年写365篇,一天看一本书。 对于刚开始来说,这个目标太遥远了,与你的能力也是非常不匹配的。 计划越远出现偏差的概率就越大。 Realistic:相关的 (目标需与个人或组织的长期战略一致) 很多人定的目标都是冲突的,比如又要跑步,又要瑜伽,又要读书,又要学英语又要考研,又要做自媒体等等 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少,而且目标之间要保持统一,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如果你增加很多矛盾的目标的话,造成的结果越多冲突,就会越迷茫。 一下子你要做的事情太多,你也会变得一点行动力都没有。 比如想着要做自媒体写作,那就看写作相关的书,写作,围绕自媒体进展就行。 Time-bound:有时限的 (目标需设定明确截止日期) ![]() 二、时间管理; 一位博主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会让人心亡。让人没有空去构想未来,也没有余力去思考当下。 但是我们要工作,要生活,甚至还有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只需要记住这3句话; 1.用时间换时间 面对确定的结果加速完成,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2.用空间换时间 也就是需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扩大成果,比如找更擅长的人进行合作,或者是借助工具比如Ai 又比如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一些小任务或准备工作。比如做家务的时候可以听书,买菜的路上可以构思选题 3.用时间换空间 这是指牺牲一定的短期速度换取更长期的结果,比如停下来思考再比如为了更高效的增长,先慢下来学习 比如很多人因为流量不好的时候,会很焦虑,这个时候,不妨停下来,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规划,去做调整,可以去复盘一下自己的账号数据,可以更新自己新的选题库和标题库 三、自我学习能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适应新岗位,新行业,或者是没有人告诉你步骤如何做,自己就寸步难行,那很有可能是自我学习能力出现了问题。 其实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只要善于搜索,恭喜你,已经在进行自我学习了 因为90%的知识,都有人总结过了,只要你愿意花一些耐心,多搜索关键词,任何一个行业的信息,经验,避雷,你都能找到 四、情绪问题 情绪管理绝对不是一味的压抑,因为过度压抑必定带来更大的爆发,而对我们更加有利的是有了情绪之后,找事实,找想法,找感受。 比如我刚成为全职妈妈的时候,内心非常的焦虑,迷茫和不甘心,导致我心情一直比较烦躁。 后来我也是用这个方法进行了思考。 我发现我最主要是因为自己是被迫成为全职妈妈,所以心里是非常不甘心的。 而且突然成为全职妈妈,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而我刷朋友圈看到以前的同事和朋友,升职加薪,我心里的那种不甘心就更强烈了。 当时的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这才导致了自己的恐惧和焦虑。 ![]() 理清之后我意识到,外部环境无法改变,但是我可以去寻找新的机会。 所以我就把目标定在了自媒体上,一边带孩子一边学习自媒体。 接下来就是安排好时间,开始学习。 现在3年过去了,我自媒体的收入远高于我上班时候的工资。 所以你看,是不是任何的时间都能靠这4个管理方法滚动起来。 我们遇到的任何情绪都是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导致的,找到原因后,重新定制目标,安排好时间,进行一定的学习,我们就开始了正向增长。 无论你现在遇到什么卡点或者是问题,只要我们找到原因,重新定制目标,安排好时间,进行一定的学习,我们都能一直在成长的路上。 真正的成长不是线性前进,而是像海豚跃出水面——每一次深潜都是为下一次爆发蓄力。 那么,就让我们用哈佛能力图谱一起重启我们的2025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