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刘邦讨伐英布时重伤不治,跟吕后安排好以后的官员任用便去世了。皇帝宾天,举国哀悼,吕后一边稳定朝纲,一边处理刘邦的后事,就在此时她收到一封求婚书信,信中嘲笑吕后独守空房不快乐,他愿意来陪伴她。 这封求婚信出自匈奴冒顿单于之手,挑逗一国太后,简直色胆包天,冒顿身边不乏年轻貌美的女子,为何会对已是中年妇人的吕后情有独钟?他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吕后会答应吗? 刘邦被流矢射伤后,病情日益严重,他自知命不久矣,不愿再继续折腾,长叹一声:“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把大夫都赶了出去。 随后,他把吕后叫来安排后事,让曹参代替萧何担任丞相,让周勃担任太尉,并断言“安刘氏者必勃也”,说完这些没多久,就在长乐宫中离世。 刘邦称帝后清洗了一大批有权势的诸侯和臣子,这一举动虽然稳固了皇权,但是也让国家失去了很多能臣能将,等他去世的时候,开国功臣们老的老、死的死、隐退的隐退,还能在朝堂上发光发热的所剩不多。 此外,当时刚继位的汉惠帝刘盈只有十几岁,年龄小、经验少、性子弱,实在难当大任。内忧外患之际,吕后挺身而出,以铁血手段迅速稳定局势,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华,成为汉朝的实际掌权者。 太后之威不可冒犯,可偏偏有人故意找茬,匈奴的冒顿单于听闻刘邦去世,立即派人送来一封求婚书信。 他在信中写道:我曾经多次到边境考察,非常想去汉朝看看,如今我刚死了阏氏,你也死了丈夫,我们两个孤偾之人多么可怜啊,我愿意拿我有的东西和你换,希望能换取我没有的东西。 这封信轻浮孟浪,挑衅意味十足,吕后看完大怒,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恨不能立即发兵匈奴,把冒顿千刀万剐。 她把信拿给满朝文武看,大臣们也非常愤怒,纷纷斥责匈奴欺人太甚,同意出兵讨伐,唯有季布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不宜开战。 季布认为匈奴强悍,而汉朝建国不久,军事力量还没到能消灭匈奴的程度。遥想刘邦刚称帝的时候,也曾恼怒匈奴三番两次侵扰边境,杀我百姓,虏我牛羊,于是亲自带领三十多万大军前去征讨,结果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如果不是暗中贿赂单于的阏氏,只怕不能活着回来。 白登山战役之后,刘邦意识到以汉朝当时的力量,根本消灭不了匈奴,既然打不过,就不能继续招惹,所以开始采取和亲政策,希望借此安抚匈奴,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 经过多年的发展,汉朝国力大增,但是和匈奴开战的时机还不成熟,就算再生气,也只能忍着。 再说冒顿写信求亲,他是真的想要求娶吕后吗? 显然并非如此,他是想借机激怒吕后,使其自乱阵脚,盛怒之下仓皇出兵,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他就有机会打败汉朝军队。 他在信中说想要到汉朝看看,实际上就是威胁吕后准备马踏中原,等他占领长安,要把吕后像玩物一样掳走。 经过季布的分析,吕后慢慢冷静下来,她几乎可以想象冒顿写信时的嘴脸,必然非常得意,认为这么狂妄的书信肯定能激怒汉朝,可惜他打错了算盘。 吕后不愧是有大胸襟和大智慧的人物,冷静下来之后,很快打消了出兵的想法,但随即又陷入沉思,要不要回信呢? 如果不回信,显得大汉朝没有气量,肯定会惹恼冒顿,他会借机攻打汉朝,如果回信,对方态度嚣张,这封信又该怎么回才会更加妥当? 群臣也针对回信展开激烈讨论,有人认为应该直接拒绝,不能助长匈奴的嚣张气焰,也有人建议可以拒绝,但是语气一定要委婉,免得再次引起纷争。 吕后思来想去,最后提笔写下一封回信,她在信中写道: “感谢冒顿单于的厚爱,但我年老色衰,实在无法接受您的好意,为表歉意,我愿意赠送车马,同时把年轻美丽的大汉公主许配给您,希望大汉和匈奴能够结永世之好。” 这番说辞不卑不亢,得体大方,冒顿收到回信后忍不住赞叹吕后足智多谋、富有远见,既然吕后主动请求和亲,他若继续挑衅出兵,也是师出无名,会遭到其他国家的谴责,只能顺坡下驴接受和亲。 没过多久,吕后就挑选了一位宗室女封为公主送去匈奴和亲,一场国家危机被她机智化解。 求婚风波之后,吕后深刻地意识到汉朝必须强大起来,冒顿的阴谋没有得逞,但他绝对不会放弃攻打汉朝的想法,唯有一个强盛的汉朝才能让他心生怯意,不敢轻易出兵,所以她一边加紧排除异己,稳固权力,一边大力发展国力,让汉朝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经济上,吕后鼓励生产,减轻徭役,减免赋税,让百姓们可以休养生息,同时放宽经商政策,解除社会对商人的歧视,让全国一片繁荣景象。 朝堂上,吕后一方面举贤任能,除了提拔吕氏族人入朝做官,在人事任命上基本听取了刘邦临终前的安排,曹参和周勃等人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排除异己,杀了刘邦四个儿子,使刘氏皇族中无人能和她争权。她还在汉惠帝病逝后扶持幼帝,年幼的皇帝毫无话语权,朝政大权全部掌握在吕后手中。 外交上,和匈奴摒弃前嫌,继续沿用刘邦定下的和亲政策,先后派出多名公主前往匈奴,为汉匈和平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加强经济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汉朝国力大增,为之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而在汉景帝之后,汉武帝彻底改变了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昔日嚣张跋扈的匈奴在大汉军队面前节节败退,不得不俯首称臣。 从冒顿求婚这件事可以看出,吕后绝对不是娇滴滴的女人,她有的是智谋和手段,无论是权力斗争还是治理国家都是一把好手。 司马迁曾评价吕后:“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在她执政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安居乐业,几乎很少需要用到刑罚,人民衣食无忧、生活富足。 吕后和刘邦相识于微末,他们成亲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家中贫困,全靠吕后精心打理,照顾双亲,才让刘邦能够放开手脚在外结交应酬,堪称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 后来刘邦带兵打仗,长年不着家,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刘家,含辛茹苦教导孩子,谨小慎微照顾双亲,不敢有丝毫怠慢。 随着楚汉之争的加剧,吕后一度被项羽俘虏,险些丢了性命,等她再次归来,刘邦身边已经有了诸多美人。 刘邦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后,吕后被册封为皇后,她本以为好日子要来了,不料刘邦爱美女,后宫的妃子越来越多,特别是戚夫人的出现,让她彻底被冷落。 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在戚夫人的再三请求下,刘邦萌生出废掉刘盈的想法,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眼看着母子二人要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她不得不暗中培植势力,维护自身的利益。 为了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在张良的建议下请来商山四皓,这四人都是当世大贤,刘邦曾多次请他们出山都没如愿,不料他没做到的事情吕后做到了。有商山四皓支持刘盈,刘邦再也不敢提废立太子的事情。 而面对戚夫人这个多次想要置她于死地的仇敌,吕后也展现出非凡的气度,并未取她性命,只是将她囚禁起来,让她做苦力,偏偏戚夫人作死,整日唱歌抱怨,希望儿子来救她,这才使得吕后痛下杀手。 刘邦晚年,吕后的势力不断壮大,令他都忌惮三分,白马之盟的订立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约束吕后。 可惜就算他做了各种安排,依然无法阻止吕后掌权,好在吕后睿智有远见,虽然她的很多手段过于残暴,以至于千百年来备受诟病,但不得不承认,这位铁血娘子在汉朝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吕后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尽管史学界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能不承认她是一名伟大的女性,从村野走向皇宫,又从后宫走到前朝,她经历过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终将名字镌刻在历史长卷上让后世瞻仰。 如今斯人已逝,我们只能从史书中窥探吕后的智慧,跟着书中简短的文字介绍,重回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看这位铁娘子如何在残酷的争斗中,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