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心国学词五之清音笑谭:篱落编外

 云诗雷情 2025-05-07 发布于湖北

清音笑谭

             故事会

清音笑谭

作者东方玥/本故事纯属虚构

我将以大理国豪门千金篱落的成长为主线,在风花雪月的画卷中铺陈一段被爱浸润的人生。为了让故事更完整,先设定基本框架:她出身苏府,父亲是大理国司徒,母亲是南诏郡主,自幼在诗书礼乐中长大,及笄之年在雪月庵偶遇出身沈氏门阀的沈砚之,两人因《诗经》注解结缘,历经诗会定情、鸿雁传书,最终在苍山雪顶许下白首之约。

诗词故事会

诗词故事会

第一章 玉棠记

大理国咸宁元年,雪落苍山顶的那夜,苏府后园的西府海棠开了。产婆抱着刚落地的女婴掀开帘幕,烛火映着襁褓上绣的并蒂棠,恰与窗外枝头那对并蒂花影重叠。“郡主,小姐眉间有粒朱砂痣,像朵小海棠嵌在雪地里。”

母亲苏挽卿接过孩子时,腕间的九鸾金镯叮当轻响。她望着女儿眉间的红点,忽然想起孕前曾在雪月庵求得《棠华》签——“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便为她取名“篱落”,取“棠篱映雪,落英成诗”之意。父亲苏明修下朝归来,看见女儿攥着自己的玉扳指不肯松手,大笑道:“我苏家的掌上珠,将来定是能握笔能执玉的妙人。”

三岁抓周时,篱落踉跄着绕过金镶玉镯、珊瑚笔架,独独攥住父亲案头的《诗经》与母亲的缠枝纹绣绷。苏明修捋须笑叹:“我儿是要将诗书绣进人生的。”此后每至春日,他便抱她坐在海棠树下,用狼毫在她掌心画“桃之夭夭”,看朱砂痣在墨痕中若隐若现,像朵会跑的小花儿。

母亲教她女红时,总选西府海棠作纹样。“棠瓣要绣十三针,方得'夜合朝开’之态。”苏挽卿的绣针在月光下泛着银辉,篱落却总盯着母亲腕间金镯上的鸾鸟——那些振翅的鸟儿,与父亲书房的《山海经》图册里的一模一样。七岁那年,她偷偷在自己的鹅黄襦裙上绣了只小鸾,尾羽缀着从母亲妆匣里偷拿的金粉,被发现时却只换来一声轻笑:“我儿的鸾鸟,该比为娘的更灵动。

十岁生辰,父亲从吐蕃带回支和田玉笔。笔杆刻着并蒂棠,笔帽嵌着与她眉间同色的朱砂。苏明修握着她的小手写下“关关雎鸠”,墨香混着海棠花香漫进窗棂:“我篱落要读万卷书,也要懂人间情。”那日午后,她抱着笔在花园写生,忽见只白蝶停在笔尖,翅膀上的纹路竟与玉笔的棠纹分毫不差,像从画里飞出来的。

及笄前一年,母亲带她去雪月庵祈福。青石台阶旁的老梅开得正好,篱落望着庵中比丘尼抄经的身影,忽然想起父亲说的“雪月庵的《妙法莲华经》,是用苍山雪水调墨写的”。转角处的藏经阁前,有位青衫少年正踮脚取书,玉冠上的流苏垂落,在阳光下划出银弧。

“当心!”她看见少年指尖即将触到歪斜的经卷,下意识出声。少年回头时,手中经卷“啪”地落地,露出扉页上的《诗经·召南》注——正是父亲近日教她的篇目。“姑娘可是懂这'蔽芾甘棠’?”少年弯腰捡书,袖口露出半方绣着棠纹的帕子,“为何召伯要在棠树下断案?”

篱落的脸倏地红了。她望着少年眼中映着的自己,眉间朱砂痣在梅影里跳动:“因甘棠树荫可蔽百姓,如君子之德惠及众人。”少年怔住,忽然作揖:“在下沈砚之,随父来庵中整理典籍。姑娘眉间朱砂,倒像朵开在雪地里的棠花。”

雪月庵的钟声忽然响起。比丘尼捧着热茶走来,见两人手中的经卷,笑道:“沈家公子与苏小姐,倒像从《诗经》里走出来的。”沈砚之的耳尖微红,从袖中取出枚棠纹玉扣:“方才在梅树下拾得,想是小姐之物?”

归府的马车上,母亲看着她攥紧的玉扣,鬓间的九鸾金镯轻轻碰了碰她的棠纹绣绷:“雪月庵的梅,向来只开给有缘人。”篱落望着车窗外飞逝的苍山雪,忽然想起沈砚之说话时的温醇嗓音,像浸了洱海的水,比父亲泡的普洱茶还要清润。

及笄礼那日,苏府张灯结彩。篱落身着母亲亲手绣的十二章纹礼服,头戴九翚四凤冠,眉间朱砂痣用南诏朱砂点得格外鲜艳。沈砚之随父前来,手中捧着幅《棠华图》:“取'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之意,祝小姐芳龄永继。”

画卷展开,只见雪地里两株并蒂棠开得正好,枝头停着对白鸾,尾羽相缠处藏着“砚”“篱”二字的暗纹。篱落的指尖划过墨迹,忽然想起半年前在雪月庵,沈砚之教她辨认“棠棣之华”与“甘棠之树”的区别,他的指尖在经卷上点出的墨痕,此刻竟成了画中棠瓣的纹路。

“沈公子可知道,”她望着他耳尖未褪的红,忽然轻声道,“棠花的花语,是'永远的守护’?”沈砚之抬头,眼中映着她凤冠上的九鸾,忽然郑重作揖:“砚之愿作这画中的白鸾,护小姐的棠花,经风经雪,永不凋零。”

咸宁十年的雪,比往年都要温柔。篱落站在苏府后园,看沈砚之亲手栽下的“并蒂棠”抽出新芽。他说这是从苍山顶移来的古棠,根系缠着洱海的水藻,“这样花开花落,都有山水相伴”。她摸着腕间新得的缠枝纹玉镯——与沈砚之的玉扳指正是一对,忽然明白,所谓缘分,原是父母的宠爱为她织就棠篱,而他的出现,便是穿过篱落的春风,让所有的花开,都有了归期。

诗词故事会

第二章 雪棠笺

及笄后的春日,篱落开始随父亲出入藏书阁。沈砚之常来苏府探讨经义,两人隔着雕花屏风对坐,他讲《周易》时的清朗嗓音,总能让屏风上的海棠花纹活过来。母亲常说“女儿家的心事,该像棠花般含蓄”,可她发现自己总在沈砚之离开后,对着他留的经注发呆,指尖无意识地在纸页上画小鸾。

清明前的诗会,是大理贵胄子弟的盛会。篱落身着鹅黄棠纹裙,鬓间别着沈砚之送的棠瓣银簪,刚踏入五华楼,便听见有人吟诵:“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她转身,看见沈砚之倚着雕花木柱,手中折扇正指着栏外盛开的西府海棠,扇面上题着她前日写的《棠雪赋》。

“沈公子竟将小女子的拙作题在扇上?”篱落的脸发烫,银簪上的棠瓣随步伐轻颤。沈砚之展开折扇,露出背面的工笔画——正是她在雪月庵抄经时的侧影,眉间朱砂痣被画成朵欲落的棠花:“好的文字,该像棠花般被人捧在掌心。”

诗会的高潮是“飞花令”。轮到篱落时,出题者笑着道:“以'棠’字为题,限七言绝句。”她望着沈砚之袖口露出的棠纹帕角,忽然想起去年冬日,他冒雪送来吐蕃的藏香,鬓角的雪落在她的棠纹暖炉上,化作句“雪压棠枝香愈烈”。

“西府枝摇雪未消,东君著意点红绡。”她提笔落墨,笔尖在宣纸上划出棠瓣的弧度,“莫嫌春色三分浅,半入诗囊半入谣。”最后一句收笔时,沈砚之恰好递来镇纸——正是他前日在苍山寻得的棠纹冻石,凉意透过指尖,却让她耳尖的热更盛了。

散会后,沈砚之邀她共乘画舫游洱海。月光落在水面,像撒了把碎银。他忽然从袖中取出个檀木匣:“前日在市井见位老匠人,能将人的名字刻在雪晶里。”匣中躺着枚拇指大的雪晶,内层刻着“篱落”二字,外层雕着并蒂棠,在月光下竟似有雪花在花瓣间流转。

“我爹娘说,”篱落摸着雪晶的凉意,忽然想起父母总在她睡前讲的故事,“真正的缘分,是连雪山的精灵都会祝福的。”沈砚之望着她眉间的朱砂,忽然轻声道:“你知道吗?第一次在雪月庵遇见你,我便觉得,那粒朱砂痣是雪山精灵种下的棠花种,等我来浇水。”

画舫驶过青鸾峰时,水面倒映着两人的影子。他的青衫与她的鹅黄裙相衬,像幅刚完成的工笔画。篱落忽然取出绣绷,上面是半幅《双鸾栖棠图》,尾羽处藏着极小的“沈”“苏”二字:“母亲说,待嫁的女儿要绣够百只鸾鸟,才能换来一生的顺遂。”

沈砚之的手悬在绣绷上方,终究没敢触碰:“那我每日来帮你数鸾鸟可好?第一只栖在棠枝上,第二只啄着雪晶,第三只……”他的声音忽然低下去,“第三只该衔着我的聘书,叩响苏府的门。”

夏末的暴雨来得急骤。篱落抱着刚抄完的《诗经》注躲进听雨轩,却见沈砚之浑身湿透地站在廊下,怀中抱着个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的木盒。“苍山的百年棠木,”他擦着脸上的雨水,耳尖却比朱砂还要红,“想给你打套妆匣,刻上你绣绷上的缠枝纹。”

妆匣打开的瞬间,木香混着雨后的青草香涌来。十二格抽屉上分别刻着十二花神,每格边缘都缠着与她绣绷相同的棠枝纹。最底层躺着封信,用棠花汁写的小楷:“自雪月庵初见,至今已三百二十六日,每日醒时想的是'桃之夭夭’,睡前念的是'蒹葭苍苍’,唯愿此心,如棠似雪,永不改色。”

篱落的指尖划过墨迹未干的信笺,忽然听见母亲在廊外轻笑。她望着沈砚之发间滴落的水珠,忽然想起父亲说的“君子如玉,遇水则明”。取来绣绷,在《双鸾栖棠图》的空白处添了只衔着木盒的小鸾,尾羽扫过“砚之”二字——这是她第一次,在绣品上绣下他的名字。

霜降那日,沈府的提亲队伍抬着七十二抬聘礼进了苏府。打头的是棵移栽的并蒂棠,根系缠着洱海的鹅卵石,枝头挂着沈砚之亲手写的《求婚帖》:“今以苍山雪为盟,洱海月为证,求聘苏门篱落为妻,自此棠篱相护,风雪同担。”

母亲打开沈夫人送来的礼单,见头幅便是篱落及笄时绣的《双鸾栖棠图》,旁边题着沈砚之的跋:“双鸾本是同林鸟,飞过高山共水遥。借得棠花三分色,染就人间一段娇。”她望着女儿眉间的朱砂痣,忽然明白,所谓父母的宠爱,从来不是筑就金丝笼,而是让她在被爱中学会爱人,让她的棠花,既能在温室绽放,也能在风雪中留香。

两人在雪顶的古寺前许下心愿。篱落望着沈砚之认真抄写《棠华经》的背影,忽然觉得,命运的馈赠早已在岁月里埋下伏笔:父亲教她读的每首诗,母亲教她绣的每朵花,雪月庵的那次偶遇,诗会上的那次对视,都是为了让她在最好的年纪,遇见那个懂她眉间朱砂、惜她笔下棠花的人。

下山时,沈砚之忽然指着远处的云海:“你看,那片云像不像我们在雪月庵遇见的白蝶?”篱落望着云影变幻,忽然轻笑出声——她知道,无论前路是风是雪,这对相携的鸾鸟,终将在棠花织就的天空下,飞出属于他们的,永不凋零的春天。

第三章 并蒂辞

咸宁十二年的春分,是苏府与沈府联姻的吉日。篱落穿着母亲耗时三年绣制的九章礼服,头戴嵌着十二颗东珠的凤冠,眉间朱砂痣用天山雪莲汁调制,在晨光里像朵会发光的棠花。沈砚之骑着雪白的照夜狮子马,胸前的棠纹玉佩与她的缠枝玉镯遥相呼应,马蹄踏过青石板时,惊起满地海棠花瓣。 

三书六礼,拜堂成亲。当沈砚之掀起她的盖头,烛火映着他眼中的自己,眉间朱砂与喜服上的并蒂棠相得益彰。“夫人可知道,”他握着她的手,指尖划过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笔绣绷磨出的,“我连合卺酒的酒杯,都请匠人刻了'砚落’二字?”

 酒杯相碰时,发出清越的响。篱落望着杯沿的缠枝纹,忽然想起昨夜母亲的叮嘱:“夫妻之道,如棠花与绿叶,相生相衬方得长久。”她饮下合卺酒,酒中竟浸着沈砚之去年秋天采的棠花蜜,甜意混着酒香,在舌尖漫开,像把所有的前尘过往都酿成了蜜。

洞房花烛夜,沈砚之取出个锦囊:“这是从雪月庵求的'棠华签’,与你及笄那年的一模一样。”签文展开,只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落款处还有当年那位比丘尼的批注:“双棠并蒂,鸾凤和鸣。”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雪月庵讨论的'甘棠’吗?”沈砚之替她卸下凤冠,指尖划过她鬓边的棠瓣银簪,“如今我才懂,所谓'蔽芾甘棠’,是说遇见了你,便像在烈日下遇见了树荫,在风雪里遇见了暖炉。”

婚后的日子,像洱海里的碧波般温润。每日卯初,沈砚之会亲自为她研墨,用的是她最爱的螺青;每至月半,两人便乘画舫游湖,他吹箫她和诗,箫声里总带着棠花的韵律。篱落发现,他连书房的博古架都摆成了棠枝的形状,自己绣的《双鸾栖棠图》挂在正中央,与他的《棠华图》相映成趣。

秋分那日,沈砚之带着她去探望雪月庵的比丘尼。老尼望着两人交叠的影子,忽然笑道:“当年沈公子在藏经阁摔落经卷,可是故意的?”篱落怔住,看见沈砚之耳尖微烫:“那日远远见你穿着鹅黄襦裙走过梅树,便想找个由头与你说话,谁知真摔了经卷。”

返回的山路上,沈砚之忽然停步,指着岩壁上的并蒂棠:“你看,这是我们栽的那株的枝桠,竟穿墙而生了。”篱落摸着粗糙的岩壁,看见棠花从石缝里挤出,忽然想起父亲说的“真正的爱,是让彼此在磨砺中生长”。她取出绣绷,在帕子上绣了株岩生棠花,旁边题字:“石上生棠,雪中生暖,爱里生长,不畏风霜。”

冬至前夜,沈府收到吐蕃的加急文书。沈砚之需随父出使,为期半载。篱落替他收拾行囊,在每件衣物里缝入棠花符:“苍山的棠花能避风雪,愿它护你平安。”沈砚之握着她的手,看见她指尖的针眼,忽然低头轻吻:“等我回来,我们去苍山顶看雪,你穿我新做的棠纹斗篷。”

离别那日,五华楼的风铃响得格外清脆。篱落望着沈砚之的车马消失在青石板尽头,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诗会,他说“好的文字该被捧在掌心”。摸向腰间的雪晶坠子,里面的“篱落”二字在阳光下流转,像他从未离开。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篱落每日在棠花树下抄写《诗经》,替沈砚之整理吐蕃的风土记。忽有一日,小厮送来个檀木匣,里面躺着截染血的棠纹帕子,还有封用藏文写的信。她认出那是沈砚之的字迹,忙请来通晓吐蕃文的师傅——原来商队遇劫,他为护大理国书受伤,却仍记着托人带回她爱吃的酥油茶。

“别怕,我带着你绣的棠花符,刀枪不侵。”半月后收到的信里,沈砚之画了只戴着护身符的小鸾,翅膀上缠着棠枝,“等我回来,要你亲自替我补绣绷上的刀痕。”篱落望着信末晕开的墨迹,忽然明白,所谓夫妻,便是相隔万里,仍能在彼此的掌纹里找到归期。

立秋时分,沈砚之终于归来。他的青衫上染着吐蕃的藏红,却仍带着洱海的潮气。篱落看见他左臂的伤,眼泪忽然落下:“说好的刀枪不侵呢?”他笑着替她擦泪,指尖划过她眉间的朱砂:“因为想着你会心疼,便觉得伤口也有了温度。”

当晚,两人在棠花树下对饮。沈砚之取出从吐蕃带回的珍品——幅绣着藏式棠花的挂毯,每朵花瓣里都藏着极小的汉字:“这是我让当地绣娘学的,'砚落同心’四个字,藏在第七朵花的蕊里。”

篱落摸着凹凸的绣纹,忽然想起母亲说的“最好的爱情,是彼此成就”。她取出早已备好的《吐蕃风物志》抄本,封面上画着汉藏合璧的棠花,眉间朱砂痣旁,还落着他去年寄回的藏红花粉:“我替你整理了吐蕃的经籍,每卷都夹着棠花签。”

沈砚之忽然起身,对着棠花树作揖:“感谢苍山洱海,感谢雪月庵的梅,让我遇见我的棠花。”篱落望着他被月光拉长的影子,忽然觉得,所谓命运的馈赠,从来不是单方向的宠爱,而是像这并蒂棠般,根须相缠,枝叶相扶,在风里雨里,开出同一片天空的璀璨。

咸宁十五年的元宵,篱落抱着刚满周岁的长子站在沈府门前。孩子眉间的朱砂痣随笑声跳动,像极了她幼时的模样。沈砚之牵着次子的手走来,两个孩子手中各握着支棠纹拨浪鼓,响声混着五华楼的钟声,惊起满树的海棠花。

“你看,”沈砚之指着漫天的花雨,“我们的棠花,终于开成了海。”篱落望着他眼中倒映的自己与孩子,忽然明白,父母给的宠爱是土壤,而沈砚之给的爱是阳光,让她这株西府海棠,既能在温室里绽放,也能在风雨中结果,最终长成能为家人遮风挡雨的,真正的——棠篱。

后记 

篱落的故事,是被爱包裹的人生旅程。她的成长里,既有父母用诗书礼乐织就的温柔襁褓,也有沈砚之以理解与尊重搭建的对等桥梁。那些藏在棠花里的密码、绣绷上的暗纹、经籍中的批注,都是爱的具象化表达。希望这个故事能让读者看见,真正的宠爱从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在彼此的眼中,看见自己最璀璨的模样,如同西府海棠遇见春日,终于开成了风花雪月里,最动人的那朵。

公众号

编辑|云诗雷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