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们从成都到重庆去玩,路上老远就看到一尊高高的塑像,一问才知道,那是道教的祖师之一陈抟,原来他的老家是重庆的。 ![]() 陈抟塑像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世称陈抟老祖。 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道教学者。今天就班门弄斧说一下他的著作《观空篇》中的“五空”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首先说“欲究空之无空,莫若神之与慧,斯太空之蹊也。于是有空焉。”,意思就是想要探究空的非空本质,没有比神志与智慧更好的方式了,这是通往无尽太空的途径。于是,有了五种“空”的境界。 这“五空”,分别是顽空、性空、法空、真空和不空。 所谓顽空,就是他说的“虚而不化,滞而不通,阴沉胚浑,清气埋藏而不发,阳虚质朴而不止,其为至愚者也。”。意思就像是一潭死水般的空虚,没有事物在其中生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顽空” 的状态其实就是顽冥不化的愚蠢状态。有的人一辈子其实就是生活在这种半顽空的状态中。 而第二种空就是性空,所谓“虚而不受,静而能清,惟任乎离中之虚,而不知坎中之满。扃其至妙,守于孤阴,终为杳冥之鬼,是为断见者也。”。就是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虚空之中,排斥外界的事物、观念。缺乏与外界的积极互动和对真实世界的全面认知。只关注那种空灵、虚无。好多人信佛就是走入了这个误区,把一切都看做了虚无,其实是走火入魔了。 第三种空就是法空,陈抟称之为“动而不挠,静而能生,魂然勿用于潜龙,乾位初通于玄谷,在乎无色无形之中。无事也,无为也,合于天道焉。是为得道之初者也。”。意思就是事物在运动变化的时候不会受到干扰或者扭曲。当处于安静的状态时,具有生发的能力。这种对空的认识符合宇宙的规律,达到了看透世界本质的入门阶段。 而第四种空叫“真空”。陈抟把它称之为“知色不色,知空不空,于是真空一变而生真道,真道一变而生真神,真神一变而物无不备矣。是为神仙者也。”。意思就是不被物质表象所迷惑,不执着于空的概念。真空后,就会产生真正的“道”。沿着这个“真道” 前行,就会产生 “真神”。拥有了这种“真神” 状态,就会发现世间万物的道理都能被洞察和把握。达到这种状态的人,就是世人所谓的“神仙” ,可纵观历史,又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呢?真达到了,就是神仙。 最后一种空就是“不空”。这种状态的人,既认识到了事物的性为空,又认识到了世界的真实存在。 ![]() 道士们都尊他为老祖 其实,陈抟的“五空“论,和佛家的“空、非空、是空”的三段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任你理论千千万,真理只有一个,一切正确的认识都会最终合流,这才是学习三教九流的人需要明白的,所有的莫测高深的宗教和理论那里有什么对错高低呢? ![]() 陈抟“五空”和佛家的空的三段论其实一样 佛家看空,讲究出世,道家不空,讲究入世,从这一点上看,道家比佛教就更人性化了,所以两者对比,我更喜欢道家。 |
|
来自: 王欣荣rhdvlfqi > 《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