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农村手工—— 捻 线 捻线就是用棉花捻成缝衣裳用的棉线。在那物资相当匮乏的年代,棉线像其它供应商品一样十分紧缺,庄户人家一年四季缝单的、夹的、棉的衣服需要线;缝帽子鞋袜需要线;拆洗被褥需要线;破衣烂衫打补丁需要线。单靠每人每年供应的一两支线,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所以农村大部分妇女都要自己捻线。捻线是用大拇指和食指两根指头互相搓揉,使线轴快速地旋转起来的动作。捻线用的工具叫捻线陀陀,制作也十分简单,用一根筷子做成线轴,在筷子方形一边的最下端安装一个线陀,线陀用材多样,有铜、铁、陶瓷等材料制成,常见的是安两个字钱,没有现成的线陀,临时找一个小土豆也凑乎。它的作用主要是增加下坠的力度和旋转的惯性。捻线时,先拿一团棉花用两根手指在这团棉花里揉出一根细线,一头拴在捻线陀子上,左手拿棉花团,右手捻动线轴,顺时针转动,一点一点的放下棉花,那棉花随着捻线陀子的转动逐渐收紧成线。随着线渐渐拉长,左手举过头顶,捻线陀子快碰到地面时停止捻线,转动捻线陀子把已捻好的线逆时针缠绕在线轴上,然后在距离线轴顶端两厘米处,系上活结。再开始新一轮捻线。等到线轴上的线团缠到足够大且再不方便捻线时,便把线从捻线陀子上卸下来绕在左手上,然后将两根单股线再捻成双股线,这个过程通常叫合股或倍股,合股后才能使用。根据用途,到供销社买各种袋装煮蓝、煮黑、煮红等,染制成各种颜色的线。 ![]() 捻线只是家庭主妇一种捎带的营生,她们要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回家要做饭洗锅、奶孩子、喂猪、打扫家等等,捻线做针线,只能利用茶余饭后的空隙、雨天的闲暇、节日的空闲、寒冷的冬闲以及夜深人静在煤油灯下加班进行。一年四季,她们就像一只铆足了劲儿的线陀儿,一刻不停地旋转。为了生计她们吃尽人间千般苦,却从不唠叨,从不着急,从不计较,淡然面对生活的波折……这就是我们普通中国农村妇女的博大胸怀。 ![]() ![]() ![]() ![]() ![]() (图片来自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