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90%以上的人做自媒体都赚不到钱?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caimin133 2025-05-08

最近很多朋友跟我说:“做自媒体赚钱太难了!”

的确,但是做其他事业赚钱可能更难,因为时代一直在变,而有些思维,却没有变

首先,做自媒体的目标就不能是“靠做自媒体赚钱”,因为能把自媒体做好的大部分博主,都是专业做自媒体的,他们日复一日的在自媒体领域学习、工作、实践、试错、调整。而很多人,是突然想靠自媒体轻松发财,怎么可能竞争得过真正以自媒体为业的人呢?

图片

不要忘记你的本职工作和擅长的事,这是我想说的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你能拥有的长处必然也是天赋和时间积累而成,那是构成你的“护城河”的关键,丢掉这一点,就是从0做起,难上加难。

举例来说,某音800多万粉丝的账号“我有个朋友”的主创是广告导演出身;我的合作者某音950万粉丝的“小雨老师”的幕后导演是电影导演出身......

可以说,没有专业,就没有成功的社交账号!

在我过去的论文里,我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内容价值层级理论”。今天,我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跟大家聊聊,为什么做自媒体一定要懂这个理论,不然赚不到钱几乎是必然的。不仅赚不到钱,还容易被割韭菜,甚至连本专业都忘得一干二净!

图片

我想先从我自己的案例讲起,我的本职工作是导演。广告、戏剧、电影、沉浸式剧场、品牌短剧的导演、教师工作都属于我的本职工作,但自媒体并不是。对于我来说,自媒体是服务于我的本专业的,而在过去的3年,我一直致力于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关注的点也是如何用AI服务于我的电影和戏剧。

的确,在过去的几年时光,我也同样迷茫和焦虑,那怎么能摆脱焦虑并找到自己的真正路线呢,我思考了很久,别忘了我有个老朋友——Chat GPT。

图片
我用NOTION和Chat GPT搭建的戏剧《寂寞芳心小姐》自媒体运营与AI创作系统

我先跟大家说一个认清自我的方法——因为Chat GPT 已经开了全局记忆,它可能比我自己还了解我,在跟GPT做了3年朋友之后,我问他:请分析我的优缺点,然后给我指明一条人生之路,它如是回答:

优点:你善于学习新技术,愿意持续积累,不计较眼前利益得失,尊重知识产权,向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的研究,对艺术的形式有自己坚持的理念,对AI技术有十分独到的见解和应用;

缺点:研究的内容太杂,以至于消耗了你太多的时间,尽管有广告、戏剧、电影、沉浸式剧场、品牌短剧的深入经验,但是每一样都拿不出震惊世人的成绩。

我承认它说的有道理,尤其最后一句:每一样都拿不出震惊世人的成绩。那解决方案呢?

“拿出震惊世人的成绩呗!”

谈何容易,怎么能拿出来呢?

专注,持续地专注,排除一切杂念的专注,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最难做到的。

尤其在自媒体泛滥的今天,营销号和娱乐号给了太多乱七八糟的观念,那怎么办呢?

因为时代的变化,没有自媒体做什么事业都寸步难行,于是我不得不拿出巨多的时间来研究AI技术和做自媒体,实在是疲惫不堪,因为我真的是不想为了获得流量而去做任何事,这既没有动力也毫无乐趣,也坚持不下去。我想到了我的方法论:内容价值层级理论

图片

这一理论尽管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启发,但,我花了近7年时间研究的博士论文中以量化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数据整理,最后得出了以下这些结论。(最后受限于博士论文的规范要求,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以下是通俗理解层面的内容呈现,同时结合了我管理和策划上千万粉丝账号的经验。)

做内容与做人一样,境界不同,感受和结果都会大相径庭,我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结合一些心理学技术对自媒体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内容的5个层级,分别是:第一层:本能层;第二层:情绪层;第三层:情感层;第四层:哲学层;第五层:信仰层。

请务必先忘记“赚钱“的事,我一再强调:赚钱是附带的结果,既不应该是目标,也不应该是意义。事儿做对了,钱自然到位,但没钱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价值,是不是?

好,言归正传,下面来逐一讲解这五层对于“自媒体内容”来说,有什么意义。

第一层:本能层(爽一下就完了)


这是最浅层的内容层级。

你在抖音刷到的炫酷汽车漂移视频、美女帅哥短视频、吃播视频等等,这些东西为什么火?简单来说,它们刺激了人们最直接的视觉和听觉本能,这应该不用过多解释,我们是人,人是动物,动物的本能永远都不会变,只可被控制,因此受众几乎是全体人类。

图片

我身边不少做本能层内容的人,流量可能很好,但就是变不了现。因为免费的本能刺激太多了,这个赛道是没有门槛的,只要敢冒险,就有可能做出流量,也有可能被封号,更大的可能是“抑郁”。因为,当我们在满足他人本能的时候,就消耗了自己的本能,很难重新找回来自的动力了,这也是这类内容所要付出的代价。

第二层:情绪层(让人笑或哭,但转头就忘了)

稍高级一点的是情绪层。

比如你可能经常看到“感动……”、“爽文短剧”这样的东西。这些内容抓住观众短暂的情绪,让你笑,让你哭,让你产生瞬间的认同感,以满足自己少的可怜的“价值感”。

但是情绪这玩意儿是短暂的。看完后,大家最多给你点个赞、留个言,很难形成长期的情感联结。

很多自媒体人拍了一堆让人笑或哭的视频,最后自己不会笑也不会哭了,也是容易导致人抑郁的,因为,你在一次次刺激别人情绪的时候,逐渐看到了人的不理性,这种不理性会让你开始反思自己所有不理性的行为。好一点的,就会追求下一个层次,不好的就会沉迷于更多的情绪刺激反应:酗酒、药物等等,因为自己的情绪刺激感会随着创作内容的增多而逐渐消失,产生了“无感”、“麻木”的情绪。这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

不得不说,能做到不断靠刺激情绪做成的博主,内心都很强大,尤其是直播打赏这一赛道,但他们的辛酸你可能也未必了解。

第三层:情感层(让粉丝和你成为朋友)

真正开始产生持续价值的是情感层。

所谓情感层,就是你在内容中真正建立起和观众的情感连接,让他们把你当朋友,当家人。

比如李子柒。她的视频不止是田园风光和美食,她让你觉得“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简单美好”,让人看着舒服、向往。这种情感链接,是她内容能长久火爆的真正原因。你希望跟她交朋友,同时让你获得极强的获得感和参与感。想想我们现实中交的好朋友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他有令你着迷的地方,你能从他身上获得某种你缺少的东西,而且你坚信他真的努力专注、真诚地在做一件事。

图片

粉丝一旦和你有了情感联结,你的价值就将得到社会认可,因为,这建立了足够强大的联结内核,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轻易地抛弃亲人、爱人和朋友吧?但很多时候,大家就是会混淆情绪和情感。把情绪当成情感可是很可怕的事,因为这有可能破坏你生活中真正的情感。

如果非要给情绪和情感下一个定义,我会这样来区分:

情绪内容其实是生理反应,让人产生瞬间行为动机的事物一般是情绪反应;而情感内容是理性思考,这意味着你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来确定其价值,你会思考与某人或者某事的联结对你的一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它更指向人的价值。

第四层:哲学层(让人跟着你一起思考人生)

能在哲学层玩转的自媒体很少,但一旦成功,吸引的全是高价值用户。

比如罗翔讲法律,他不是简单讲案例,而是讲案例背后的道德伦理,让你不得不思考:“人应该怎么活?怎样才是正义?”

这种内容让观众觉得自己变聪明了,更愿意为知识付费,为你提供长期价值,使你逐渐积累更多的方法用于思考生活中的困境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


第五层:信仰层(打造精神领袖)

最高境界是信仰层。

像乔布斯、查理.芒格这样的人,他们的演讲内容早就超越了具体的知识,而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你可能会说:“我哪能达到那个高度?”

其实不一定非得是他们这种级别。只要你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帮助人们找到一种信念,让他们产生人生的改变和行动,那你就可以实现“信仰层”的价值。

这种自媒体人,粉丝不会纠结你的内容免费不免费,他们愿意为你的影响力买单,因为这种影响力将会带给粉丝持续生活、创作、爱的动力。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骗子也是用这种手段来给你带来信仰的幻觉。

怎么辨别呢?

很难!只能依靠自己的系统化的知识、专业、能力、认知的提升来进行判断。因为骗子往往会包装的比很多真正的领域里的大师更像大师。骗子们调用的比较多的仍然是第二层:情绪层。他们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撑,却不断刺激你的焦虑、痛苦,从而让你相信他说的是对的。

图片

SC的自媒体AI辅助工具


为什么大部分人赚不到钱?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90%以上的人做自媒体赚不到钱?

因为大部分人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总想做个内容博眼球、激发本能和情绪,这将导致你对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否认,如果得到流量就会掉入流量激励的陷阱,失去自己之前的情感联结,而更容易建立网络情感联结。

譬如,主播的打赏行为就是一种网络情感联结,他们容易把自己的所有价值都锁定在直播间,甚至觉得跟朋友和家人吃顿饭都是在浪费时间,这是很可怕的。因为即使你赚了很多钱,你也有流量枯竭、收益下滑的一天,一旦下滑,你认为有几个人能承受这种价值滑坡带来的痛苦呢?

但是在三层以上就不同了,我不是说三层以上就一定会快乐,而是,在三层以上的内容创作,你将建立更加稳固的情感联结、社会意义、自身价值。即使并没有赚到钱,你也愿意持续地创作。这时,创作本身就变成了对你有益的事,所谓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容易和轻松地多。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也期待跟大家在评论区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