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个小说,说女主喜欢紫河车,然后男主就找个山头,种了一片山的紫河车,后头花开了,带女主去看,微风吹过,漫山遍野的紫河车香味,漂亮极了。 我是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个博主吐槽这个小说,才知道有人写了这么浪漫好看的一部大作。然而博主却吐槽作家的无知,他说紫河车是胎盘,胎儿出生之后剥落的胎衣,你怎么能把胎衣“种了一片山”?,而且居然“花开了,带女主去看,微风吹过,漫山遍野的紫河车香味,漂亮极了……” 《红山果》有一句是这样唱的:“南山开遍红花朵,你一朵来我一朵。”如果稍作改动变成“满山开遍紫河车,你一朵来我一朵”该是什么效果? 
2 前几年,我读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写的一部环境文学小说,里面有一个细节: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市长县长们深入林区,跟猎户们一个一个谈心,请他们放弃狩猎,走出深山老林。神奇的是作家在此处灵感突现,发了一大片议论,其中提到了《猎人笔记》。他说《猎人笔记》里的猎人热爱狩猎,一生的战绩多么辉煌……云云。 我猜想,作家一定是没有读过或者没有读懂《猎人笔记》。他在此处穿插的这一段,显然是想彰显一下自己的博识,同时也衬托一下他写的小说中猎户们放弃狩猎的艰难过程。可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真的是写猎人狩猎的丰硕战果的么?真的是写猎人热爱狩猎的么? 《猎人笔记》未必是写狩猎,就像农人笔记未必写种庄稼一样,他也可以写村头谢寡妇的爱情,邻居赵四的家庭趣事……农人或者猎人,只是一个身份标签而已。 
3 澹台是个复姓,灭明是个人名。澹台灭明是生活在鲁国的一个儒生,孔子的门生之一。 明代张岱写过一本《夜航船》,书里写过一个故事,大概的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和一个当时的大作家在航程中偶遇,船舱狭小,和尚蜷躯向隅,不敢造次。屏息聆听大作家跟舱内另一儒生高谈,听出来不少bug(硬伤),和尚心想,不过如此嘛!于是稍稍伸展了拳脚。过了一会儿,和尚想试试大作家的水平,就小心翼翼请教大作家知不知道澹台灭明,大作家自豪地说澹台和灭明这两位都是他的好朋友。和尚听罢,彻底伸开了胳膊腿,不再拘谨和敬畏了! 这样的bug故事,生活中常常不期而遇。就像前几天,一个早前浅识的“精英”在群里说,他儿子在欧洲游学,走遍了欧洲70多个国家。 
4 回到紫河车。上文说到作家不知道紫河车就是胎盘,而想当然地以为是一种浪漫的植物,由此衍生出一篇鸡汤浪漫文被人吐槽,可是被吐槽的作家并不认输(这是可以预料的,当今99%的作家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嘴比鸭子嘴都硬),他截图晒出网络上的解释,辩称有一种植物也叫紫河车,他写的就是那种植物。 他说的植物是七叶一枝花,又叫草河车,草河车不是紫河车。草河车确有开紫色花的,然而不会有“微风吹过,漫山遍野的香味” 不过也许会有香味,是我无缘见识而已。我在野外看到的草河车,都是一株两株的,形只影单的花草是不可能弥散出漫山遍野的香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