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天下]《乡愁深处的古树》文/于学忠

 掌阅盖州播天下 2025-05-08 发布于辽宁

      乡愁深处的古树

       文/于学忠

  在辽南盖州市小石棚乡境内,隐匿于锅峪村的一隅,有一棵千年白腊树,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那棵树,不仅是自然之奇迹,更是乡愁深处的一抹浓重色彩。每每提及,心中便泛起层层涟漪,几度梦里神游至此,探寻那透着灵气的古树,那不惧风雨的坚韧身影。
  古树风姿,梦回千年
  走进锅峪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葱郁之中,那棵千年白腊树巍然屹立,如同一位守护神,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树高十五米,树干直径达六米,冠幅之广,竟有二十米之巨。其形挺拔,枝杈苍劲而有力,宛如铁画银钩,勾勒出岁月的痕迹。部分枝干因年代久远而略显倾斜,被巧妙地用水泥柱支撑着,既保持了古树的尊严,又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春日里,新绿初绽,古树披上了生命的华服,点点嫩绿在枝头跳跃,仿佛是古树对新生的欢歌。夏日,浓荫蔽日,树下凉风习习,成为村民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秋风起时,金黄的叶子如蝴蝶般翩翩起舞,铺就一条金色的小径,引领着归人步入往昔。冬日雪覆,古树银装素裹,更显庄重与肃穆,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静地悬挂在天地间。
  牌匾铭记,法护古树
  在古树旁边,一块古朴的牌匾静静伫立,上面镌刻着“千年白腊古树,已受法律保护”几个大字,字迹虽经风雨侵蚀,却依然清晰可辨。这不仅是对古树的一种保护,更是对自然遗产的一份尊重。牌匾之下,古树更显庄严,仿佛每一寸肌肤都蕴含着历史的重量,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当地的人们,对这棵古树充满了敬畏与爱护。他们相信,这棵古树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庇护村庄,带来平安与丰收。每当有外人问及,山里人总是七嘴八舌,一脸骄傲地介绍:“这棵白蜡树,保守估计已有2640多岁了!它可是我们的宝树,很有灵性的!”言语间,满是自豪与敬仰。
  红带飘扬,祈福之愿
  古树的枝头上,挂满了红色的布条,随风轻轻摇曳,宛如一簇簇跳动的火焰,给这棵历经沧桑的老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些布条,是村民们或慕名而来的游客,为祈福、许愿而挂上的。每一个布条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朴素而真挚的愿望:家人的健康、孩子的学业、农业的丰收……这些愿望,如同细流汇成江海,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棵古树。

  有时,会看到一些老人,蹒跚着步伐,来到树下,轻轻抚摸着树干,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与古树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这一刻,古树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
  古树传奇,乡愁之源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片土地上曾是一片荒芜,居民生活困苦。一日,一位仙人路过此地,见百姓疾苦,便撒下一粒神奇的种子,不久,这粒种子生根发芽,长成了这棵白腊树。从此,村庄有了生机,百姓的生活也渐渐好转。这个传说,虽无从考证,却赋予了古树更多的神秘色彩,让它在人们心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每当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落在古树上,树影婆娑,仿佛能听见低沉的吟唱,那是古树在诉说着千年的往事,也是乡愁在心头轻轻回荡。远离家乡的人,每当想起这棵古树,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那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无尽怀念。
  古诗词韵,古树情长
  望着这棵千年古树,不禁让人想起古人对树的赞美与寄托。唐代诗人杜甫曾在《古柏行》中写道:“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虽非同树,但那苍劲挺拔之姿,与眼前这棵白腊树何其相似。古树,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文化的载体,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文化的厚重。

  或许,可以借古人之韵,为这棵古树赋诗一首:
  千年白腊立村头,
  古木参天映碧流。
  霜雪几经人不老,
  风云变幻志如磐。
  红绸挂满枝头愿,
  绿意盈怀梦里游。
  守护乡愁情未了,
  根深叶茂话春秋。
  古树之下,人间烟火
  古树之下,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逢佳节,村民们便会在树下聚会,分享丰收的喜悦,讲述古老的故事。孩子们在树荫下嬉戏打闹,追逐着光影与欢笑。老人们则围坐一圈,抽着旱烟,谈论着往昔的岁月,古树成了他们共同的记忆与话题。

  春天,村民们会在树下播种希望;夏天,会在树荫下纳凉消暑;秋天,会在树下收获果实;冬天,则会在树下围炉取暖,共享天伦之乐。古树,就这样静静地陪伴着村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四季,见证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也承载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树精神,不朽传奇
  这棵千年白腊树,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力量。它教会我们,无论遭遇多少风雨,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从容。正如古诗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树在千年的风雨中屹立不倒,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自然的美好与力量。而这棵古树,就像一位智慧的老人,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敬畏生命。它用自己的存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风雨后的坚韧与从容;生活的美好,在于平凡日子中的点点滴滴。
  古树情怀,乡愁永恒
  对于远离家乡的人来说,这棵古树,就是乡愁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每当夜深人静,思绪万千时,总会想起那棵矗立在锅峪村口的千年白腊树,想起那些关于它的故事,想起那些围坐在树下度过的温馨时光。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与眷恋。

  古树,是时间的见证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乡愁的承载者。它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关于生命、关于坚韧、关于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将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成为我们心中那份最纯粹的乡愁。
  古树长青,乡愁永续
  在锅峪村,这棵千年白腊树,如同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它见证了村庄的变迁,承载了人们的记忆与情感,成为了乡愁深处的一抹亮色。每当有人提起,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故乡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继续前行,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回望那棵古树,不忘那份纯真的乡愁。因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那棵千年白腊树,都将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回家的路。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这棵古树依旧挺拔,愿那份乡愁永远温暖。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这份自然遗产,让古树的精神,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让乡愁的情怀,成为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于学忠,男,汉族,辽宁盖州人。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版权协会员、盖州市文联第三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盖州市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现供职于盖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作品多次获奖,并结集入作。音乐代表作品《我们都是MACAO人》《爱的力量》《天使之光》《归乡谣》《陪伴》《嵊州好风光》《望儿山上爱之眼》《盖州古城醉千年》《新林之恋》《赤水丹霞别来无恙》《过往》《天辽地宁歌如潮》等。著有报告文学作品集《凝聚的力量》《山高人为峰》《岁月深处是芳华》、散文集《盖州情韵流淌千年的风雅》《盖州往事》,番茄小说网签约作品小说作品集《盖州传》等。编撰《千年遗韵安心归处是辰州》《古郡流芳盖州民间故事集》《古邑撷英天南海北盖州人》《盖州诗歌地图》《盖丽盖州地名寻梦》等。部分作品,被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营口市政协文史馆永久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