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生肝硬化、乙肝、脂肪肝经验方 大家好,我是王安生,国内知名肝病专家,主任医师,有近50年肝病临床经验,擅长消化系统疾病,慢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肝癌、脂肪肝、酒精肝、肝囊肿、自身免疫性肝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等问题! 从医近50年来,我始终秉持“传承中医精华,守护肝脏健康”的理念,积累了丰富的肝病诊疗经验。今天,我决定将部分家传及临床验证有效的中医方剂公开,涵盖肝硬化、乙肝、脂肪肝三大常见肝病,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患者朋友们提供更多治疗思路。 肝硬化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鼓胀”,其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血瘀水停”。我临床常用以下三方,针对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1. 软肝缩脾方——痰瘀互结型肝硬化的“攻坚利器” 【组方】 鳖甲(醋炙)30g、丹参15g、三棱10g、莪术10g、桃仁10g、红花6g、茯苓15g、白术12g、泽泻12g、黄芪20g、郁金10g。 【方解】 软坚散结:鳖甲为君药,性咸寒,入肝经,善破血逐瘀、软坚散结,《本草经疏》载其“主心腹癥瘕坚积”,现代药理证实其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延缓肝纤维化。 活血化瘀:丹参、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共为臣药,丹参“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三棱、莪术破血行气,尤擅消积块;桃仁、红花通利血脉,改善肝脏微循环。 健脾利水: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黄芪补气升阳,使水湿得运。 2. 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脾肾阳虚型腹水的“扶正祛邪”法 【组方】 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5g、猪苓12g、泽泻12g、桂枝6g、大腹皮10g、车前子15g(包煎)、麸炒枳壳10g。 【方解】 补中益气:党参、黄芪、白术重用,针对肝硬化患者“久病及脾,中气下陷”的病机,补益脾胃之气,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 温阳化气:桂枝温通经脉,助膀胱气化,与五苓散合用,增强利水之功。 行气消胀:大腹皮、车前子、麸炒枳壳行气利水,缓解腹胀。 此方适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症见腹大如鼓、面色萎黄、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痕。 需注意:腹水消退后需减量,避免伤阴;配合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2g;监测电解质,预防低钾血症。 3. 膈下逐瘀汤加减——血瘀水停型门静脉高压的“破血逐水”法 【组方】 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6g、枳壳10g、香附10g、五灵脂10g(包煎)、丹皮10g、乌药10g、炙甘草6g。 【方解】 破血逐瘀:五灵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尤善消“离经之血”,现代研究证实其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行气止痛:枳壳、香附、乌药疏肝理气,缓解胁痛。 养血活血:当归、川芎、赤芍养血和血,防止破血伤正。 ![]() 乙肝的中医治疗需结合病毒复制活跃度、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我临床常用以下三方: 1. 乙肝清热解毒胶囊(院内制剂)——湿热蕴结型急性乙肝的“清肝利胆”法 【组方】 虎杖20g、白花蛇舌草30g、北豆根10g、茵陈15g、垂盆草15g、田基黄15g、郁金10g、柴胡10g。 【方解】 清热解毒:虎杖、白花蛇舌草为君药,虎杖含大黄素、白藜芦醇,能抑制HBV DNA复制;白花蛇舌草含齐墩果酸,可降低转氨酶。 疏肝理气:柴胡、郁金调和肝脾,缓解胁痛。 2. 逍遥散合四逆散——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的“调和肝脾”法 【组方】 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5g、茯苓15g、白术12g、炙甘草6g、枳壳10g、薄荷6g(后下)、生姜3片。 【方解】 疏肝解郁:柴胡、枳壳、薄荷疏肝理气,缓解情绪抑郁。 调和气血:炙甘草调和诸药,生姜温中止呕。 3. 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肝肾阴虚型乙肝肝硬化的“滋阴柔肝”法 【组方】 北沙参15g、麦冬12g、当归12g、生地黄20g、枸杞子15g、川楝子6g、山茱萸12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g。 【方解】 滋阴养血:生地黄、麦冬、枸杞子滋养肝肾之阴,缓解口干、目涩。 柔肝止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楝子疏肝泄热,防止“阴虚火旺”。 三补三泻:六味地黄丸“补中有泻”,避免滋腻碍胃。 适用于HBeAg阴性慢性乙肝或乙肝肝硬化患者,症见胁肋隐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 脂肪肝的核心病机为“痰湿内阻、血瘀络脉”,我临床常用以下三方: 1. 龙胆泻肝汤合二陈汤——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的“清热利湿”法 【组方】 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泽泻12g、木通6g、车前子15g(包煎)、当归10g、生地黄15g、柴胡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炙甘草6g。 【方解】 清肝胆湿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湿导热。 化痰祛湿:二陈汤(陈皮、法半夏、茯苓)燥湿化痰,改善舌苔厚腻。 养血柔肝:当归、生地黄防苦寒伤阴,柴胡疏肝解郁。 【组方】 山楂15g、神曲10g、莱菔子10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连翘10g、苍术12g、厚朴10g、炙甘草6g。 【方解】 消食化积:山楂、神曲、莱菔子消肉食、酒积、面食之积。 燥湿化痰: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燥湿运脾,改善腹胀。 清热散结:连翘清解食积化热,防止痰瘀互结。 【饮食建议】 需配合“低碳水、高纤维”饮食,每日热量摄入减少500kcal,增加燕麦、魔芋等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 3. 血府逐瘀汤加减——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活血通络”法 【组方】 桃仁12g、红花9g、当归12g、生地黄15g、川芎10g、赤芍12g、牛膝10g、桔梗6g、柴胡10g、枳壳10g、炙甘草6g。 【方解】 活血化瘀: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通络。 疏肝理气:柴胡、枳壳、桔梗升降气机,缓解胁痛。 养血滋阴:当归、生地黄防活血伤阴,牛膝引血下行。 ![]() 中医治疗肝病的“三大原则”与“四大禁忌” 1. 三大原则 辨证施治:同病异治,如乙肝需区分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证型。 整体调节:通过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多靶点作用,延缓肝纤维化。 医患协同:患者需配合饮食控制(如乙肝忌酒、脂肪肝低脂饮食)、规律作息(23:00前入睡)。 2. 四大禁忌 忌盲目补益:肝硬化晚期患者忌用人参、鹿茸等峻补之品,以防“闭门留寇”。 忌过度攻伐:腹水患者忌大量使用甘遂、芫花等峻下逐水药,易致电解质紊乱。 忌饮食不节:乙肝患者忌食甲鱼、羊肉等“发物”,脂肪肝患者忌高果糖玉米糖浆。 忌情志失调:怒伤肝,患者需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疏肝解郁。 中医治疗肝病,不是“慢郎中”,而是“治未病”的智慧。我常对患者说:“肝病三分治,七分养。” 希望本文的方剂解析,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辨证思维,但请记住:任何方剂都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您有肝病相关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我将尽我所能为您答疑解惑! |
|
来自: 0004xiaolin > 《中医 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