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 公正 公开 公益 ![]()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18) 唐·张志和《渔歌》中的“西塞山”在哪里?(续四) 渔 歌 [唐]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网友露洗遥峰月未沉问:钟教授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想向您请教一桩聚讼颇多的学术公案: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西塞山”究系湖北黄石、浙江湖州抑或宜作宽泛意义理解?有论者认为:通过梳理,黄石西塞山也是名胜之地,白鹭飞、绿蓑衣的意象在张志和前已经存在于西塞山的诗歌中。您是否赞同?谢谢! 钟振振答:(接上期)我倾向于张志和《渔歌》中的“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而非今浙江湖州。 以唐证唐,本来,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指今黄石西塞山一说,可以定论了。但为了弄清其 “西塞山”指湖州西塞山的错误说法产生于什么时代,我们不妨再追踪下去。 北宋初年,李昉等编《太平御览》,有今黄石西塞山,而无湖州西塞山。 北宋后期,苏轼檃栝张志和《渔歌》为《浣溪沙·渔父》词,仍以其“西塞山”为今黄石西塞山。 北宋末,李颀《古今诗话》始有关于湖州西塞山的记载,但并没有说这就是张志和《渔歌》里的那个“西塞山”。 南宋前期,赵次公注苏轼《西塞风雨》诗,始说湖州西塞山是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但赵次公是四川乐山人,四川、浙江,一西一东,路途遥远,他未必到过湖州。况且,他也没有交代所说有何依据,故不足采信。 纵观整个南宋时期,关于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究在何处的这两种不同的认知,一直并存着。 (一)认为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指今黄石西塞山的有: (1)叶梦得《岩下放言》卷上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簔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玄真子张志和《渔父词》也。颜鲁公为湖州刺史时,志和客于鲁公,多在平望、震泽间。今震泽东有泊宅村,野人犹指为志和尝所居。后人因取其“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语以为名。此两间湖水平阔,望之渺然,澄澈空旷,四旁无甚山。遇景物明霁,见风帆往来如飞鸟,天水上下一色。余每过之,辄为徘徊不忍去。常意西塞在其近处,求之久不可得。后观张芸叟《南行录》,始知在池州磁湖县界,孙策破黄射处也。 按,“颜鲁公”即颜真卿,唐代宗时封鲁郡公,故称。 “平望”,即今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 “震泽”,即今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 “苕霅”,苕溪、霅溪,均在湖州,风景优美。 “张芸叟《南行录》”,宋·张舜民号芸叟,《宋史》卷三四七有传。传载其于神宗元丰年间谪监郴州(今属湖南)酒税。今其《画墁集》卷七、卷八凡两卷为《郴行录》,乃谪郴州时纪行日记。《南行录》似即《郴行录》之异名。 今本《郴行录》中未见“西塞”,但言及“过道士矶、散花洲”,“道士矶”即今黄石西塞山,“散花洲”在其附近长江中。 又,今本《郴行录》前文亦言及“入池州”(池州今属安徽),但未见“磁湖县”,宋时亦无此县,不知《岩下放言》何以致误。惟今黄石西塞山附近实有湖名“磁湖”,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三《江南西路·兴国军·景物上》曰:磁湖,在大冶县东。 “孙策破黄射处”,东汉末,军阀混战,争夺地盘。孙策攻袁术旧部刘勋。刘勋求救于黄祖,黄祖遣长子黄射率船军五千人相助。孙策大破刘勋于西塞,黄射遁走。事见《三国志》卷四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 (2)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九《地理·北西塞》条曰:张志和歌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按《武昌记》曰:西陵县对黄公九矶,谓之“西塞”。 按,《武昌记》,晋·史筌、隋·佚名、五代·雷氏皆撰有《武昌记》。“武昌”,即今湖北鄂州一带。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五《江水》三所记,“黄公九矶”在今黄石境内。 (3)陆游《入蜀记》卷四曰:十六日,过新野夹。地属兴国军大冶县。晚过道士矶,石壁数百尺,色正青,了无窍穴。而竹树迸根,交络其上,苍翠可爱。自过小孤,临江峰嶂无出其右。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飞”者。 按,“兴国军大冶县”,即今黄石市大冶县级市。 “小孤”,即小孤山,在今安徽宿松县城东南长江中。 (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