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徽州212】夏村:爹不疼娘不爱的昌源河畔小村庄,风景绝美! 司马狂/文 《夏村归》 我打算写夏村的时候,心里就知道这个地方基本上是找不到任何资料的。果不其然,当我正式行文的时候,翻遍手头的相关文献,愣是一丁点的书面内容都没有。幸运的是,我的好友里有个ID名为“独行侠”的,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夏村人,于是我如同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可奈何,他能给我提供的信息还是有限的很,这就是徽州绝大多数村庄的真实情况。 ![]() ![]() ![]() 相比于那些藏匿在大山深处或是高山之巅的小村庄,因为僻处一隅所以没有资料。夏村的地理位置其实极好,它就位于深渡和定潭两个著名大村庄的中途。现如今的它村庄规模小,《歙县地名录》记载共计22户,122人。那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兴修新安江水电站夏村整体搬迁去了潭渡。大多数的夏村村民如今依旧生活在潭渡,可当时也有一些不能适应从种地到种田生活的村民,毅然选择了返乡。这个人为因素使得,我们现如今想要搞清楚夏村的来龙去脉和它曾经的往事,就变得异常困难。只有在村民口口相传中,我们才能隐约想象一下当年的夏村也是个中等规模的村落。 ![]() ![]() ![]() 几年前我做过一期视频节目,里面讲述的是从昌溪一路去深渡的村落,开头几句是“昌溪府,坝潭县,定潭是个金銮殿。夏村、茂英坦是卖白灰面”。歌谣里所谓的卖白灰面,是这里原本有个非常大的水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此磨面。通过这两句歌谣,大家也能猜到,夏村就是定潭往深渡去的第一个村庄。而夏村其实本名“下村”,得名的缘由很简单,就是位处定潭村之下。后来可能是有先贤觉着下村不好听,于是雅化成了夏村。你别看如今从定潭去夏村很便捷,只要走定潭大桥下去,沿河前行就可以。但在以前,夏村要到定潭来,那可得实打实地翻山越岭。独行侠谈到孩提时代这段经历的时候,总是对于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心有余悸。不过,在没有修水库之前,昌源河并没有这么深,村民挽起裤脚就能涉水过岸,枯水期甚至能直接徒步往来。 ![]() ![]() ![]() 近些年,歙县的油菜花也渐渐打出来名气。尤其是我老家深渡凤池的那片滩涂地,还特意把油菜花做成了凤凰的形状。可我心里始终觉着,歙县境内最好看的油菜花,就是夏村茂英坦这里。昌源河在这里被高山阻隔,不得已形成了一个弯。村后丛山高耸,房前屋后种满油菜花,临水处的村道隐逸在油菜花丛里。徽派建筑的黑白色调,远山的深黛,近处树木的翠绿,油菜花的金黄,诸多色彩相得益彰,互相成就着对方,让这里的春天异常美艳。不过禁捕后,沿河的滩涂地种上了水杉,草也长势惊人,那大片的绿和油菜花的组合究竟会更美,还是让我心目中的那片美景失去了魅力,我这几年没在油菜花开时候回老家,自然也就不知道了。 ![]() ![]() ![]() 独行侠能告诉我的是,他们村是自跃进的桃山村迁居而来的,村民姓淩。他自己的祧字为“齐”,他父亲的行辈字是“寿”,其他的信息就无法提供了。在淩姓族人招呼着一起从潭渡回来后,陆续又有万二的汪姓人家,桃山的凌姓人家迁居此地,跟淩姓人家做了邻舍。他还特地告诉我,他们是桃山淩,后来迁居夏村的桃山是凌姓,两者并非同族。淩家后人,如今大多数都离开了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在城市里安居乐业。原本能让村里的子弟上到二年级的村小,也早就关了门,整个本就因为修水库而人口锐减的村庄,终究还是抵挡不住城镇化的浪潮带来的人口进一步流失。 ![]() ![]() ![]() 当我对夏村的标题一筹莫展时候,独行侠叮嘱我:你写夏村,一定要写我们这“爹不疼娘不爱”。其实这句话,多少透露着夏村的尴尬,也透露着夏村人对于本村始终没办法发展起来的不甘。所谓的爹不疼娘不爱,指的就是夏村明明倚靠着深渡、定潭两个偌大村庄,却无法取得长足发展,只能看着深渡和定潭的壮大。我们深入探究一下,就不难发现,不论是以前从属定潭乡,还是后来隶属深渡镇,夏村都很难有真正发展的机会。其破局的难点就是在于地理位置。夏村、茂英坦在昌源河对岸,路已经修通,可经济的发展得要有一个着力点。对于夏村一隅的景致,早就有传言看中这方土地的人很多,但最终传言就是没能落地,一如我老家凤池一样。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兴起,夏村其实很有机会,就是这个机会怎么才能转变成真正的契机呢? ![]() ![]() ![]() 夏村的房舍墙壁上,水利局用红色标注的水位线赫然可见,那是昌源河咆哮时候遗留下来的产物。这地方的水患,始终是人们不能彻底解除的困扰。作为后来人,我们对比潭渡和夏村,不难发现潭渡如今就是县城近郊,公交车也能到,发展得也是极好。而夏村呢?人去楼空,村子里空荡荡的,依旧在苦苦翘首祈盼着未来能够有开发的机会。如果当年那些一门心思要返回夏村的村民,能提前知晓如今的情形,是否会强忍着不适应,就在潭渡生活下去呢?其实不用去假设,对于重土安迁的传统徽州乡民,金窝银窝哪里比得上自己的鸡窝呢?回家,是一个执念,一个深深扎根在内心最深处的执念。若非如此,我老奉也就不会从岩寺返回凤池,绵潭大脉坞村也就会从地图上消失了。家,终归是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