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胖东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场跨越时空的商业伦理对话

 与孩子一路同行 2025-05-07 发布于河南
这几天,网上不断地发声支持胖东来老板于东来,这个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中国人,虽然没有较高的学历,但是有良好的人品和为百姓服务的精神,每当国家社会有困难时,他总是冲在前线,1995年为航天事业捐款2万元,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捐出800万元,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不仅组织员工前往灾区参与救援,还捐赠了近1000万元的资金和物资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际,于东来向武汉捐款5000万元。2021年河南郑州遭遇严重暴雨,于东来组织团队前往救援,并捐赠了1000万元用于灾后恢复。
这是一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他的超市,没有假货,服务百姓,赢得许昌、河南、乃至全国赞许。然而,柴怼怼的视频却对他进行了攻击,导致了于东来把自己一年来的视频全部下架,并且进行反击,他不允许自己的善行遭到破坏,同时也是对那些胡说八道就能挣钱的网红们进行回击,宁可胖东来关门,也不能允许这群垃圾存在。
看着这些人对胖东来的支持,不由地想起了孔子与阳虎的故事:两千多年前,鲁国权臣阳虎想拉拢孔子出仕,深知孔子"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处世哲学,故意趁孔子不在家时送去蒸熟的小猪。孔子为践行礼尚往来,特意选阳虎不在家时登门回访。
这场充满智慧的礼仪博弈,暗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交往密码——礼,不仅是表面的仪式,更是维系社会良性运转的道德纽带。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代商业社会,胖东来与柴怼怼的纷争,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礼义在现代商业语境下的深刻回响。
一、阳虎赠豚的智慧:礼义中的博弈艺术
阳虎与孔子的"礼尚往来",本质上是权力与理想的无声较量。阳虎以礼为饵,试图将孔子纳入权力体系;孔子则以礼为盾,既坚守"礼"的准则,又巧妙保持独立人格。这场你来我往的礼仪互动,展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处世智慧:在遵循礼仪规范的框架下,实现各自的价值诉求。
二、胖东来与柴怼怼:现代商业中的礼义困境
河南零售巨头胖东来与网红柴怼怼的争议,同样围绕着"来而不往"的命题展开。柴怼怼通过视频曝光胖东来商品价格较高,引发舆论热议。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不仅没有回避争议,反而连发多条长文回应,详细解释定价逻辑,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态度。这种理性回应,恰似孔子登门回访的现代演绎——面对质疑,以礼相待,以理服人。
但事件的发展并未就此平息。部分网友指责柴怼怼只提出问题却未给出解决方案,认为这种单方面的"批判"有失公允。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孔子的教诲:礼尚往来,不仅是物质的回馈,更是思想的交流、善意的互动。在商业社会中,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同样需要建立良性互动的"礼义"。
三、商业伦理中的礼义之道
胖东来与柴怼怼的故事,折射出当代商业社会亟待重建的价值共识:
1. 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批评,企业应像胖东来一样,以开放心态回应,展现责任担当。
2. 理性对话的精神:批评者也应秉持建设性态度,避免单纯指责,实现良性互动。
3. 共赢思维的建立:商业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良性互动实现共同进步。
四、传统智慧的现代启示
孔子与阳虎的故事,为我们处理现代商业矛盾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礼",是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的良性互动。这种智慧,在今天的商业竞争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我们重新审视胖东来与柴怼怼的争议,或许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商业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规范,更需要重建"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礼义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企业与消费者、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更加和谐的商业生态。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礼义文化不应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而应成为指导现代商业实践的智慧源泉。让我们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为鉴,共同书写商业文明的新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