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做到这9点

 尔雅图书馆 2025-05-08
Hi,大家好,我是追光小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家庭。
Image

图片
无条件的爱

爱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是孩子成长中最坚实的后盾。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不因孩子的成绩、外貌或其他外在条件而改变。

这种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珍视的、有价值的,从而建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同时,父母还应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无论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勇气面对一切。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为孩子做出最好的决定,但是不能替他们决定所有。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愿,并非父母的私有物品,不能被随意摆布或按部就班地按照我们的规划去做事。

我们应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世界、发现自我,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当孩子感受到被爱和尊重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成长为独立自主、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

图片
适当的拒绝

每个人都会有欲望,孩子也会有。

适量吃糖果,叫需求,没节制贪吃,就是欲望;

选购心仪玩具,叫需求,看到玩具就想买,就是欲望;

适度观看动画片,叫需求,持续沉迷,就是欲望。

我们知道,糖果吃多了牙齿会坏掉,看到玩具就买会造成浪费,沉迷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

然而,孩子有时仅凭喜好与渴望行事,甚至以哭闹为手段,试图迫使父母满足其欲望。这是因为他们尚未能区分需求与欲望。

作为父母,我们在满足孩子合理需求的同时,更需要学会适时拒绝他们的无度欲望。

爱孩子固然重要,但是要有底线,无原则地迁就孩子,非但不是真爱,反而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父母有责任教导孩子明白:无理取闹,并不能达到目的,再喜欢的东西,也需要学会适度节制。通过引导与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自我控制力。

Image
及时的赞美

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相较于自小饱受打击的孩子,那些在赞美声中成长的孩子,其内心蕴藏着截然不同的能量。

父母应当秉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一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便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赞美,以此激发孩子追求卓越的动力。

孩子的内心渴望被认可,而父母的肯定则是他们信心的重要源泉。优秀的孩子是在赞美与鼓励中茁壮成长的。

然而,赞美孩子并非盲目地夸赞其“聪明”或“棒”,而是需要讲究方法与策略。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曾严肃指出,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天赋是先天的,无法改变,若一味赞美天赋,反而可能让孩子陷入自我设限的困境。

因此,父母在赞美孩子时,更应注重他们的努力过程、坚韧不拔的精神、独特的创意以及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样的赞美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潜能,引导他们不断向前,迈向更加优秀的自己。


Image
得体的批评

面对孩子犯错,很多父母会倾向于采用批评的方式教育孩子。

但批评不是简单粗暴的大吼大叫,也不应是讽刺、羞辱孩子,更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摧毁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

“批评不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批评孩子时,父母需遵循几个关键原则:

首先,避免在公众场合批评孩子。应选择一个没有其他人在场的环境,指出孩子的错误,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样孩子更易接受,教育效果也更佳。

其次,批评应“对事不对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是这件事做错了,而不是说明他就是一个坏孩子。错误应及时改正,无需过分纠缠,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最后,父母在批评时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管可以严肃甚至严厉,但应避免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以确保孩子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Image
恰当的争论

在家庭环境中,言论自由同样重要,这意味着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应只存在单一的声音。当家庭内部只有一种声音时,也往往预示着教育出了问题。

父母应当学会适时反驳孩子的观点,对于孩子的错误言论或行为,应当认真指正,而非盲目附和,用“好好好”“对对对”来回应,无论对错与否。

这种无原则的认同实际上是一种溺爱,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习惯,不仅在家中如此,在外也可能对他人提出无理要求。

同时,父母也要允许孩子反驳自己,溺爱纵容的另一个极端,是父母的无法抑制的控制欲。

父母只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强迫、建议或主宰其生活,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和谐的家庭,不只有一种声音,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相互提出要求,共同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思想、有主见,也能保持谦逊,懂得倾听他人的声音。
Image
必要的鼓励

好的教育是唤醒,而不是改造。

其实,每个孩子的未来,都藏在父母的嘴里。

当父母习惯于贬低孩子时,孩子的心灵之光便会被逐渐遮蔽,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相反,当父母掌握了鼓励的艺术,他们便如同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内心的自我认同之路。

鼓励,是那把开启孩子潜能之门的钥匙。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还能引导他们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勇敢前行。

在父母的肯定与赞赏中,孩子会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从而在学习与生活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自信。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学会用鼓励的话语去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爱与肯定中成长为一个有自信、有勇气、有追求的人。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Image


图片
温柔的安慰

当孩子感到委屈、难过或羞愧时,他们最渴望的是一位温柔体贴、能提供安慰的亲人陪伴在身边,而非遭遇如路人般的冷漠无视。

孩子有负面情绪,这是很正常的。面对他们的负面情绪,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不应是情绪的制止者,试图以强硬手段迫使孩子“强颜欢笑”,而应成为孩子情感的港湾,允许他们自由地表达与发泄内心的感受。耐心的倾听、温柔的拥抱、真诚的理解,都是孩子最需要的安慰方式。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与理解时,他们的内心会悄然建立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这份安全感,将成为他们未来面对风雨、勇敢前行的坚实后盾。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学会以更加包容与理解的心态,去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情绪起伏的时刻,让他们在爱与温暖中茁壮成长。

图片
合理的支持

诗人纪伯伦有首诗发人深省: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首先是独立的个体,其次才是我们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虽然他们对这个世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但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有机会做出选择。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他们会逐渐拥有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此时,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选择生活的权利。

不要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干扰孩子的人生,也不必事事为他们安排好,打乱他们的生活节奏。

图片
有效的敦促

父母有效的敦促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孩子良好习惯与自律性格形成的催化剂,更是他们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时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有效的敦促意味着父母在恰当的时机,以适宜的方式,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与激励,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驱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需要展现出足够的耐心与智慧,既要严格监督,确保孩子不偏离正轨,又要温柔以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与创造力。

有效的敦促不是高压政策下的强行灌输,而是基于理解与尊重的积极引导,它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也能从中汲取教训,不断前行。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珍视每一次与孩子互动的机会,用心去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以爱和智慧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