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线上交流时,人们会用各种方式修饰自己。这是否有利于交流互动?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探讨的是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现象,核心问题是“线上交流时人们修饰自我是否有利于互动”。 首先,材料揭示了网络社交的普遍现象。在虚拟空间中,人们会通过美化照片、精心编辑文字、选择性展示生活等方式塑造理想化形象。就像朋友圈里总是阳光明媚的旅行照,聊天时反复修改的“正在输入”,这种修饰行为本质上是对现实自我的艺术加工。 其次,命题引导我们思考这种修饰行为的双重性。积极方面看,适当的修饰如同社交礼仪,能营造良好交流氛围。就像参加宴会要穿正装,网络修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但过度修饰则可能异化为“数字面具”,当滤镜下的容颜与真人差距过大,精心编排的人设与现实严重脱节,反而会破坏信任基础。 更深层来看,这个问题触及网络时代的交往本质。当屏幕成为人际屏障,修饰行为既是对安全感的寻求,也折射出对真实连接的渴望。就像视频会议时我们会整理背景,这种修饰既是表演也是真诚——我们始终在“做自己”与“被接纳”之间寻找平衡点。 因此,这个命题的价值在于引导我们辩证思考:在数字化生存中,如何既保持真实本色,又能得体地进行社会表演?这需要我们在“修饰”与“真实”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际连接而非隔阂。 写作时,开头可以从日常现象切入,接着明确立场,如“适度修饰能提升交流质量”或“过度修饰扭曲真实互动”,为下文论述定调。中间部分可分两层展开。先分析修饰行为的积极意义:比如帮助内向者克服社交焦虑,通过形象管理获得自信;或举例说明某些职业,如主播、网店客服,需要专业化修饰来建立信任。再转向辩证思考,指出过度修饰的隐患:如朋友圈“人设”崩塌导致信任危机,或算法推送加剧信息茧房等。结尾宜回归交流本质,强调修饰工具应服务于真诚表达。提出“线上交流需在真实与修饰间保持平衡”的建议,最后以“与其追求完美面具,不如锻造有趣的灵魂”等金句收束,留给读者思考空间。 立意: 1.适度修饰线上交流架设桥梁。 2.虚拟人设终将反噬真实社交。 3.修饰外表不如丰盈心灵。 【佳作赏析】:网络镜像下的真实与自我 在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代,网络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我们在这里畅所欲言,亦或精心雕琢,用各式各样的方式修饰着自己。那么,线上交流时的自我修饰,究竟是一把双刃剑,还是一剂润滑剂,为交流互动增添光彩? 曾几何时,我曾在社交平台上目睹一位朋友的华丽转身。从素面朝天到浓妆艳抹,从简单直白到辞藻华丽,她的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珍珠,闪耀着令人瞩目的光芒。我开始惊叹于她的变化,不禁好奇,这样的修饰是否真的有助于交流互动? 记得有一次,同学的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旅行经历。在那个遥远的地方,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景的壮丽,用真挚的情感叙述了旅途的喜悦。她的文字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我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了她在异国他乡的欢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那一刻,我深深地被她的真诚所打动。 网络交流中的自我修饰,无疑为这种真诚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正如那位朋友,她的修饰并没有掩盖她的真实,反而让她的故事更加生动、感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而修饰,就像是我们在交流中架起的一座桥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沟通,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 然而,当修饰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时,它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曾目睹过这样的场景,一位同学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完美生活”:高档餐厅的美食,豪华游艇的派对,甚至还有各种奢华品牌的代言。然而,在这些华丽的外表背后,却是他真实的空虚和孤独。他的修饰,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无助。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寓言:一只鸟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用各种色彩斑斓的羽毛装饰自己。然而,这些羽毛虽然华丽,却让它无法展翅高飞。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度修饰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那只被困在华丽羽毛中的鸟? 在这个充满网络镜像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学会在真实与修饰之间找到平衡。我们需要学会真诚地表达自己,也需要学会欣赏他人的真实。只有这样,我们的交流才能更加纯粹,我们的互动才能更加深入。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陌生人。在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开始了深入的交谈。我们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华丽的修饰,只有真诚的分享和倾听。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交流的温暖,也体会到了自我修饰之外的另一种美丽。 在这个充满自我修饰的线上交流世界里,让我们回归真实,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交流,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心灵的触碰,让每一次沟通都充满真诚与温度。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佳作赏析】:心灵的花园,比外表的妆饰更加绚烂 在这个数字时代,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刷新,都是一次对自己形象的重新塑造。线上交流,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人们巧妙地运用文字、图片、滤镜,将自我打扮得光鲜亮丽,仿佛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完美无瑕的光芒。然而,在这无尽的修饰之下,我们的心灵是否也因此而丰盈,又或是渐行渐远? 我想起那个周末,在咖啡馆的一角,我遇见了曾经的初中的同班同学李晓。记忆中的她,总是笑容满面,眼神明亮,然而今日的她,似乎被某种沉重笼罩。她的朋友圈,被精心设计的滤镜和华丽词藻填充,但那背后的真实,却仿佛被刻意隐藏。我小心翼翼地打破了沉默:“晓,你看起来好像有什么心事?”她的眼神躲闪,轻轻吐出一句:“其实,我也觉得外表的修饰掩盖了什么。” 这并非孤例。在我们的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展示自己光鲜的一面,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变得沉默寡言。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线上修饰是否真的有利于交流互动? 或许,在某些层面上,线上修饰的确带来了一种表面的互动。人们通过修饰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赞美,这无疑能够满足内心的虚荣心,使得交流互动更加热烈。然而,这种热烈如同泡沫,看似绚烂,却经不起时间的推敲。 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年轻的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生活,每张照片都经过精心修饰,每一句话都充满情感。他的粉丝无数,但他却感到孤独。因为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学会了用笑容和光鲜来掩盖自己的脆弱。他的心灵,像被风沙侵蚀的古老石像,外表坚固,内心却空洞。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开始习惯于用华丽的辞藻和美丽的图片来包装自己,却忘记了真实的力量。那些未经修饰的瞬间,才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我们或许不能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完美,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它们,如何去感受它们。 正如诗人海子所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所房子,不在于它的豪华与外表,而在于心灵的富足与温暖。当我们的心灵得到丰盈,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因此,我坚信,修饰外表不如丰盈心灵。心灵的花园,比外表的妆饰更加绚烂。它不需要滤镜,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一颗真实、温暖的心。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选择不再追逐那虚幻的光芒,而是用心去感受每一份真实的情感,用心去体验每一次真诚的交流。 让我们不再沉迷于线上交流的华丽修饰,而是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用最真实的心去拥抱世界,用最纯净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这样,我们的交流互动才会更加真挚,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