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尖毛蕨的简介】 渐尖毛蕨,中药名。为金星蕨科植物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 (Houtt. ) Nakai的根茎或全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北至山西,西达秦岭南部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健脾之功效。常用于泄泻,痢疾,热淋,咽喉肿痛,风湿痹痛,小儿疳积,狂犬咬伤,烧烫伤。 中药名称 渐尖毛蕨 界 植物界 纲 蕨纲 科 金星蕨科 种 渐尖毛蕨 采收时间 夏、秋季采收 别 名 金星草、小叶凤凰尾巴草、小水花蕨、牛肋巴、黑舒筋、舒筋草 门 蕨类植物门 目 真蕨目 属 毛蕨属 分布区域 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北至山西,西达秦岭南部 用 量 15-30g,大剂量150-180g 异名 小叶凤凰尾巴草。 来源 为金星蕨科植物渐尖毛蕨的根茎。 植物形态 渐尖毛蕨 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根茎长而横走,顶部密生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30~60厘米,褐色,鳞片稀少,被毛或无毛;1回羽状复叶,叶片倒披针形,长60~100厘米,宽15~30厘米,先端有急细的顶片,下部羽片稍缩短,亚革质,羽片13~20对,线形,长8~15厘米,宽10~18毫米,先端长渐尖。羽状浅裂至中裂,裂片宽2~3毫米,具尖,全缘或有微锯齿,基部上向的裂片常稍长,顶羽片长8~15厘米,宽1.2~1.5厘米;叶脉羽状分离,中肋及叶下各脉偶或被毛,仅基部一对侧脉联结并延伸至膜质的弯缺处。孢子囊群大,圆形,着生于叶下侧脉上而近于边缘,囊群盖圆肾形。孢子期6~12月。
生于路旁湿地、溪边或林中。分布长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北至陕西南部。 【渐尖毛蕨的功效与作用】 功用主治 治狂犬咬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5~8两。
【渐尖毛蕨的图片】 |
|
来自: 福清盛华图书馆 > 《中药中成药*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