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两天有姐妹私信: “跟孩儿他爹育儿观不合,总发生争执,每次吵架都怕影响孩子,现在憋得乳腺结节都快能串手链了!'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有这种顾虑。 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东西永远找不到,事情永远做不对。 简单的事情困难化,困难的事情艰难化。 干啥啥不行,帮倒忙第一名。 大脑发育不完全,小脑完全不发育”的猪队友。 你要说一点不吵架,一点不“抒发”下负面情绪,就算是神仙都难做到。 咱不是说,在孩子面前吵架,或者冲孩子发火就是对的。 但抛开频率谈伤害,都是耍流氓。 咱不是机器人,有血有肉自然就会有情绪。 孩子也并不需要输入“程序般稳定”的养育流程。 我反而认为在孩子面前真实的表露情绪,有重大积极的意义。 1 关于夫妻能否当孩子面争吵 冲突,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能忍当然尽量忍,但忍不住了,也无需为了孩子,刻意营造什么假和睦的家庭氛围。 首先,咱先分清环境和事件的区别。 事件是:家庭平常很和睦,偶尔会吵架。那偶尔吵的那一次架就是事件。 环境是:家里天天吵架,吵架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那这种争吵就变成了环境。 在心理学上,孩子大脑的修复能力很强,父母或是两代人之间偶尔的争吵并不会给他造成伤害。 偶尔吵架就像系统自动更新,天天干架才是中了病毒好吗? 更何况,任何一个孩子,都不需要一个情绪完美稳定的父母。 娃不需要AI父母!他们要的是真人体验卡! 他需要的是,看见真实的父母是如何处理情绪的。 尤其是,这两年我愈发发现,什么样性格的父母,大概率就会养出一个什么样性格的小孩。 有了二胎,我看CC教训DD的暴燥样子,简直就是第二个我~ 那么,这样的孩子—— TA并不需要,我的爸爸,时时刻刻都在装作一个情绪稳定的爸爸,或者我的妈妈时刻,是在扮演一个完美的妈妈。 他们不希望在你那里学到的是,我要时刻掩盖自己的情绪,实在掩盖不了了,然后我爆发了。 再然后开始内耗,我讨厌这样暴躁的自己,我为什么不能情绪稳定一点。 这只会让孩子觉得,我天生是一个很糟糕的人。 这才是真的会毁了他,因为他现在没有成熟的经验和能力控制自己。 孩子真正需要看见的,是像一面镜子一样。 情绪起伏的时候,我怎么做能够有效的处理情绪,我怎么接纳这样真实的、脾气不太好自己,我怎么自洽“即便是这样的自己,我也爱。” 而不是反复内耗,懊恼自己如何变成一个没脾气的“淡人”。 所以,如果你也经常有情绪,不要害怕这个情绪的出现。 虽然原件不完美,但做好修复,复印件依然可以变好。 我们这个原件,正好可以向孩子示范:
如果你的情绪一直都(假装)平稳,你的孩子学什么呢? 所以,相信示范的力量。 当着孩子面吵了架,也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让孩子看到完整的父母从情绪爬坡——发火——逐渐冷静——和好如初的完整示范。 这样孩子就能明白,人与人相处都是会有冲突的,这没什么可怕的,重要的是,怎么去解决? 2 关于父母能否对孩子发火? 我是觉得适当对孩子表达愤怒,是必要的。 你猜,孩子为什么总在咱发脾气的边缘反复试探?
难道单纯就是为了“气”我们吗? 一个扎心的事实,有时候还真是。 小不点们可聪明的很,他们会通过观察你有没有生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触及了的底线。 我们表达愤怒,也是在告诉孩子,你的这个行为,触及到了我的底线,是不被允许的。 只有这样,得到一种真实的反馈,它才能意识到,自己继续作妖的行为,是否需要适可而止。 妈妈情绪好的时候,我就耍耍赖皮、撒撒娇; 妈妈情绪不好的时候,我就适当收敛、见好就收。 这不就是人与人最真实的相处状态吗? 所以,我想跟大家说,千万不要有那种,冲孩子发了火我就错了的心态。 我们无需刻意对孩子隐瞒这种感受,也不必因为某一次的爆发,就过分苛责自己。 当然了,不是让你肆无忌惮地乱发脾气! 你可以真实,但没必总是失控。 作为大人,跟孩子冲突频繁时,我们要学会率先从权力斗争中退出来。 因为,作为成年人,你一定会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有方法。(我不是PUA你) 很多事,其实刚有第一步,我们就能知道后边2、3、4步大概会怎么发展。 大概率,你是完全可以避免走到失控那一步的。 最近我总能成功避免跟CC的大战! 比如,某天我做好了早餐,叫CC来吃。 CC:我今天不想吃早饭,你别逼我吃! 要是搁以往我会着急地说“早饭不吃不行的 。 然后,CC就会回:我就是不吃、早起吃不下、你做的这个我不爱吃..... 我呢?被挑衅后更有话说了。 你甭管我有没有厨艺,但被质疑了就不行。 “做什么你爱吃?不吃早饭,上午能有精神听课吗?” 最后我俩就会杠上,局面一团糟,谁都不开心。 很多次之后,我发现:有时候,孩子就是会主动发起这种权力斗争。 当他们大声宣称自己要做什么、或者坚决不做什么,或者指责你做了根本没做过的事,就像在向你下 “战书”。 以往,作为成年人的我,不假思索地就会同意这场权力斗争的邀请。 来啊,战啊! 即便最后闹得鸡飞狗跳、尖叫收场,但每次都飞蛾扑火。 后来,我就想明白了,我为什么要迎战呢? 我吵赢了她也不会吃早饭,甚至还会带着情绪去上学。 我还得在她走后,后悔不该发脾气。 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何必呢? 其实,孩子发出战事邀请,只不过是在寻求掌控感。 我放水一次,给她一点掌控权又能怎样呢? 所以,那天早晨CC再次宣战时,我非常平静地跟她说: “哦,你今天不想吃早饭?可以。不过我担心你上午上课会饿,要不我给你装点儿小面包在书包里,课间要是饿了就能吃?” 当我这么回应,不再执着于“她非不吃,我非让她吃”这件事后。 你猜怎么着? CC穿好衣服,接好水,离校车来还有5分钟。 她说,干等着也是等着,我吃几口吧? 以往剑拔弩张的对峙,到底是没有再来~ 作为父母,你一定是比孩子看得远的,哪些冲突是可预见?可避免的? 关键就在于当下你的选择,是战!还是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