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用黄金写书法,这字能媲美王羲之,台北故宫只展出过一回!

 fy5878150 2025-05-06 发布于吉林

书法审美的核心在于笔画、技法与气韵的递进。 若仅以“是否好看”评判,连张旭、怀素的狂草都会被误读为“鬼画符”。赵孟頫的书法却打破圈层壁垒——其作品雅俗共赏,成为跨越专业与大众审美的标杆。

图片

图片

“赵体”之美绝非表面妍丽。 宋末元初书法式微,“二王”法脉濒临断绝。赵孟頫以“复古”重构晋唐法统,从智永、陆柬之直溯魏晋,为帖学续命数百年。 他的字既有王献之的端丽,又含褚遂良的筋骨,技法与意境并重。

图片
图片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孝经卷》是赵孟頫的终极答卷。 瓷青纸上以纯金研墨书写,单件耗金数两,七百年后仍流光灼目。为完成元仁宗敕令,他摒弃“日书万字”的迅疾,耗时旬月写就2500余字,单字仅1厘米却笔笔无懈。

图片

图片

此作楷、行、草三体交融: 楷书取法《洛神赋》的工丽挺拔,行书承袭《圣教序》的圆转自如,草书展现陆柬之的灵巧纵逸。三种书体切换间,古法严谨与文人意趣浑然一体,堪称技法与美学的双重巅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孝经卷》的流转史更添传奇。 从元代内府到清代梁清标,溥仪将其带出紫禁城,最终辗转流藏于海峡对岸。台北故宫七十余年馆史中仅公开展出一次,其珍稀程度远超常规文物。 学界公认:论视觉美感与技法完成度,此作足与《兰亭序》对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