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一个扎心话题——你可能正在给诈骗犯打工! 别以为只有直接打电话骗钱的才是罪犯,下面这六种行为分分钟让你成为电诈帮凶,最高可能判无期徒刑甚至死刑!赶紧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没有在作死的边缘试探。 一、卖卡租卡借卡,你以为在赚零花钱?其实是给骗子递刀! 典型案例:去年某大学有个学生小王,把自己办的3张银行卡以500块/套的价格卖给'兼职中介'。结果这些卡被诈骗集团用来转移了200多万赃款,小王被判了1年半。 法律规定: 买卖、出租银行卡、电话卡(包括微信支付宝账户),只要被用于诈骗,就算'帮信罪',起步就是三年以下,卖20张直接三年起步 警方提醒: 二、参与'跑分'洗钱,你以为在搞金融创新?其实是给赃款铺路! 典型案例:2023年广东破获的'跑分'团伙,用500多张银行卡把诈骗来的钱层层拆分,最后转到境外账户,主犯判了12年。 跑分套路: 话务员打电话骗钱 法律规定: 参与转账、套现、拆分赃款,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最高七年 警方提醒: 三、架设GOIP设备,你以为在搞科技创业?其实是帮骗子隐身! 典型案例:2024年浙江某程序员小李,帮人架设可以改号拨打电话的GOIP设备,导致3万人接到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最后判了5年。 技术帮凶类型: 架设虚拟拨号设备 法律规定: 提供技术支持按'帮信罪'判,最高三年 警方提醒: 四、冒充客服退款,你以为在勤工俭学?其实是当诈骗前线! 典型案例:2024年查获的某话务窝点,大学生小林冒充购物平台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退款'为由骗了80多人,被判3年。 重判情形: 冒充警察、老师、银行职员 警方提醒: 五、转发诈骗广告,你以为在帮朋友忙?其实是在拉人进火坑! 典型案例:家庭主妇刘姐在微信群转发'刷单兼职'广告,导致23人被骗,虽然只赚了200块推广费,仍被判了8个月。 新型帮凶行为: 在朋友圈发'高薪兼职'广告 法律规定: 引流超过50人按'共犯'处理 警方提醒: 六、组织偷渡出境,你以为在介绍高薪工作?其实是送人去地狱! 典型案例:2023年缅北诈骗园区案,黑中介以'月薪3万'诱骗200多人偷渡,实际是强迫参与诈骗,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重判红线: 组织10人以上偷渡:七年起步 血泪真相: 防坑指南 银行卡比身份证还重要 最后送大家四句保命口诀: 希望这篇内容能唤醒更多人——你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踩了法律红线。 转发给亲朋好友,多一个人看到,少一群人坐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