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721矿一工区工作回顾 作者:周全 1.到721矿报到 我1963年10月退伍,面临两个抉择:一是继续留在部队还是退出现役回到地方?由于蒋介石1962年叫嚣反攻大陆,把我思想搞乱了,再加上我的右眼视力差,左耳也不好使,即使留在部队也没有多大奔头,早晚还是回到地方去工作,早去比晚去好,所以决定退役,乘自己年轻去地方闯一闯。二是退伍后是回农村还是工矿企业?当时部队领导找我谈话,征求自己意见,他们说:“你来自农村,熟悉农村,能吃苦,经过部队的锻炼,能写会说,农村缺少像你这样文武双全人才,你到村乡工作最合适,那里大有可为”。我心想,出来当兵的目的就是脱离农村生活环境,现在又要回到农村,我这七年兵白当了,所以,我毫不犹豫选择到工矿企业。 我被分配到核工业部(那时叫二机部)江西省铀矿业局抚州地区乐安县七二一矿。那时该矿是全国最大铀矿基地,土地随便占用,号称百里矿区。 未报到前放假四十多天回家探亲,于1963年11月26日正式报到。该矿是地级大型企业,1958年建矿,建矿初期均有老红军师级干部担任书记、矿长。江西省工业厅厅长韩礼和,十级干部,调到七二一矿任党委书记,为了便于协调地方与企业关系,兼任抚州地委第一书记。 那时我国正处于研制“两弹”紧张时期,也是铀矿大干快上时期,因为有放射性污染,生活待遇比其它行业好,每人每月发三瓶奶粉,3~5斤白糖,5~8斤猪肉,还有菜油、黄豆等营养品。地方政府和全国各行各业全力以赴支持铀矿事业,大开绿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别人听到我们是七二一矿职工都羡慕,自己也觉得很光荣。 2.露天工区工作 我到单位报到被分配到山南分矿露天工区(也称一工区),是全矿最大的生产工区,年产量总量占全矿二分之一,鼎盛时期有职工2600多人,又是新建单位,矿党委非常重视,常年由矿领导带队蹲点指导工作。 我在该工区工作十三年,当过班长、生产调度、生产队长、支部书记、工区党总支宣传干事、组织干事、仓库会计、政工组长。七二一矿职工素质比较高,70%来自部队退伍老兵、军转干部,党团员占60%以上;另外,从地方矿山老企业调入懂管理干部和技术熟练的老职工,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 刚开始我在采矿队当班长,全班16人,住在一个大集体宿舍,睡双床,分上下铺。当时职工思想比较混乱,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过惯了部队生活,刚到矿山不适应;二是矿山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与自己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后悔自己不该来这里;三是害怕放射性污染对身体伤害。有的说矿山妇女不生孩子,职工寿命短,最多只能活到五十岁。 我针对当时职工思想状况,主动写一份《当前职工思想状况及其对策》建议书,交到工区党总支,得到了工区和矿领导高度重视。 1964年春季,七二一矿进行防修反修正面教育。当年二季度,矿里又开展了工业学大庆活动,除了学习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经验外,还开展了评功摆好活动,首先自己讲自己的成绩和优点,然后大家补充。其中我们班有个从江西新余钢铁调来的老职工叫曹德根,他力气大、干劲大,每月都超额完成任务,拿到甲等奖。班里把他的主要事迹写成快板诗,抄在大红纸上当喜报,利用工余时间组织全班人员,扛着彩旗、敲锣打鼓送到他家,让他老婆、孩子坐在客厅里,读喜报给她们听,效果特别好。不仅调动了曹德根本人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他爱人和孩子对他工作的支持力度。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为班里整修工具,准备土方,极大提高了班组生产效率。 在普遍评功摆好的基础上,全工区选出三个标兵进行重点表彰,我负责本队职工周东峰事迹材料,直到现在我们一直来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这是终身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对山南露天工区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其中也有我们铀矿工人的一份功劳。忧的是当天中午露天工区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破事故。当天我是生产调度,正在工地值班,在处理中孔爆破哑炮时,死亡一人,重伤两人。爆破技术员张国聊、放炮工张成艮身负重伤,放炮工李家运当场死亡。在抢救重伤员过程中,惊动了党中央,刘少奇主席发来慰问电,并派飞机从上海送来名医和名药,使两名重伤员转危为安。 李家运同志因公殉职,山南分矿为他举行七二一矿有史以来最隆重的追悼大会,全矿各大小单位均派了代表参加,送了花圈,总共有2000多人参加追悼会。 在开会前,分矿党委书记谢益芝要我为他写悼词,我翻阅了他个人档案,专访了他的班长和队支部书记,写好后交到分矿领导,由分矿矿长宋宝华同志致悼词(他是徐海东大将的警卫员),当时很多人都悲痛地流出了眼泪。 山南分矿党委书记谢益芝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十七岁就在邮局当科长,是河北省唐山市人,从新疆调到七二一矿当党委办公室主任。他生活简朴,不抽烟、不喝酒,在山南分矿任职时,住在单身楼房,我们俩经常在一起吃饭,有时星期天自己做饭。1965年“四清运动”结束后,提升为副矿长,他只要到山南来办事,都要到我宿舍看望我,有时我上班去了,他一人坐在我的床上冲牛奶喝,然后写个字条压在奶瓶底下。文化大革命后期调回唐山邮电局当书记,唐山大地震后不知生死,临走时我也不知道,本应该去送行,至今后悔莫及(如有了解他目前情况的矿友可与编辑联系)。 1965年,矿里“四清”运动结束后,为了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对全矿干部队伍进行了大调整,调出一批、下放一批、提拔一批,我被提为生产队长。那时讲究干部路线是否正确,讲究根子正、思想红。 原一工区穿炮队党支部书记张成山,是河南人,没有文化,苦大仇深,干起工作非常卖力,调到总矿当工会主席,矿工会摊子大、人员多,财权也大,他没有干多久被调出矿另用。原一工区区长康广敏是个工人出身的大学毕业生,调到总矿任总工程师,他实践经验丰富,组织能力较强,后来调到广东矿冶局当局长。那时七二一矿有许多留洋海归、名牌大学毕业生还是普通技术员。 1967年武斗期间,我队同宿舍职工叫曾金郎,患了严重急性黄胆疸炎,延误了最佳医疗时机,住院抢救急需输血,正好我的血型与他血型相同,我和另外两名职工为他各输四百毫升血。那时造反派掌权,回来后,食堂为我们三人烧了一面盆猪肝汤,就算是唯一的营养。没有休息一天,白天上班,晚上还开会。到了第三天,全身无力,光想睡觉,几天后发高烧,得了一次严重肺炎。只休息了三天病假又上班,当年职工体检发现我有可疑是肺病,从此每年均要拍片复查,直到退休后也未定性。 1968年毛主席发表了“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有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里得到解决”最新指示,工区抽我和吴有璋(物探员)负责办学习班,共办了二十六期,每期5~10天,每期学员20人左右,有干部、职工、技术员、下放干部、家属、待业青年,后来我们总结的办学习班经验在地区推广。 1969年,毛主席发表了“七·二○”最新指示,主要内容是“东风吹,战鼓擂,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提出“东风压倒西风”著名论断。为了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当月矿里组织了一次生产大会战。露天工区一天出矿几千吨,运输大队派出200多辆翻斗车拉矿,从露天工区到火车站堆矿场二十多华里,有人统计过,每隔25米就有一辆拉矿车。 回忆自己年轻时,精力充沛、办事效率高,曾在一天内参加了两次会议,值了一个零点班,写了六篇宣传稿件,还写了当天会战总结。那时一天工作量,现在一周也难以完成。 3.山南的生活 当时矿山工作艰苦,生活条件差,抬头就是山,没有公路、班车,工人上下班都是爬山越岭步行,职工住油毛毡房,少数职工家属住在苏联专家住过的铁皮房。食堂、澡堂也是油毛毡房,露天放电影,职工家属吃水都很困难,水质根本不符合标准。后来许多职工利用工余时间,工友之间互相帮忙,自己盖起柴草房居住,大大地缓解了职工的住房困难。 1970年,矿里为了解决家属、小孩的吃粮问题,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江西省出台了一个特殊政策,实行了定销粮户口,粮油、布票供应标准同商品粮户口一样,但是外迁无效,因为其他省没有这种户口制度。当时大部分矿工都是考虑到夫妻分居,农村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借助于定销粮户口政策,将老伴和孩子的户口迁到江西省乐安县落了户,建立了真正的家庭。 4.到仓库当会计 后来工区领导研究决定我到仓库当会计,并规定我每周要写宣传稿件3至5篇,我同意了,我在仓库工作五年,是我人生的最轻松时期。七十年代初,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材料消耗少,进出库单据也少,一个月的工作量我一天就能完成。 要当好一名合格材料员并不容易。各种矿山机械、汽车配件、钢材,有数千种,每个配件的名称、规格型号、用途、单价及放什么位置都要牢记,最好要都能背出来,尤其配件名称,同一个配件名称叫法也不一样,就像人名一样,有小名、大名,还有绰号,都得懂,否则工作就会出差错。仓库人员中,病号多,体弱的多,人手不够时我主动要求替班。 我在材料库工作五年有得有失,得的是图个清闲,我爱值夜班,因夜班事情少,仓库有个木板床,床铺底下有个大电炉,可以睡觉,一个班只出去巡逻几次就行,白天有足够时间干家务;失的是浪费了我五年的宝贵青春,还受过一次重伤,失去了左手大拇指。 1972年4月,有一天我在装电铲滑板上车,滑板如搓板一样大小和形状,大约四五十斤重。我左手大拇指插入螺丝孔内忘记拔出,用力往车上扔,忘记拿出手,当场折断。到医院接指没有成功,被切除。为后来工作和生活带来长期不便,落下终身残疾。 5.重新提笔写作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许多工友到军宣队反映我的情况,要求领导把我调出材料库。当时我不愿意调出,因我对仓库材料和配件也熟悉了,工作很顺手,再说材料库工友也不愿意我走。军宣队领导找我个别谈话,知道我不愿意调出,用激将法对我说:“'四人帮’掌权你愿意干,现在华主席掌权,你却不愿意干,这不是一般思想问题,而是原则立场问题。”当时我吓了一跳,我说既然领导这样讲,我服从组织分配,之后,被分配到邹家山工区政工组当组长。 ●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1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