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

 激扬文字 2025-05-07

------项王之殇

项羽,“西楚霸王”,秦末著名军事家。23岁在会稽(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25岁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27岁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31岁在垓下之战中殒命乌江边。

人们一直在追问:项羽的人生为何高开低走?本来手握一手好牌,为何最终打得个稀巴烂?

历史不能假设的。缘于对“楚汉战争”兴趣,禁不住作些假设,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故事再戏说一番。

假设1鸿门宴上杀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八方诸侯闻风响应。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汇合各路诸侯北上救赵”。

刘邦率领一支起义军从东往西打向关中进军

楚怀王定约:各路起义军攻入关中秦国老巢咸阳,谁可当王。

由于“救赵”战役牵制了秦军主力,刘邦的西路军轻易攻入咸阳,并派出重兵镇守函谷关,挡住项羽和其他起义军西进咸阳之路。

“巨鹿之战”项羽采用“破釜沉舟”战术,大败秦军主力,战功累累,最后被推举为诸侯联军总司令

乘巨鹿胜战雄威,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挺关中达函谷关时,发现关门紧闭,项羽下令攻城很快函谷关城破

接着,项羽又收到刘邦手下曹无伤密吿刘邦想称王”,更激起项羽的雷霆之怒,准备攻刘邦。

鸿门营帐,刘邦请罪来了。面项羽,刘邦匍匐,极尽示弱恭维之能事信誓旦旦,表示愿从王号令,绝无二心。

年长自己十来岁的刘邦如此谦恭卑微低三下四,心高气傲的项羽感觉良好,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原先定宴席上趁机杀刘邦之事,此时项羽变得犹豫起来。转眼间,刘邦借解手之机溜走了。

项羽也许并不想谋害刘邦,可能觉得刘邦的力量弱小,尚不足以构成威胁。当时双方力量对比来看,手握四十万重兵而刘邦手下有多少兵力呢?后来刘邦前往封地汉中带走的兵力只有区区三万人。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项王本纪》中描述,亚父范增得知刘邦逃脱后破口大骂:'!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是史家“事后诸葛亮”罢了

鸿门宴上刘邦虽逃过一劫,但项羽对刘邦并不无存戒心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封地可见一斑。

项羽分封各路诸侯,并没有完全按照“怀王之约”,把最先攻入咸阳的刘邦分封在关中,而是分封到战国时属于秦国之地的巴蜀、汉中地区打了一个“擦边球”而章邯等三个秦降将则被分封在关中核心俗称“三秦”  

项羽如此安排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借用秦军旧将力量钳制刘邦北出关中,阻挡其染指中原     

我们可以作个假设:鸿门宴上如果项羽把刘邦给杀了,将是什么结局呢?

如果鸿门宴上刘邦杀,也就没有后来“韩信拜将”,项羽就少了一个强劲的军事对手韩信垓下之围也就少了一个“掘墓人”

如果鸿门宴上把刘邦杀了,项羽分封各路诸侯时,可以不必顾及所谓“怀王之约”,把关中要地纳入囊中,以此为基地,逐步巩固扩大霸业。

当然,如果鸿门宴上把刘邦杀了,项羽将背负历史骂名,有失当时贵族道义。

Image

假设2:废除王约“王”秦

西汉即将建立之时,朝堂上曾发生一场关于定都的争论。当时秦宫已成灰烬,咸阳一片废墟。汉家天子及多为东人(函谷关以东),多数主张定都洛阳。最后刘邦采纳娄敬和张良的建议,选择建都关中。

关中古称“天府之国”,八百里秦川是支撑刘邦取胜楚汉战争的大粮仓。渭水蜿蜒东流入黄河,河水滔滔滋养两岸沃野,关中自古富庶丰饶。关中四周地形险要,东边有崤山和函谷关阻挡,南武关西有大散关,有萧关,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四塞之地

再看彭城(今江苏徐州)地处华北平原东南,一马平川,四周无险可守自古就是一个四战之地”。1938年的中日徐州会战,1948开始的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灭秦后,项羽分封各路诸侯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目的为了“衣锦归乡”。显然项羽缺失战略眼光。

刘邦带着三万人马翻越秦岭,从子午道进入汉中汉军一边走一边烧毁身后的栈道,消除项羽“三秦”刘邦觊觎关中猜疑

到达汉中,刘邦发展生产,练军备战,礼贤下士百姓归心青年才俊韩信寸功未立萧何慧眼识英才大力举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不久,齐相田荣以项羽分封不公为借口,纠集赵国陈馀、魏国彭越反叛项羽

汉军“明修栈道“,“佯攻祁山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拉开逐鹿中原的序幕

因项羽密义帝楚怀王,刘邦举起声讨大旗,大军向彭城进讨伐项羽

韩信跳出外围,开辟北方战线,横扫三晋、燕、齐等地。

项羽四面出击,疲于应战。

可见,彭城的地形易攻难守。定都彭城是项王的一大战略失误,极不利于霸业的巩固与发展。

按照“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可当关中王。刘邦的军队最先攻入关中,前面我们已假设刘邦在鸿门宴上被杀了。此时,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可以不管什么怀王之约”,自封“关中霸王”,抢占关中这个“四塞之地”并附带汉中、巴蜀然后以这些根据地巩固壮大自身力量,征服异心的诸侯,再来一次像秦始皇那样的统一战争,最终建立起一个郡国并存的统一帝国

当然,项羽胸中首先要有“帝王”格局,有识人之慧眼、用人之胸怀,且这一路走下去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血雨腥风和生灵涂炭。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项“自王”秦地,早些时候就不该坑杀秦军降卒不该火烧阿房宫、劫掠咸阳城,不该与秦人为敌。

Image

假设3不行分封承帝制

有一天,恰逢秦始皇游会稽山,项羽看到秦始皇时,发出“彼可取而代之也”的誓言。

在咸阳街头,刘邦偶遇秦始皇出巡仪仗,看到威风凛凛的秦始皇,发出“嗟呼,大丈夫当如此”的感叹。

面对秦始皇,刘邦和项羽发出不同感叹、艳羡两人不同的人生结局早有了注脚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富贵归乡”似乎成了项羽最人生目标

灭亡秦国,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兵罢戏下”名义上,各路诸侯“西楚霸王”的麾下各回各的封地,停止兵戎。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霸王靠什么实力维持这种局面的稳定

《左传》记载:周文王“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西周早期和中期,周天子靠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度维持封建局面的稳定性。后来,随着礼崩乐坏,周天子所封同姓子弟甚众,历经几代后也相互攻伐周王室成了摆设,无力制止这种混乱局面是前车之鉴

反观西汉初年,楚汉战争胜利后,刘邦承袭制,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但出于无奈,刘邦不得不分封一些建国功臣为异姓诸侯王构成中央集权下郡国并立的局面

“异性诸侯王一直是刘邦的心腹大患,“削藩”成了汉刘氏帝王的头等大事

刘邦抓住各种时机,逐渐削去“异性诸侯”,封地改由“刘氏藩王”继承

过刘邦后辈子孙的接续努力,直到汉武帝推出“推恩令”,诸侯势力才慢慢得以消减。

可以说,项羽根本没有“大一统”的帝国概念。他坑杀秦军降卒,是为了报仇雪恨;他火烧阿房宫,是为了发泄怒火。他砸碎一个大一统的秦国,目的是为了恢复战国时期各诸侯最终自己“衣锦归乡”。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不久,齐国田荣、赵国陈馀、魏国彭越等率先发难;刘邦高举讨伐项羽大旗,兵彭城。项羽一下子从天下共主“西楚霸王”的尊位上跌落下来,成了与天下为敌诸侯

也许,这就是分封之虞!

项羽这个盖世英雄,灭秦国立头功,迎来人生高光时刻,成为天下共主西楚霸王”。

如果项羽能认识到分封制已不合时宜华夏一统是历史必然,然后抢占关中地利,承袭秦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那么历史将改写可惜历史有如果……

项羽个不畏强敌孤勇者垓下一战,落得个四面楚歌、英末路的悲惨结局,着实令人唏嘘。

中国百姓朴素善良,向来不以成败论英雄两千多年来,人们对项羽这个悲情英雄倍加崇。从这点上说,项王并没有失败。项王之赢,赢在百姓心中

鸿门宴上,他手下留情,保存上贵族的最后一抹道德亮色。

垓下之,英雄末路面对虞姬,他愧疚万分“虞兮虞兮奈若何”真情更显英雄本色

乌江亭边,他发出“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千古绝唱为熄灭战火,“不肯过江东”,选择有尊严“失败”。

生命最后时刻,当发现汉军队伍中有一位已经投降汉军的部下吕马童时成全其建功业,项羽选择饮剑身亡献尸首此举何等悲壮!

在百姓看来,尽管项羽身上有诸多缺点,但这个英雄人物人格鲜活,有血有肉,接地气。千年来,项王故里、乌江亭边等地人们为他建祠立庙,香火绵延不绝

楚汉战争结束一百多年后,司马迁用饱蘸崇敬的笔墨记载《史记·项羽本纪》。

南宋女诗人李清照咏项羽“‌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微信:gdzsc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