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思考】“不像老师”的老师,更是好老师

 新用户9913Bpb0 2025-05-07 发布于浙江

校长思考不像老师的老师,更是好老师

学会跨界:不像老师的老师,更是好老师。

昨天,我在公众号里推送了一篇阅读体会——《“不像校长”的校长,更是好校长》。顺着这个思路,今天我又想到了一个话题:“不像老师”的老师,更是好老师。于是,越琢磨越有意思了。趁此机会,我敲下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那么,为什么说“不像老师”的老师,更是好老师呢?

一是“不像老师”的老师更是好老师,是一种趣味的追求。

一说起老师,我们似乎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严肃。

当然,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一个老师对学生要有要求,而且要严格执行要求。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学生在学校里是不快乐的。回想我们自己读书的时代不也是这样吗?我读小学时就遇到过特别严厉的老师,每一次见到她都感到害怕。有一年的开学第一天,我没有带取书的发票,结果老师就是不给我新书。而我就是不敢跟老师多说一句话,来解释发票的事情。其实,这不就是一件小事吗?可是严肃的老师,让我不敢开口。因此,那位老师后来一直就没有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

因此,所谓的“不像老师”的老师,就是要多一点点趣味。不能总是一副神情严肃的样子,偶尔可以跟学生开开玩笑,可以讲个笑话幽默一下学生,让他们感觉到一天是多么美好的,在校园里是多么快乐的。如此,学生自然就会亲近老师,喜欢老师,喜欢学校。

二是“不像老师”的老师更是好老师,是一种跨界的朝向。

我们发现有一些老师总是“不务正业”,经常会带着学生做一些学习之外有趣的事情。比如有的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做美食,有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做手工,也有的老师带着孩子们画画,总之,他们是能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的老师,自然会得到学生们的喜爱。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要学会跨界,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之内。广大天地皆教室,世间万物皆资源,人情世故皆教育。时下推崇的项目化学习,不就是一种跨界吗?未来的教育现场,更应该是跨界的现场,因此跨界已经成为教育的一种朝向。

三是“不像老师”的老师更是好老师,是一种角色的融合。

作为老师不像老师,那么他们应该像谁呢?当然,他们可以像爸爸,可以像妈妈。我还记得于永正上过一堂《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课,他就扮演了学生爷爷,让“孙子”给他背诵古诗。那一幕,至今记忆犹新。于老师不是演得像,而是真的就把自己当成了爷爷。学生自然就进入到角色中,给“爷爷”背诵古诗。

我们发现有很多校长或者幼儿园的园长,都会让孩子们称呼自己“校长妈妈”或“园长妈妈”。是的,如果一个校长(园长)让孩子们看起来是“妈妈”的样子,那孩子们会有多幸福。一个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样的温柔,那样慈母般的爱,一定会让孩子们超级喜欢的。当然,老师还要在各种身份中间切换,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厉害。

因此,“不像老师”的老师更是好老师,它是好老师的一种朝向。其实,一个好老师本就没有什么模子的,无非就是老师对教育,对孩子的真诚和热爱,对自我的一种美好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