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一个人全身上下的血一旦'不听话’,就可能出大事!”这是老张第一次听我说出这句话时的反应,他先是一愣,然后才慢悠悠地问:“中医讲的那个'瘀血’?不是只有女人坐月子时候才会提到吗?” 我笑了:“你这就冤枉瘀血了,它可不仅是女人的事,更不只是月子的事。瘀血,是'百病之源’,它是隐藏在你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 ![]()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被许多人忽略,却又与癌症、心脑血管病、慢性疼痛甚至老年痴呆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瘀血”,以及那一味被誉为“化瘀抗癌猛药”的中药——三棱。 血以活为贵,瘀则百病生。 这八个字,是中医临床的“千金口诀”。血在中医里,不只是输送氧气的液体,它是一个人生命活动的核心载体,承载着营养、神志、气息、免疫等多重功能。只要血液流畅如水,身体自然舒畅如风;一旦血行不畅,瘀阻成结,百病随之而来。 瘀血是什么? 它不是简单的“血块”,而是血液在经络脉道中运行迟滞、凝滞不通、停滞不前的状态。表现可以是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下静脉怒张、痛有定处,甚至是肿块、结节、肿瘤等。 ![]() 在我四十年的行医生涯中,遇到太多“病因不明”的患者,检查无异常,却疼痛难忍、气短乏力、心烦易怒。大多数,都是“瘀血”惹的祸。 为什么会瘀血? 这得从生活说起。北方的张大爷,冬天常年不出门,饮食重油重盐,血液循环本就慢,这样的体质一到年纪大,瘀血就像老屋积尘,越积越厚。南方的李阿姨,湿气重,常年潮湿环境中生活,湿气困脾,脾失健运,血不生新,旧血无力排出,久而久之也成瘀。 情志不畅、运动不足、饮食不节、外伤久未愈合、慢性疾病等,都是瘀血的温床。 中医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能推动血行,气虚则血滞;而血能载气而行,血瘀则气滞。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瘀血和癌症的关系? 不少人对“瘀血”与“癌”的关系感到疑惑。现代中医肿瘤学研究指出:癌症患者体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阻滞。肿瘤局部组织血流缓慢,代谢废物堆积,形成“癌栓”,中医称之为“瘀毒”。 中医认为“癌者,毒之积也,瘀之聚也”。 瘀血久积,气血不畅,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就如同一口水井,井水污浊,污泥不清,水质自然变坏。瘀毒不去,正气难生,癌细胞就找到了“安家落户”的温床。
![]() 那一味“化瘀抗癌猛药”——三棱,到底有多猛? 三棱,性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擅长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是中医化瘀药中的“猛将”。历代医家称其为“能破坚积,攻瘀最捷者”。 《本草纲目》记载:“三棱,破血消积,功专攻坚。”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三棱具有抗肿瘤、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癌细胞增殖等作用。其提取物在实验中对肝癌、胃癌、胰腺癌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但注意,三棱药性猛烈,不可随意服用。孕妇、月经过多、体质虚弱者慎用!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不可“病急乱投药”。 除了三棱,还有谁能帮我们“化瘀”? 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被称为“心脑血管的守护神”。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常用于跌打损伤、痛经、闭经等。 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是“头痛家族”的克星。 莪术:与三棱齐名,同为“破血消积”的猛药,常用于肿块坚硬者。 这些药物,常配伍使用,既能增强疗效,又能缓和药性,在临床中应用极广。 生活中我们如何防瘀、化瘀? 第一,动起来。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走路、打太极、八段锦,每天30分钟,胜过任何活血药。 第二,吃得对。乌鸡、黑豆、红枣、山楂、玫瑰花茶、当归炖汤,都是活血化瘀的好帮手。 第三,心情顺。情绪郁结,气滞血瘀;心情舒畅,气血自和。多笑、多聊、多晒太阳,是最好的“活血良方”。 第四,按一按。太冲穴、血海穴、膻中穴、关元穴,都是活血调气的重要穴位,每天轻按3-5分钟,气血通畅如新。 ![]() 每个地方的人,瘀血表现都不同。 东北人爱吃炖菜,油脂厚重,容易血脂高、血瘀成块;江南水乡湿气重,血脉不畅,表现为面黄肌瘦、手脚冰冷;西北干燥,血液黏稠,瘀血常藏于内脏;岭南湿热,瘀血夹热,多见于妇科病、痤疮等。 中医讲“因地制宜、因人施治”,不仅是处方的智慧,更是生活的哲学。 瘀血虽隐,却最毒;化瘀虽苦,最护命。 不要等到疾病缠身,才想起“活血”;也别等到疼痛难忍,才开始“化瘀”。 血要流,命才活;身无瘀,百病除。 你有没有过“莫名的疼痛、一到晚上就加重、检查没毛病”的经历?有没有觉得“气短乏力、口唇发紫、情绪烦躁”却不知为何?那可要注意了,可能是瘀血在作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