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天虹总策划诗一千部集萃工程|《管管短诗选》馆藏花絮: 该集是张默主编台湾诗丛系列之一,银河出版社出版 路羽统筹

 傅天虹的汉诗馆 2025-05-08
稿前小引
 
千禧年之际,傅天虹汇聚当代诗学会、当代诗坛杂志以及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的骨干们,拍案而起,凝聚起海内外数百位诗人、学者,在银河出版社和珠海北师大、澳门大学有关院系的支持下,开启了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系列丛书(留给后人的几首诗)世纪工程,臧克家老人亲笔为工程题名。我们以人为本,以诗存史,抱团取暖,历经艰辛,至2024年诗人节,初步完成50套诗丛,共1168部诗集,历时整整25年,其间好评如潮。一千位诗人面对世道不公,终能为自已筑就了一座非权势所能企及的纪念碑,历史将证明它的不朽!
 遗憾的是团队不少核心人物,因年迈而先后去世,令我们团队越来越陷入困境,本人也年逾八十,力不从心,集萃工程去年终于被迫暂停,三地书库也巳清空退租。虽然一切有待完善,我们也一直期待有缘人的承接或合作,能为历史多留下一点真实的东西,但大环境太差,这一切谈何容易。今年3月初,应好友建议,我在个人图书馆官网上注册了“傅天虹的汉诗馆”,试发几篇很满意,故决定从202541日起正式启动,逐日整理上传逾千位结集诗人和我六十多年来珍藏的史料和墨迹,将各项成果公诸于众,以利汉语新诗的传播和传承。请给予关注、推荐。另外,藏品也可酌情转让给海内外有需求的机构或个人,作收藏或研究之用,合作也行,有意者可加傅天虹微信。   2025.4.1


  

图片

管管

图片


       管管原名管運龍(1929-2021),祖籍山東,現居臺灣。曾獲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現代詩獎。管管是臺灣“創世紀”詩群的代表詩人。作品甚豐,其詩具有散文化的傾向,但語言充滿跳躍性,常以誇張荒誕的排列組合營造出一種笑傲滑稽的整體氛圍。除了詩歌散文之外,還曾經演出過《六朝怪談》、《超級市民》、《策馬入林》等十餘部電影,可謂多才多藝。主要作品有《荒蕪之臉》、《管管詩選》、《管管世紀詩選》等。

图片

  

  

  

  

  

  

  

  

  


金句選摘


图片

图片

图片


問您眼睛間柔柔的羽毛扇

May I ask if the soft feather-fan between your eyes

可扇走我滿臉的枯葉否

Could drive away the dry leaves that covered my face

——Translated by Wai-lim Yip

图片

图片


草指甲擰痛了踏青的繡花鞋

The fingernails of the grass sprain embroidered shoes

in a spring excursion

一隻蝴蝶竟踏著吾的肩走過

Believe it or not, a butterfly, passing, treads on my shoulder

——Translated by Wai-Lim Yip

图片

图片


那些被小轎車輾斃的曲子

Those melodies crushed by the wheels of cars

該不是被風宣判離婚的葉子

Don’t take them for leaves whose divorce was decreed by wind

——Translated by Denis Mair

图片

图片


坐在夕陽裏抱著膝蓋費思量

Sitting in the sunset, holding tight my knees, 

I cudgel my mind to think

這這六十年的歲月麼

All these 60 long years

就換來這一本爛帳

have given me in return only this awful mess

——Translated by Wai-Lim Yip

图片

图片


那個弟弟把吾的年輪美了一圈又一圈

用玻璃眼球彈了吾一圈又一圈

My younger brother beautifies my annual rings one by one and

flips them at me again and again with his glass eyeballs

彈出一些青春殘酷的故事來

flipping out some cruel stories of youth

彈落一些青青發澀的星星

flipping out some green and bitter stars

——Translated by Wai-Lim Yip

图片

  

馆主简介

  

傅天虹,1947年生于南京。历任北师大珠海校区华文文研究中心顾问,珠海分校华文所名誉所长,文学院教授。兼任东南大学现代汉诗研究所研究员,曁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诗歌散文副主任、澳门大学访问教授、澳大“傅天虹汉语新诗藏馆”捐赠人。傅天虹襁褓中父母去了台湾,70年代期后台湾家人联系上,其时作品频频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星星》《雨花,以及台湾《创世纪》《蓝星》《葡萄园》等报刊,19811月美国《世界日报》副刊曾以显著篇幅发表他组诗《南京杂咏》。他蝉联二届雨花文学奖、获台湾年度优秀青年诗人奖等,当时北亰《嘹望》《人物》等杂志,台北《文讯》等杂志,曾以专文或专辑推介过他。 

怀着强烈的沟通意识,在大陆业已成名的傅天虹于80年代初移居香港,在乡叔何家骅(时任香港中国笔会会长)先生协助下,首开两岸诗界沟通之先河,促成台湾老诗人组团北京的破冰之旅傅天虹1984年创办金陵书社(诗学会前身),1985年协助蓝海文创办《世界中国诗刊》,1987年在挚友路羽、洛夫、犁青、黄德伟资助下创办《当代诗坛》杂志,1990年正式注册当代诗学会1991年客居澳门,潜心《大中华新诗辞典》(全套15册)《世界华文诗库》(册),在工商阴影下为诗坛抢救了一大批原始资料和原生态的诗集。1999年在任仲夷、梁披云、贺敬之等老前辈扶持下,他创办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香港、澳门两总部;设立“龙文化金奖”,至今已颁发3届;主编《国际炎黄文化名人大辞典》《国际炎黄文化名人作品经典》以及《千禧献辞》手迹版等。新世纪在挚友屠岸、张默、犁青支持下,他以诗存史,正本清源,策划出版“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系列历时25年,至今推出50套共1068诗集。2007年,他任教珠海北师大,提出以人为本的“汉语新诗”概念,发表多篇有关论文;同时,在挚友屠岸、谢冕、吴思敬、朱寿桐等和院长张明远支持下,倡议并参与创建两岸四地“当代诗学论坛”机制,该机构在谢冕、吴思敬领导下,至今已在北京、台北、香港、澳门等地举办了十二届。

傅天虹自幼酷爱写诗,至今已成诗4千余首,结集40余部,发表论文多篇,编著数千万字。生平入编《中国大百料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洪子诚、程光炜主编)等权威文本,诗作入编最新商务印书馆版《大学语文》教材。半个多世纪来他文学创作与研究跨越两岸四地,目前正致力于“汉语新诗”和“中生代”的命名研究和视野建构,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出版家、收藏家和社会活动家。在校主讲“台港澳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等课程,主持“汉语新诗教授工作坊”等实践课程。

图片


銀河出版社

中外現代詩名家集萃

TheMilkyWay20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