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的古塔(六)

 美食美景皆不负 2025-05-08 发布于北京

真觉寺金刚宝座,又称“五塔寺塔”,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我用两期《宝馆寻珍》分别介绍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室外展和室内展,这期专门来看看这座石刻荟萃的博物馆内美丽的金刚宝座塔,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觉寺”是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成的。当时西域高僧向永乐皇帝进贡了五尊金佛和金刚宝座塔的图纸规式,永乐皇帝封他为大国师,赐予金印,并特地为他修建了真觉寺,当时寺内建筑百余间。清乾隆十六年至二十六年(1751-1761年),乾隆帝为崇庆皇太后庆寿时曾大修真觉寺,并更名为“正觉寺”,建筑增至二百余间。寺内建筑及陈设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仍保持完好。清朝末年,正觉寺毁于大火,仅金刚宝座及少数殿宇幸存。据有关资料介绍,真觉寺在20世纪20年代初还保留着原来的部分建筑。后来,北洋军阀政府的蒙藏院将寺院卖给了一个商人,这个人将寺中所有的殿堂建筑拆毁,把拆下的梁柱都当木料给卖掉了,只余下这座金刚宝座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为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故称为金刚宝座式塔。分为塔座和五塔两部分:塔下部为长方形砖砌拱券结构塔座,即金刚宝座。金刚宝座顶上有一座下方上圆两层檐的琉璃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罩亭顶上有一皇家寺院的标志“蟠龙藻井”。琉璃罩亭北面是五座密檐式小石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及塔身上遍饰雕刻,整座金刚宝座塔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大型雕刻艺术品。它是中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雕刻艺术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式塔,是中国明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的代表,是中外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塔下部的金刚宝座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高7.7米,分为6层,最下一层为须弥座,逐层由下而上往内收进0.5米。每层四壁挑短檐,共挑出五层。



塔的上面不能登临参观,从远处可见琉璃罩亭北面是五座密檐式小石塔。小塔为方形,用青石砌成。中间一塔较高,有檐十三层,高约八米,顶部是铜制的覆钵式塔形的刹,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塔中。四隅的小塔较中央的稍低,檐十一层,高约七米,塔刹为石制。五塔所象征的佛称“五方佛”,五塔下面均有须弥座,檐下四周刻有佛龛及佛像。塔室内的介绍中说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表示佛的足迹遍天下。

佛足图片来自网络

真觉寺金刚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一座,通入塔室。拱门券面上刻有金翅鸟、狮、象、孔雀、飞羊等图饰。南面券门之上嵌有“敕建金刚宝座 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铭刻的石匾额。

正面(南面)

背面(北面)

在须弥座上是座身部分,每面均用短檐分为五层佛龛,在每层中又隔成许多小佛龛,在佛龛中浮雕着坐式的佛像,佛像的表情安详,但双手的姿势均不相同,在金刚宝座的南北两面有佛像163尊,东西两面有佛像218尊,四面共浮雕有佛像381尊,佛像是五方佛坐像,按五尊一组循环排列。






在须弥座的束腰处,雕刻有天王、降龙与伏虎罗汉、菩萨等法相,也有法轮、八宝、金刚杵等法器,还有狮子、象、马、孔雀及大鹏金翅鸟(它们分别为五佛的坐骑:狮子是中佛大日如来的坐骑;大象为东佛阿閦如来的坐骑;孔雀为西佛无量寿如来的坐骑;马为南佛宝生如来的坐骑;而大鹏金翅鸟也叫迦楼罗鸟是北佛不空成就如来的坐骑)。








金刚宝座塔须弥座束腰的上枋和下枋的平面上,用浮雕法雕刻着梵文和藏文,内容为八思巴在元中统四年(1263年)致忽必烈汗的一首新年祝辞,名为“吉祥海祝辞”。祝辞从南面正门的右侧,开始向东绕塔座一周,直到正门的左侧为止。这首祝辞的藏文雕刻是北京现存唯一的藏文浮雕石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塔座内部为回廊式塔室,塔室顶部为拱券式。室内中央有一方形塔心柱,在塔心柱的四面各有一个佛龛,佛龛内原有佛像,现已不存。东西两侧则各有一条很窄的拱券石阶通道,可供一人盘旋而上通往顶部平台。现在里面有《真觉寺金刚宝座历史文化展》,展示与真觉寺金刚宝座相关的历史文物、资料等。

蟠龙藻井

进门两侧有平台入口,从这里登上44级台阶可至平台。

四面佛龛内的佛像是后补的


展品


在塔前有白色大理石质地的石狮一对,公母相对,是明代的石刻艺术品,与金刚宝座塔的宏伟壮观相呼应,彰显出皇家寺庙的威严与庄重。这对石狮子和塔前的两棵古银杏树共同见证了真觉寺的历史变迁和兴衰荣辱。

塔前还有一个十分华美的石香炉,但它并不是真觉寺的原物,而是在中关村附近出土的,上面不但有佛教的莲花图案,还有道教的仙鹤和八卦图案,下为兽足。有观点认为,它的主人可能是宦官,其身上融合了佛教、道教和皇家元素,以此显示自己特殊的身份。



图片拍摄于2024年12月6日



【本号第778篇文章】

    北京的古塔(一)
北京的古塔(二)
北京的古塔(三)
北京的古塔(四)
北京的古塔(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