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沉池浮泥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张景涛 2025-05-08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二沉池(二次沉淀池)承担着泥水分离的核心任务,其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和污泥回流的稳定性。浮泥现象是二沉池常见的异常工况之一,表现为池面漂浮大量黑色或灰褐色絮状污泥,严重时可能导致出水悬浮物(SS)超标、污泥流失甚至系统崩溃。本文从技术角度系统分析浮泥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一、二沉池浮泥的主要成因

### 1. **污泥膨胀与沉降性恶化**

   - **机理**:丝状菌过度繁殖(SVI>150 mL/g)或非丝状菌膨胀(高粘性膨胀)导致污泥絮体松散、沉降速度降低,部分污泥未及时沉降而漂浮。

   - **诱因**:

     - 进水碳氮比失衡(如低碳高氮废水)

     - 溶解氧(DO)不足(<0.5 mg/L)

     - pH异常波动或硫化物积累

### 2. **反硝化作用引发气体上浮**

   - **机理**:二沉池局部缺氧环境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NO₃⁻)还原为氮气(N₂),气泡携带污泥上浮,形成块状浮泥。

   - **高发条件**:

     - 脱氮工艺中碳源投加过量

     - 污泥龄过长导致内源呼吸加剧

     - 污泥层停留时间>1.5小时

### 3. **厌氧腐化污泥上浮**

   - **机理**:污泥在二沉池底部停留时间过长(>4小时),发生厌氧发酵产生CH₄、H₂S等气体,形成黑色浮泥并伴有恶臭。

   - **典型场景**:

     - 排泥系统故障导致积泥

     - 刮泥机运行异常(如刮板脱落、轨道偏移)

### 4. **曝气过量导致污泥老化**

   - **影响**:过度曝气(DO>4 mg/L)促使污泥过度氧化,微生物解体后释放胞外聚合物(EPS),降低絮凝性,形成细碎浮泥。

### 5. **温度突变与水力冲击**

   - **冬季问题**:水温<10℃时污泥活性下降,沉降速度降低30%-50%。

   - **水力负荷波动**:进水量骤增导致表面负荷率>1.2 m³/(m²·h),破坏沉降过程。

二、系统性解决方案与操作要点

### 1. **污泥膨胀控制**

   - **营养调控**:投加尿素、磷酸盐维持BOD:N:P=100:5:1

   - **DO优化**:好氧段DO控制在2-3 mg/L,防止局部缺氧

   - **选择性抑制**:投加H₂O₂(10-20 mg/L)或ClO₂(0.5-1 mg/L)抑制丝状菌

   - **案例**:某食品厂通过增设在线ORP监测,实现DO精准调控,SVI从180降至110 mL/g

### 2. **反硝化浮泥预防**

   - **工艺优化**:

     - 前置反硝化(A/O工艺)减少二沉池硝酸盐残留

     - 设置池底微曝气(0.1-0.3 mg/L DO)抑制反硝化

   - **运行调整**:控制污泥回流比在50-70%,缩短污泥停留时间

### 3. **厌氧腐化治理**

   - **设备维护**:

     - 每日巡检刮泥机扭矩(正常值<30%额定值)

     - 定期清理排泥管(频率≥1次/周)

   - **排泥策略**:采用间歇排泥(每次排泥量<池容20%)替代连续排泥

### 4. **曝气系统精准控制**

   - 安装DO联动控制系统,根据进水负荷自动调节曝气量

   - 定期检测污泥耗氧速率(SOUR),维持>8 mgO₂/(gMLSS·h)

### 5. **季节性调控措施**

   - **低温应对**:

     - 投加PAC(10-15 mg/L)增强絮凝

     - 加盖保温维持水温>12℃

   - **水力冲击缓冲**:

     - 增设调节池(停留时间≥4h)

     - 安装变频泵控制进水流量波动<15%

三、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1. **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 关键参数阈值:污泥层厚度<0.3m、浮泥覆盖率<5%、SS<20 mg/L

   - 实施在线监测:污泥界面仪、浊度计、气体检测仪联动报警

2. **完善应急预案**

   - 短期处置:紧急投加阳离子PAM(2-5 mg/L)+ 人工打捞

   - 系统恢复:逐步置换30%-50%活性污泥,同步调整F/M值至0.2-0.4 kgBOD/kgMLSS·d

二沉池浮泥本质是生化反应失衡、物理分离失效、设备管理疏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采取'机理分析-工艺调控-设备维护-智能管理'的四维治理模式,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动态调整运行参数。通过建立预防性维护制度(如TPM全员生产维护),可将浮泥发生率降低80%以上,确保污水处理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