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头部航空公司的智慧化建设竞争激烈。面对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南航集团进行了数字化转型。整体看,其运用数字化创新服务旅客出行方面,走在业界前列。作为实践,南航集团推出了智能客服助手和全流程智慧化航旅服务平台,并正在以数字化培育如航空物流产业、飞机维修等新的增长点。近期,《国资报告》杂志第4期刊登了原创文章《南航集团:以数字化转型重塑运营模式》,以供参考。 当前,头部航空公司的智慧化建设竞争激烈。诞生和成长在广东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集团”),2000年就迈入数字化新阶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新经验,如今再次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面对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南航集团把数字化转型上升到公司战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融合用户习惯,全面整合航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统一的业务中心,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创建自己的数字平台,用数字化提升运行效率,推动安全管理从“人盯人”向“盯系统”转变,为安全飞行赋能。 数字化转型既是技术变革,更是战略变革。南航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须伦表示,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是业务运营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南航集团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在今年春运到来前,南航集团的智能客服助手正式上线,开展人机协同作业。智能客服助手通过自动化处理大量标准化请求和查询,有效减少旅客咨询问题转接耗时,降低因排队时间过长导致的呼损率,为春运期间的旅客提供高效、稳定的服务体验。 不止智能客服助手,这些年来,南航集团推出了国内第一张电子客票、第一张电子登机牌、第一张电子货单,率先打造了一站式全流程乘机服务、建设一体化的数智化客服等。整体看,其运用数字化创新服务旅客出行方面,走在业界前列。 “对航空公司来说,安全运行、客户体验、运营效能、商业模式创新都要靠数字化支撑,所以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主动的战略选择,而且关乎企业的生存。”南航集团科信部总经理朱月波告诉《国资报告》记者。 南航集团用“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总结数字化的发展。一切业务数据化,就是保证航班的所有过程都能清晰地展现,比如资源短缺与否,飞行员、空勤人员、基础车在什么位置,针对具体航班,可以清晰地知道这些资源在哪里、进展到什么程度。一切业务数据化之后,后台就有了相关数据,这样就能够实时统计、分析、监控资源的状态,避免某些关键节点的执行受到影响,比如机组人员是否全部到岗、货物是否全部装入,可否关舱门、飞机能否起飞等等。 业务数据化,是为了数据业务化。南航集团整合航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强化精细运行、精准调控、精益飞行,首次在业内开展旅客视角航班的相关研究。来自最新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南航集团已经推出了300余项电子化服务。这种采用“数字、移动、智能、低碳”方式,来实现航空出行上下游的高品质服务和产品的传递,让旅客体验实现了由A to A(机场到机场)到D to D(家到家)。 在此过程中,南航集团以移动客户端服务平台为载体应对行业的快速变化,建立直接跟客户连接的数字化渠道,也就是南航“e行”产品,包括南航App等。依托业务数据化,该集团还由此创新出无陪儿童乘机可视化记录产品“木棉童飞”,让儿童也实现全程数字化乘机。 “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还体现在公司内部运营方面。比如南航集团整合内部运控、客舱服务、机场、空管等节点信息,把航班滑出、排队、起飞等具体信息公布在App上,自主研发的“航油e云”项目,实时获取每一个航班的实际加油量、加油时间、油品温度密度等信息,如同旅客通过一部手机在线办理乘机业务,员工也可以通过手机解决旅游的问题和相关工作进程。 透视转型“密码” 2024年5月,南航集团打造的全流程智慧化航旅服务平台——南航“e行”,获评了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成果。截至目前,南航“e行”平台月活跃用户量居中国民航首位。南航“e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出的多项电子化服务,涵盖吃、住、行、游、娱、购等旅客需求,构筑集成一站式服务,输出行业领先的标准化服务模式,成为南航集团结合业务数字化转型最佳应用实践。 数字化转型源于全面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2016年南航集团就把数字化转型上升到公司战略,2019年组建科技信息与流程管理部,统筹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发展走上快车道。南航集团坚信,立足公司实际,聚焦组织、机制、管理等方面创新,用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可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首先,在机制层面,从集团着手推动组织转型:由集团网络安全与数字化委员会统筹指导网络安全和数字化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与数字化转型相适配的常态化组织架构,推动组织从职能驱动管理向流程驱动管理、数据驱动管理和智能驱动管理转变。 由于数字化转型以技术为支撑,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南航集团同样优化了科技创新的组织结构:构建全链条贯通式的科创组织体系,重组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由集团总经理挂帅,统筹部署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科委会设立科委办公室,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科委办下设四大创新平台,聚焦关键业务领域,直接承载项目孵化及技术研发任务。并制定优化涵盖战略管理、组织与流程、资源管理、成果管理等方面的科创管理办法22项,完善科技创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其次,在业务管理方面,南航集团自主研发优化系统,推动业务和数据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共享服务运营体系,提高共享服务的供给能力。 具体从打造云平台 业务和数据的中台入手,对用户、订单、支付、产品、航班等进行重构,把后台一些共享的、可复用的能力纳入业务中台。这一过程中,建设统一的监控平台指导业务系统改造,保障业务平稳运行。接着强化业务中台建设,把数据资产运营和管理作为主线,建设数据资产底座平台,支持公司营销、服务、运行、安全、管理等业务领域数据诉求,共享汇聚数据。 统一纳入平台后,对旅客来说前端App变得更加简易,对航司来说后台的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标准更加清晰,减少了信息差,安全管理从之前的“人盯人”变为“盯系统”。 最后,南航集团深入探索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朱月波介绍,民航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专业性、系统性、复杂性极强,南航集团采取“人才 项目”的培养模式,开展了云T数字化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该项目构建一套全公司统一的数字化架构方法、语言和体系,确保业务和技术人员在统一的语境下高效沟通,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了激发人才活力,南航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徐胜表示,公司优化人才发展配套机制,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激励体系、保障体系,强化“项目制”带动,持续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理念先进的创新型人才梯队。2024年通过完善部门级(单位级)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全年选拔培养5名高层次人才和30名拔尖人才。 朱月波表示,数字化技术催生了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展,当前数转智改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南航集团将持续探寻数字化发展路径,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向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的目标迈进。 以数字化培育新的增长点 今年1月14日,春运首日上午,满载新疆干果、牛羊肉、乳制品的南航CZ6981航班从乌鲁木齐机场准时起飞,为上海的消费者增添年货。 新疆的牛羊肉、云南的鲜花、大连的海鲜……春运不只客流,各地特色年货也赶“春运潮”。今年春运南航物流提前增加资源保障,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精准匹配运力,用物流信息系统对生鲜产品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积极应对运输高峰,将生鲜年货送达群众餐桌。 在客运打造数字化全流程乘机的同时,货运也随着数字化迈向了高效协同运营。据介绍,南航集团明确加快推动南航一体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投产,打造全业态、全链条、全触点、全渠道的物流产业。 做大航空物流产业只是近年来新的战略布局之一,目前南航集团已经制定了“2 5 X”产业新布局,以航空客运、货运为主业,飞机维修、通航服务、信息技术、航空食品、航空培训五大支柱产业,以及若干协同发展产业。 在五大支柱产业里,信息技术业务板块率先成立了南航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重点聚焦系统研发、技术支持、网络安全等领域,构建研发生态平台,深度融入民航信息产业链。马须伦表示,民航业在科技创新上肩负着重要使命,成立数科公司旨在履行央企责任,积极应对“卡脖子”问题,力争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 2023年,南航集团共发布16个重大科技攻关榜单,组织“揭榜挂帅”,新增国家授权专利115件,包括发明专利52件,实现了飞行计划系统全面自主可控,完成了首个民航维修领域5G专网,攻关建立了ARJ-21飞机APU(辅助动力装置)零部件深度维修能力,降低单台送修成本超30%。 其中,南航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兼容空客、波音、中国商飞等主流机型的飞机健康诊断“天瞳”系统,实现从传统预防性维修向预见性维修转变,填补了中国民航飞机健康监控领域的空白。自主研发的“天极”航班运行控制系统,打破了对国外产品和技术的依赖,荣获2023年度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面对下一步的发展,马须伦表示,未来将坚定走好数据驱动、科技支撑的安全道路,大力攻关民航领域“卡脖子”问题,努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通过具体行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数字赋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布局战新产业,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运输业。 ![]() ![]() |
|
来自: 啵啵老公 > 《民航新技术 新动态 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