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2025年5月6日) 记者:韦璐 伴随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正式印发,我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规划明确提出'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让我们一起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关于农业绿色转型与碳碳减排的见解。 01 农业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环境报: 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张福锁:说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有人会感到困惑——农业本就是绿色的象征,为何还需要强调绿色低碳转型?事实上,农业的底色是绿色,但人类为了自身需求改变了它的绿色过程。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在绿色化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农业生产投入高但产量不高;其次,产品品质不能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许多优质农产品还依赖进口;最后,农业生产环境资源代价高、缺乏可持续性,这是最大的挑战。 过去,在以产量为导向的粗放式、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这些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环境报: 绿色低碳转型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实质性改变?目前,转型面临哪些关键挑战? 02 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粮食增收与农业固碳减排 中国环境报: 要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存在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模式? 张福锁:要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我们要以全产业链物质、价值、能量流动的定量化,来实现粮食安全、低碳减排、资源高效、环境可持续的协同,让农业有效益、农民有收入、农村有活力。 基于此,我们团队提出面向未来农业绿色发展的“121”行动,第一个“1”是指一套新的理论,即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多因子、多要素、多系统形成级联放大效应;从而实现“2”个突破,即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创新和绿色智能肥料产品创新;最后的“1”是指一个大变革,即在全国主要生态区实现真正的绿色转型,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生产的效率、投入、环境效益都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 中国环境报: 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03 种养结合蕴藏30%—60%碳减排空间 中国环境报: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有哪些重点突破方向? 中国环境报: 面向未来,农业碳减排需要重点培育哪些关键技术? |
|
来自: 昵称37581541 > 《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