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中国麻醉第一人?

 麻醉MG 2025-05-06 发布于山东

目前,西医麻醉无疑是占据主流的,绝大多数麻醉医生学习麻醉也是从解剖、病理生理、临床麻醉学起的。但是,西医只有短短几百年历史,几百年之前得病了怎么办?

一、远古迷雾中的麻醉先驱

春秋战国时期,《列子·汤问》记载扁鹊曾以"毒酒"使患者"迷死三日",实施剖腹探心手术而无痛感。这种采用酒类混合草药的原始麻醉方式,比西方使用乙醇麻醉早约2000年。考古学家在湖北出土的战国竹简中,发现"醪醴"(药酒)用于痈疽切开的医疗记录,印证了早期药酒麻醉的临床应用。

二、华佗与麻沸散的实证链条

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华佗系统化应用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可重复的全身麻醉技术:

配方记载‌:《后汉书》明确记载其成分包含曼陀罗花、草乌等6味药材,现代药理学证实这些植物含莨菪碱、乌头碱等神经阻滞成分

手术案例‌:据《三国志》载,华佗对肠痈患者"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觉",完成肠道切除与缝合

作用时效‌:患者术后"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显示麻醉维持时间与手术需求匹配

国际影响‌:阿拉伯医典《医典》记载的"mandragora麻醉法",其曼陀罗成分与麻沸散高度相似,证实技术外传路径

三、考古与文献的双重验证

汉代医简‌: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五色脉诊》竹简,记载"令病者饮醴酣,乃施针刀",与华佗麻醉技术形成时空呼应

器物佐证‌: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中,外科手术场景伴有酒具与药臼,暗合麻醉制备流程

域外记载‌:日本正仓院珍藏的唐代《医心方》,转引华佗"使人醉无所觉"的麻醉方法

四、技术断代与重生

尽管麻沸散配方在魏晋后失传,但其技术脉络仍在延续:

唐宋改良‌:《千金要方》记载的"蒙汗药"配方,保留曼陀罗+酒的基础架构

现代复原‌:1970年代,徐州医学院成功复现麻沸散原型,动物实验显示痛阈提升率达83%

国际认证‌:1980年世界麻醉医师大会认定,华佗早于威廉·莫顿(1846年乙醚麻醉)1600年完成全身麻醉

从扁鹊的药酒迷醉到华佗的精准麻醉,中国古代医家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率先叩开了无痛医学的大门。麻沸散的消逝虽成千古遗憾,但其蕴含的植物神经阻滞原理,至今仍在现代麻醉学中焕发生机。

本文拒绝中西医之争,旨在让大家了解历史,了解我们正在从事的关乎现代医学发展的学科的历史。知道从哪里来,才知道向哪里去。

请为中国麻醉点赞、转发!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