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潭拓寺 《潭柘十景》![]() ﹋﹋﹋﹋﹋﹋﹋﹋﹋﹋﹋﹋﹋﹋﹋﹋﹋﹋﹋﹋﹋﹋﹋﹋﹋﹋﹋﹋﹋﹋﹋﹋﹋﹋﹋﹋﹋﹋﹋﹋ 智慧的源泉 ( 2025.05.08 ) ﹋﹋﹋﹋﹋﹋﹋﹋﹋﹋﹋﹋﹋﹋﹋﹋﹋﹋﹋﹋﹋﹋﹋﹋﹋﹋﹋﹋﹋﹋﹋﹋﹋﹋﹋﹋﹋﹋﹋﹋ 北京潭拓寺 《潭柘十景》■ 潭柘十景1. 平原红叶、2. 九龙戏珠、3 . 千峰拱翠、 4. 万壑堆云、 5. 殿阁南薰 、6.御亭流杯、 7. 雄峰捧日、 8. 层峦架月、 9. 锦屏雪浪、 10. 飞泉夜雨 〓 1. 平原红叶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节,古刹所处的平原村,山上长满了柿子、红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树以及黄栌、丹枫。金风过后,这里"霜草萦浅碧,霜梨落半红",可谓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现今人们只知道香山的红叶美,又有谁知道潭柘山的红叶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冠京城了呢? ![]() ▲平原村又名“太平庄”。 ![]() ▲古刹所处的平原村。 ![]() ▲平原村又名“太平庄”。 ![]() ▲古刹所处的平原村。 ![]() ▲“太平庄”门楼、影壁墙尚存,是见证平原村悠久历史的证物。 ![]() ▲潭柘寺所处的平原村。 潭柘山的红叶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冠京城。平原红叶:大家都知道,秋天是赏红叶最好的季节,而香山红叶名声在外,却不知潭柘山的红叶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冠京城了。潭柘寺所处的平原村,山上长满了柿子、红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树以及黄栌、丹枫。深秋季节,这里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用"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来描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 ▲"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 ▲平原村内还有著名的一景“平原红叶“。 ![]() ▲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节。 ![]() ▲"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 ▲"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 ▲"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 ▲"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 ▲"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 2. 九龙戏珠潭柘山背靠一座浑圆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宝珠峰",当地人则称其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卫环护,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一峰当心,九峰环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宝珠峰位于中心,恰似九条巨龙围绕着一颗宝珠,在争抢、玩耍、嬉戏。由于有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为屏障,从而挡住了从西北袭来的寒流和风沙,宝珠峰才能松柏苍翠,花繁草盛。古人黄叔琳有诗赞曰: "九峰环簇互争雄,万古潭龙从旧宫。磷爪尚余拿攫势,一珠圆影正当中。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二,"九龙戏珠"。 ![]() ▲潭柘寺景区示意图。 ![]() ▲九龙戏珠 ![]() ▲九龙戏珠 ![]() ▲它就是京西享誉盛名的庙宇潭柘寺。 ![]() ▲这是寺院的全貌,背后是一座大山。俗称北大岭,又名曰"宝珠峰"。 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地处九峰环抱之中,从东往西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形成一个马蹄形屏障,挡住来自西北方的风沙寒流。寺中植被繁茂,古树名花众多,层林翠染,殿宇崇闳,环境极为优美。黄叔琳《九峰诗》云:"九峰环簇互争雄,万古潭龙从旧宫。鳞爪尚余孥攫势,一珠圆影正当中。" ![]() ▲九龙戏珠环山抱。 ![]() ▲九峰抱寺。 ﹋﹋﹋﹋﹋﹋﹋﹋﹋﹋﹋﹋﹋﹋﹋﹋﹋﹋﹋﹋﹋﹋﹋﹋﹋﹋﹋〓 3. 千峰拱翠潭柘山植被繁茂,春游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环顾四周,但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近在眼前的宝珠峰松柏苍翠,蒿草新绿。清代诗人王嗣槐有诗赞曰:"山足岗低夕杳冥,树蓝坐隐九峰青。含桃红点祗园树,修竹苍浮曲水亭。"就连那位遍游全国青山绿水的乾隆皇帝见到了此处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的诗句。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 ▲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 ▲潭柘山背靠一座浑圆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宝珠峰",当地人则称其为"蜘蛛峰"。 ![]() ▲那山下公路,重叠群山。似乎都有自己的灵性!远山含黛,一层层的望不到边际。 ![]() ▲那山下公路,重叠群山。似乎都有自己的灵性!远山含黛,一层层的望不到边际。 ![]() ▲密林深处的潭柘寺全景图。 ![]() ▲古刹俯瞰 ![]() ▲春季的潭柘山植被丰茂,遍野葱绿,群山连绵,满目苍翠。 ![]() ▲站在寺前,环顾四周,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 春季的潭柘山植被丰茂,遍野葱绿,群山连绵,满目苍翠。千峰拱翠。站在寺前,环顾四周,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 ![]() ▲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 ▲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 ▲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 ▲满眼葱翠 ![]() ▲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 ▲九龙戏珠环山抱。 ![]() ▲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 4. 万壑堆云夏日天气变化无常,山区尤甚。炎炎烈日西斜,凉风骤起,抬头远望西北天际,但只见乌云翻卷而来,"西山爽气朝来歇, 倏忽玄阴满四陲"。如钱塘潮涌,如天兵布阵,滚过山坡,溢满山谷,风穿林吼,空谷传音,"汹涌屡欲崩,与山相吞吐"。这时候若登上寺内的毗卢阁,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韵味。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 ▲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 ▲夏季的潭柘山天气多变,前一刻还是烈日炎炎,下一秒便可能凉风骤起。一时峰峦叠嶂间,乌云翻滚,幽壑堆云,山雨欲来。这时候若登上寺内的毗卢阁,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韵味。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 ▲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 ▲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 ▲著名画家唐亦中《万壑烟云》(网络图片) 夏季的潭柘山天气多变,前一刻还是烈日炎炎,下一秒便可能凉风骤起。一时峰峦叠嶂间,乌云翻滚,幽壑堆云,山雨欲来。明代诗人唐顺之有诗赞曰:"西山爽气朝来歇, 倏忽玄阴满四陲。云里楼台翻借色,雨中花树更多姿。飞虹弄影摇丹嶂,瀑水分流射绿池。坐觉禅宫倍幽寂,凭栏把酒正相宜。"这首诗名为《龙泉寺对雨》,明代200多年间,皇帝曾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经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一直称潭柘寺。 ﹋﹋﹋﹋﹋﹋﹋﹋﹋﹋﹋﹋﹋﹋﹋﹋﹋﹋﹋﹋﹋﹋﹋﹋﹋﹋﹋〓 5. 殿阁南薰大雄宝殿大殿月台中央有一座烟云缭绕的大焚香炉,为“潭柘十景”中的“殿阁南蒸”。 登上高大的毗卢阁,但只见眼前殿宇嵯峨,烟云氤氲,整座寺院香烟缭绕,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透过青烟,钟馨声悠,幡幢微荡。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西天佛国的祥云慈雾之中,颇有一种出凡入圣之感。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五,"殿阁南薰"。 ![]() ▲大雄宝殿大殿月台中央有一座烟云缭绕的大焚香炉,为“潭柘十景”中的“殿阁南蒸”。 ![]() ▲潭柘十景之五,"殿阁南薰"。 ![]() ▲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 ![]() ▲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 ![]() ▲潭柘十景之五,"殿阁南薰"。 ![]() ▲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 ![]() ▲潭柘十景之五,"殿阁南薰"。 殿阁南薰:毗卢阁在三圣殿的后面,这是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也是寺内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站在阁上,向南望去,整座潭柘寺尽收眼底。香火之气,氤氲蒸腾,青烟缭绕,殿宇之间,如梦似幻。 ﹋﹋﹋﹋﹋﹋﹋﹋﹋﹋﹋﹋﹋﹋﹋﹋﹋﹋﹋﹋﹋﹋﹋﹋﹋﹋﹋〓 6. 御亭流杯猗玕亭俗称流杯亭,位于行宫院内,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故宫乾隆花园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见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环境清幽,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流杯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泉水从亭东北角的石雕龙口中吐出,顺石槽水道流入亭内,前后回旋,左盘右转,缓缓流过。游人闲坐亭边,效仿古人“曲水流觞"的雅俗,饮酒赋诗,你唱我和,悠哉乐哉。乾隆皇帝曾作有题为《猗玕亭》的七言绝句一首:"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禊人。" 不过这种美景在百年以前,一般的游人是享受不到的,因为这里是皇帝的行宫,无人敢越雷池。辛亥革命以后,流杯亭才准许游人赏玩,得到"曲水流觞"的乐趣。民国时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树藩有诗赞曰:"猗玕亭畔景殊出,修竹风清送晚秋。隔院钟声传耳底,石间泉水入亭留。" 这就是潭柘寺十景之六,"御亭流杯"。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 ▲流杯亭简介。 ![]() ▲猗玕亭俗称流杯亭,位于行宫院内,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 ![]() ▲流杯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 ![]() ▲流杯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 在行宫院中间的流杯亭,正式的名字叫"猗亭","猗"指带水的美妙玉石。乾隆皇帝曾题诗一首,诗名就叫《猗亭》:"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契人。" 从诗来看,这就是在致敬书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开篇就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暢叙幽情。"流杯亭即取意于此。亭子建在原无逸殿的遗址上,为方形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油漆彩绘,亭内用汉白玉石铺地,石面上刻有一条弯曲盘旋的石槽,其所构成的图案十分奇特,从南向北看像龙头,而从北向南看却又像虎头。水从龙头口中流出,沿引水石槽从东侧入亭,几经盘旋之后,从西侧流出。"曲水流觞"的玩法是人们围坐在亭边,将一只带有双耳的竹制酒杯盛上酒,放在流水的入口处,让酒杯随水漂流,如果酒杯在谁的面前倾倒或者停住,就要被罚酒一杯或赋诗一首。 ﹋﹋﹋﹋﹋﹋﹋﹋﹋﹋﹋﹋﹋﹋﹋﹋﹋﹋﹋﹋﹋﹋﹋﹋﹋﹋﹋〓 7. 雄峰捧日我国的许多旅游胜地都有观日出的景致,但在潭柘寺观日出更令人陶醉。清晨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举目望去,但只见雄伟的捧日峰的身影在晨光白霭中逐渐清晰。须叟,东方渐明,一轮红日从山桠处冉冉而起,仿佛是捧日峰用合拢的巨手将红红的太阳缓缓地托起,这种雄浑壮丽的景观,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饱眼福。诗人黄叔琳赞曰:"晓钟声度白云层,霞气冥蒙冷翠凝。扶杖独来峰顶望,四山浮黛日初升。"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七,"雄峰捧日"。 ![]() ▲潭柘十景之七,"雄峰捧日"。攀云捧日, 半天晴雨。 ![]() ▲黎明时分,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向东方遥望,一轮红日在捧日峰的托举中冉冉升起,有一种别样的雄浑壮丽。 ![]() ▲黎明时分,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向东方遥望,一轮红日在捧日峰的托举中冉冉升起,有一种别样的雄浑壮丽。 ![]() ▲潭柘十景之七,"雄峰捧日"。 ![]() ▲潭柘十景之七,"雄峰捧日"。 ![]() ▲潭柘十景之七,"雄峰捧日"。 观音殿是全寺中所处地势最高的一座建筑,位于西路的最北端。观音殿前有月台,四周用汉白玉石栏杆围护。黎明时分,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向东方遥望,一轮红日在捧日峰的托举中冉冉升起,有一种别样的雄浑壮丽。诗人黄叔琳赞曰:"晓钟声度白云层,霞气冥蒙冷翠凝。扶杖独来峰顶望,四山浮黛日初升。" ![]() ▲站于观音殿鸟瞰潭柘寺。 ![]() ▲潭柘十景之七,"雄峰捧日"。 ![]() ▲潭柘十景之七,"雄峰捧日"。 ![]() ▲攀云捧日, 半天晴雨。 ﹋﹋﹋﹋﹋﹋﹋﹋﹋﹋﹋﹋﹋﹋﹋﹋﹋﹋﹋﹋﹋﹋﹋﹋﹋﹋﹋〓 8. 层峦架月夜静观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驰心醉。夜幕降临,群山沉寂,只有殿堂内佛像前的香火烛光透过窗门,在星星点点地闪烁。这时候你登上延清阁,遥望天际,只见宛如波涛起伏,高低错落的峰峦映在星光点点的天幕上。一轮明月漂浮在由峰峦组成的波涛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着宛如银盆的明月,不愿让她坠落下去。有诗赞之曰:"珠斗横斜碧汉低,夜凉风露正凄凄。冥蒙淡月谁留得?影在苍松翠岭西。" 这就是潭柘寺十景之八,"层峦架月"。 ![]() ▲登上延清阁,遥望天际,只见宛如波涛起伏,高低错落的峰峦映在星光点点的天幕上。一轮明月漂浮在由峰峦组成的波涛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着宛如银盆的明月,不愿让她坠落下去。 ![]()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定都峰上。 ﹋﹋﹋﹋﹋﹋﹋﹋﹋﹋﹋﹋﹋﹋﹋﹋﹋﹋﹋﹋﹋﹋﹋﹋﹋﹋﹋﹋﹋﹋﹋﹋﹋ 〓 9. 锦屏雪浪"天然一架锦屏开,不费人间智巧排。"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别具一格。瑞雪初霁,层峦重岭,茫茫一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尤其是南面的锦屏山更是秀美,抬头望去,恰如一幅锦绣玉雕的美丽图画。起伏的山峦宛如玉龙盘绕,又像蜡雕银铸。皑皑的白雪好似满山梨花,又像海上银波,若身处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会由内心里呼喊出来,"好一派北国风光!"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九,"锦屏雪浪"。 ![]() ▲潭柘十景之九,"锦屏雪浪"。 ![]() ▲潭柘寺冬日魅力。 ![]() ▲潭柘十景之九,"锦屏雪浪"。 ![]() ▲潭柘寺冬日魅力。 ![]() ▲潭柘寺老照片。 由于潭柘寺处于太行山燕山支脉的山坳里,游人登上寺后主峰宝珠峰,环视周围群山,南面是一座宛若画屏的山峰,人称锦屏山。其山"丹崖翠壁,烟霞明灭",层峦叠嶂,锦绣妖娆。尤其在冬季,白雪初霁,四望莽莽,站立山顶,大声朗诵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定别有一番感慨。古人有诗赞曰:"天然一架锦屏开,不费人间智巧排。 纵彼白云全卷去,清风还未展将来。" ﹋﹋﹋﹋﹋﹋﹋﹋﹋﹋﹋﹋﹋﹋﹋﹋﹋﹋﹋﹋﹋﹋﹋﹋﹋﹋﹋〓 10. 飞泉夜雨夏季夜晚,月影朦胧,可享受仙宇神宫之妙趣。从东侧门走出寺院,顺着寺院墙边的小路漫步北行,闲步山谷,静听着淙淙流水和声声虫鸣,惬意非常。忽然星星点点的细碎的雨滴飞落到脸上,格外清凉。晴空万里,何来细雨?抬头望去,你会看见面前出现了一道断崖,一股涓细的飞瀑直泄而下,雪白如练,如抛絮扯绢。走上前去,你会听到飞瀑流泉的哗哗声。来到了断崖前,水雾弥漫,使人仿佛置身于春风细雨的沐浴之中。"岩峦幛开豁耳目,岚雾翠低濡衣襟。"这就是明初名臣姚广孝对这种景色的描述,当年他隐居在潭柘寺时,所居住的少师静室就在寺院的东北侧,离这道断崖很近,他经常到此来散步。正因为他亲身领略了这番意境,才会吟出如此美妙的诗句。这就是潭柘十景之十,"飞泉夜雨"。 ![]() ▲当年明初名臣姚广孝隐居在潭柘寺时,所居住的少师静室就在寺院的东北侧,离锦屏山断崖很近,他经常到此来散步。 ![]() ▲从景区东侧门走出寺院,沿着院墙边的小路向北行走,可以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和阵阵虫鸣。顺着方向,抬头仰望,便见一道断崖出现在眼前,飞瀑流泉,飘若白练,又有清流激湍,似雾如岚。 ![]() ▲初秋一夜雨,处处挂飞泉。 ![]() ▲初秋一夜雨,处处挂飞泉。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姚广孝曾官拜太子少师,后人就把他居住的小院叫做少师静室,在潭柘寺的东北侧。从景区东侧门走出寺院,沿着院墙边的小路向北行走,可以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和阵阵虫鸣。走着走着,似乎有细雨飘落脸上。顺着方向,抬头仰望,便见一道断崖出现在眼前,飞瀑流泉,飘若白练,又有清流激湍,似雾如岚。姚广孝每日面对此景,有诗赞曰:"岩峦幛开豁耳目,岚雾翠低濡衣襟。" ﹋﹋﹋﹋﹋﹋﹋﹋﹋﹋﹋﹋﹋﹋﹋﹋﹋﹋﹋﹋﹋﹋﹋﹋﹋﹋﹋﹋﹋﹋﹋﹋﹋﹋﹋﹋ 未完待续.......... 上一篇:北京潭拓寺图文汇编之三十八 下一篇:北京潭拓寺图文汇编之《目录》 |
|
来自: chy20100514 >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