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钩沉(455) 黑河商会的变迁史(现代)

 闹市孤猴 2025-05-07

史海钩沉:黑河商会的初建、发展与变迁





      在黑河市黑龙江公园国际饭店东200余米处,正在复建一处民国年间黑河商会办公楼原型样式的楼房,十分壮观。竣工后,可供游人观赏、学者研讨。

在黑河商会早期的一些报告书中指出:“近代物质昌明,依商业之盛衰,即可观其国势之强弱,蓝天下之货物必赖商而通之。”

黑河“在前清光绪庚子年以前不过沿黑龙江岸一小村落而已,其对岸为俄境阿穆尔省。”国人之经商者带领很多人员集于江北(指俄境海兰泡)商贾经营。自庚子乱后,国人在外经商者,全部返回江南(大黑河屯),逃亡墨尔根(嫩江)、卜奎(齐齐哈尔)等地。
自1907年4月,逃亡的黑河人逐渐返乡,闯关东的人员也络绎不绝。由此年复一年日有起色,人烟稠密,商贾辐辏,居然有市镇气象矣。

宣统元年(1909年),商家多酝酿并开始组建黑河商业公议会,不久公议会改名为黑河商务会。它是一个商界群众团体组织,以“联络商情、开通商智、振兴实业”为宗旨,参照奉天(今沈阳)的体例,将原予设的正、副董事长分别改为总理、协理,下设若干董事。当时推举刘云祺为总理、季麟三为协理。

民国元年(1912年),爱辉兵备道迁往黑河,并改称黑河道。黑河人口骤增,商铺达近200家,市场趋显繁荣。民国二年(1913年),商务会改选季麟三为总理、刘云祺为协理。商务会内附设商事公断处,推举姜维铭为初任处长。后来历任处长均在董事中选出。

民国四年(1915年)颁布《商法》,根据要求将商务会改为商会,原总理、协理分别改称会长、副会长;改董事为会董。季麟三连任会长,另选白兴浦为副会长。民国六年(1917年),白兴浦为会长,丁佐贤为副会长。民国八年(1919年)改选,白兴浦、丁佐贤连任。民国十年(1921年)改选,丁佐贤为会长,张彭九为副会长。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选,丁佐贤连任,穆绍长为副会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选,穆绍长为会长,梁官臣为副会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选,鲍遵菴为会长,孙毓藻为副会长。当年冬,改会长为主席,商事公断处取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选,孙毓藻为主席,刘画舫为副主席。伪大同二年(1933年)奉令依照民国四年《商法》再改主席为会长。

伪康德二年(1935年)改选,仍由孙毓藻、刘画舫连任,其他会董分工管理会计、评议、调查、纠议、庶务等共26人,会董不坐班,只在分管工作需要时通知到会,或召开会议研究重大问题时参加。另聘办事人员负责具体工作,按月薪制发放工资。商会的日常工作由秘书主管,月薪80元,下设文牍月薪50元,会计月薪40元,调查员、收款员每人月薪30元,书记员月薪28元。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马占山将军在黑河组织抗日政府期间,黑河的商铺已有382家。在商会认真组织动员下,各商家积极筹款支持马占山抗击日寇。
黑河商会自成立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市场繁荣,物价平稳,商铺经营的种类、项目都很多,主要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及各项服务行业。商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有在商铺做调查研究工作的,他们了解市场各种库存情况,研究供需量,保持基本平衡;掌握指导物价以及处理纠纷等。黑河在民国期间,物资的价位很低,物价比较稳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比较殷实。

黑河商铺的经理或业主,多是内陆闯关东人员。据统计,山东省人占74%、河北省人占19%、其他省人占7%。商铺投入资金额分别为:投入10—90元的108户;100—900元的174户;1000—9000元的79户;1万—10万元的18户;20万元的2户;30万元的1户。从商铺投资情况看,黑河城镇的阶层也有一些分化,出现了少数比较大的资本家。

黑河商会被推选的会长、副会长及会董,有许多是比较大的资本家和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在26名会董中,有12人为1万元以上的投资户。考虑到行业的重要性,比如当时的金矿企业是黑河经济发展的领军行业,在会董中推举4位金厂经理当选。另外,还有木业、电业、火磨等大型企业,都处在领军的地位。

黑河的一些比较大的资本家多属早期闯关东人员,他们大多在俄罗斯境内打工、采矿、伐木以及做生意,靠着自己努力奋斗发展起来。会董毕鸣山投资30万元,开办恒矅电灯电力公司以及在公司内附设电话局,使黑河城镇明亮起来,木业、火磨等大型企业用上电能动力,各官衙和商店均设上电话,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毕鸣山不识字,有眼疾,但他头脑灵活,在俄罗斯金矿开采黄金、经商做买卖而发迹。回到黑河置办房产,同时自设炉火烤金,打造戒指、手镯、耳环、项链等饰品,畅销哈尔滨等地。


黑河商会自创立之初,即租借大兴街(今王肃街)路南和盛义市房作为办公地址。民国元年(1912年)秋,迁至中原街(今中央街)西段“山东同乡会”平房(今石油公司处)。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中原街路南(西市场原址)自造楼房1所(即现在复建的原型)作为当时黑河商会的办公楼。1933年初,日伪军侵入黑河。伪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黑河省公署成立,因一时难找相当地点办公,即强行占据黑河商会办公楼房,资料这样记载:黑河省成立,因公署乏相当地点,让与省公署。此时,黑河商会又迁至大兴街路南万福广楼房。此后,再迁兴隆街(今海兰街)路南荣源盛楼房。伪康德三年(1936年)一月,迁至六道街(今兴安街)路北,迎恩路西侧150米处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