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实证明:孩子的起跑线,不是鸡娃,而是原生家庭

 舒山有鹿 2025-05-08

01

无数父母都认为,我要鸡娃,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鸡娃多年,投入了上百万的钱财,换来的,并不是有出息的孩子,而是毕业就失业的孩子,哪怕找到工作,也都是职场的社畜。

鸡娃,换来的是失业,或者是社畜。为什么投入和产出,不相匹配呢?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内卷的时代,阶层已经严重固化了。鸡娃,无法解决阶层的问题,只能“自己骗自己”。

比如,掏空积蓄,让孩子去学钢琴。哪怕他钢琴十级,难道长大后步入社会,就能够顺利赚到钱?不见得吧。

事实证明,孩子的起跑线,并不是鸡娃,而是原生家庭。

蒋欣宋佳演活 小舍得 北上广鸡娃教育太焦虑,父母如何主动破局

02

鸡娃,为什么只是无用功?

因为大部分人鸡娃,都只是在跟风、随大流,以及自我安慰。

看到张家的娃去钢琴班,自己也跟风,让孩子去钢琴班;看到李家的娃去补习班,自己也跟风,让孩子去补习班。

表面上看,确实是投入金钱、资源了。实际上,就是一种随大流,以及自我安慰“我已经投资孩子了,未来肯定有回报”。

随大流的自我安慰,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只看到了投入,却没有看到“产出”。而产出,比投入的本身,更重要。

你鸡娃了,而他没有鸡娃,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结果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在“读书——打工——买房——结婚——生子”的剧本里边,你鸡娃也好,不鸡娃也罢,结果都没有任何的区别。

03

真正的区别,永远都跟“原生家庭”的“阶层”有关。

屏幕前的你,如果读过大学,是正儿八经的本科生、硕士生,那你就会明白,有家庭照顾,跟没有家庭照顾,那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假设,大家都从某211大学毕业,那你觉得,谁能进入到好单位?

毫无疑问,是有关系的人,可以进入到好单位。而没有关系的人,别说进入好单位了,就连进入私企,都需要内卷竞争。

如果不懂,可以说得再露骨一点。

你爸爸,跟某主任关系很好,那别人就会安排你到某单位工作,轻轻松松,简简单单。

你爸爸,没有任何的关系,那你就算笔试第一,面试第一,也都会被刷下来。因为那个位置,已经有关系户预占了。

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阶层回归”。家庭的差距,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命运的差距。

小舍得 鸡娃教育的悲剧,焦虑到窒息的背后,是你没认清现实

04

原生家庭,看似起点,实际上是无数人的终点。

接触过两个年轻人。

A年轻人,是广州土著,211大学毕业,父母有2栋城中村的房子,以及一套小区房子。单单收租,就2万以上一个月。

他跟我说:未来,哪怕拆迁了,也至少可以补个几套房子,以及百千万现金。

B年轻人,是偏远农村的孩子,211大学毕业,毕业后就到了广州上班,拼死拼活月入过万,连一套广州房子的首付都给不起。

他跟我说:在大城市,可以月入过万,但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回到老家,月入三千,也还是一辈子沦为底层。没办法,待在大城市吧。

讽刺的是,B年轻人,是A年轻人的租客。

你认为,这差距大不大?这已经不是差距了,而是无法到达的彼岸。

别总是“富二代不长久”的调调,这太“酸”了。打工人,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房子吗?买不起好吧。

离婚时,要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只用证明这4点,胜算很大

05

写到最后

很多人都不服气,我努力,我月入过万,很牛逼了。

问题是,同龄人在家睡觉,或者天天外出旅行,都能月入几万。你是牛马收入,别人是“睡后收入”,能一样吗?

至于什么富二代守不住财富,王思聪富二代,就算能力比不过老爹,不一样比底层的牛马社畜,要过得更好吗?

孩子的起跑线,究竟是什么?

看起来是鸡娃,实际上是原生家庭。往深刻一点来说,是原生家庭的阶层。

主任的孩子,跟外卖员的孩子,能是一样的吗?你我,心知肚明。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