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来历史沿革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密印寺再次被毁。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慧山海禅师住持密印寺,使寺庙复兴。[4] 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五十年代初期,湖南省人民政府把密印寺列为重点之物保护单位之一。1979年,密印寺开始分期整修。[5]截至2023年,密印寺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内有山门、大殿(万佛殿)、警策殿、选佛场、禅堂、祖堂等建筑。[2] 沩山密印寺 建筑布局密印寺创建一千多年来,历经朝代更迭,屡遭兵火,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万佛殿)、警策殿、选佛场、禅堂、祖堂等,占地共9000多平方米。山门高大庄严,为红色三开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黄色琉璃瓦,中为拱形大门;万佛殿是密印寺内最著名的建筑,高九丈,重檐歇山顶,内外三十八根柱,全为白色,花岗石,金色琉璃瓦顶。墙砖高尺余,每砖模制贴金佛像,共12988尊,镶嵌于四壁,佛像神态肃穆,殿内金光灿烂,令人目眩,实为中国寺院之奇观。 湖南密印寺 主要景点万佛殿主殿万佛殿内墙壁上镶有12988尊佛像,其中有一尊为纯金打造,是佛教寺庙中的一大奇观,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亦曾游学于此。[1] 千手千眼观音文化公园千手千眼观音文化公园 油盐石在密印寺内,有一块“油盐石”。相传,在密印寺建寺之初,寺庙的主建人裴休经常带着家人来寺中小住。有一天,裴休的妻子陈夫人来到寺中短住,偶遇了一位老尼姑,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老尼姑见陈夫人面有愁容,唉声叹气,就问她有什么烦心事。陈夫人说,密印寺尚未彻底完工,她忧心物资不够,油盐不够众人生活所需,会影响寺庙的建设进度。没想到老尼姑让她不要忧心,说自己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老尼姑带着她去了寺庙之中的一块大石旁,只见老尼姑站到石头上,在石头上画了两个圆圈,并且念了几句咒语,石头上突然就出现了碗大的两个洞,油盐从洞中满溢而出。陈夫人正想向那位老尼姑道谢,转身却发现她竟然已经消失无踪,才醒悟过来原来她就是菩萨的化身,前来保佑他们寺庙。这块“油盐石”也真的如同菩萨所说,油盐不断,但是后来寺中有位厨师偷偷盗取油盐为己用,“油盐石”的圆孔就闭合了,再也不生产油盐了。这块神奇的“油盐石”至今仍存与寺内,清代高僧古梅曾为它题诗一首:“住山风味自清严,橡粟孤标在昔瞻。木孔为羹铁作馅,石头谁信有油盐。”[2] 油盐石 来木井修建沩山密印寺需大量木材,周围有用的树几乎砍完,主持为之担忧。这时,来了位苦头陀,毛遂自荐为其化缘解难。主持欣喜万分,遂令爱徒慧同小头陀陪同前往。时过三更,苦头陀将小头陀唤醒,用布蒙其双眼,叮嘱一番,便挟持他腾空而起。 小头陀顿觉身轻如燕,两耳生风。拂晓之前降临到四川佳林江畔一座大庄园之前。进得庄来,只见一家人题库不已,财主独生女儿身患恶疾,四方求医,病情愈来愈严重,现已气息奄奄。苦头僧安慰说:“此病何难?老夫一杯水可也!三天之内即可治愈。”财主磕头称谢。事后,老僧对财主说:“我特来此处有事相求”。遂将建寺化缘之事说了。财主本是个小器之人。念其对女儿的救命之恩,要出点血本也得割舍,答应以山中断了尖的树相送。是夜,仅一个时辰的龙卷风,把大山之中的树尖都吹断了。 分明古木倚蛟宫,谁信沩山与蜀通。 亲到龙潭方广澈,长留一柱砥虚空。 来旨坳几度王香下夙楼,山光直透九重幽。 彤云彩雾呈朝夕,长有皇恩在上头。 回心桥相传沩山密印寺开山始祖灵佑禅师遵师命来沩山开发佛地,弘扬佛法。他孤单一人,住石窟,卧柴薪,饮清泉,食野果,日与猿猴为伍,夜与山月相依,不以为苦。看中毗卢峰之阳,实为法王之地。可此处乃一泥潭深渊,建庙工程浩大。他在此苦度七年,事业进展艰难。于是暗自思忖:我乃无能,更无缘造此大业,不如速回江西仰山禀告师父,另择贤人,以免延误时日。留连数日之后,还是携带行装,离开沩山。他走出百叶坡,刚入祖塔地界,沩溪上一座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架设的石板桥,桥下清清的溪流边有一老阿婆,手持铁棒,在石块上悉心磨擦,灵佑问:“老阿婆磨擦此物,作何用途?”阿婆边磨边答:“磨成绣花针,作缝衣绣花之用。”灵佑大惊:“谈何容易!阿弥陀佛。”老阿婆答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灵佑沉思:尊师委以重任,创建道场,弘扬佛法,而今空手而归,有何颜面?我乃佛门堂堂一僧,还不若老阿婆之恒心,不觉惭愧。遂回心转意,返身回走。回头再看老阿婆却不见踪影,顿时醒悟,知道是菩萨点化,更坚定了信心。回到毗卢峰下,只见无数蜜蜂,遮天蔽日,来来往往衔土填潭,片刻工夫把深渊填平了。 关于回心桥,民间还有一传说。相传灵佑在沩山与猿猴为伴苦受七年,无所建树,欲离沩山。刚入祖塔地界,一群虎豹狼蛇挡去道,龇牙咧嘴,眼射凶光,将灵佑团团围住。灵佑心惊肉跳,汗流浃背。叹曰:“吾命休矣!”转而醒悟:莫非是我动摇信心,众生灵不容么?遂合十对群兽道:“汝等为何阻我去路?若为我有开辟沩山之缘,愿作汝口中之物。”言毕,遂闭目静候。少许,忽听到群兽悉悉生响,灵佑观之,群兽皆匍匐于此,摇头摆尾,胡天皮毛,各自离去。灵佑大悟,速返沩山。有清高僧翼翔诗题《回心桥》为证: 虎蛇交加日,清心满袖归。 至今桥上月,还照昔衣人。 千人锅万人床密印寺建造之时,和尚工匠达千人之众。他们吃住在工地,十分艰辛。六月炎天的一天傍晚,来了位其貌不扬的老僧,径直到伙房化缘求吃,厨司慷慨给予。饱餐之后,他见伙房一字儿排开十口大锅造饭,个个灶眼烈火熊熊,热不可耐。伙夫虽挥汗如雨,仍来回添柴不断。他顿起恻隐之心,来到一口锅前,比比划划,然后对司厨说:“你们如此这般劳作,太辛苦。以后只需用此锅造饭,无论多少人吃都会有的。”司厨虽将信将疑,仍诚意应允道谢。晚上,他与众人挤睡在大青石板上,汗气熏人,惹来裙裙蚊子,嗡嗡乱叫,四处横飞,这老僧常被叮咬,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阿弥陀佛,我还得尽点微薄之力。”他面向南方站立起来,将手中烂蒲扇左右拍打,并念道:“左扇三十里,右扇三十里,蚊儿远远飞,陀二好好睡。”后用食指画了个四方框,形成一张巨床。对众人说:“这床无论多少人都能睡下,更无蚊虫干扰了。”说话间,老僧不见了。众僧知道是仙人相助,伏地叩拜。后来就有千人锅、万人床故事相传。 龙王井现密印寺北侧一里许,至今有口水井清澈如镜,深不可测。井旁立一石碑,碑刻“龙王井”。 建庙之时,工匠众多看,用水量极大,生活用水、施工用水及饮水都在前面小溪里,污染严重。因饮水患病者与日俱增,和尚秉烛烧香求拜上苍庇护。玉皇大帝得其详情,令龙王前来解救。龙王即日来到沩山,化作腰弯背曲、双眼凸出、容貌奇丑的怪老头,求灵祐一口水喝。灵祐亲自恭恭敬敬献上香茶,怪人见水浑浊,遂掷于地;灵祐又递上一杯,复泼于地;灵祐欲解释其由,怪老头摆手道:“大师乃慈祥之人,无须道明。此水有毒,不能饮用,我正为此事而来。”他们来到寺后一个地方,怪老头用拐杖在地面画了个“井”字,用拐杖向“井”字中心捅去,只见一缕金光冲起,随之一声巨响,“井”字内的土徐徐下榻,直到深不可测。灵祐正惊奇间,怪老头纵深跳入井中不见踪影,却有清泉直涌。后众人饮用此水,精神极佳,百病皆除,长供寺庙饮用。清代高僧浩澈《龙王井》诗曰: 绿流深处喷青莲,一脉香流透碧天。 短策笑看崖壑冷,白云飞处引龙涎。 白果含檀交通信息历史文化人物地位密印寺传承法系是沩仰宗的发祥地,其宗风在中国佛教史上独树一帜,法嗣源远流长。 大殿之后的警策殿得名于开山祖师灵佑禅师所著《沩山警策》,现与《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为佛教三经,是入门佛教徒必修功课。 名人轶事与毛泽东 1917年暑假,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偕同萧子升走出书斋,漫游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他俩一把雨伞,一个布包,剃发光头,从长沙出发,先行前往沙田何叔衡家中,后慕名拜访密印寺,在黄昏时分,二人来到了密印寺山门。二人对门口小沙弥说:“我们是为乞讨而来的。”小沙弥说:“乞讨与佛门本来就是一回事。”便让进寺院。二人提出要谒[yè]见方丈,小沙弥见是求乞的,便婉言拒绝。毛萧二人递进名帖后,主持见“毛”字寥寥数笔却占三格,“萧”字洋洋上十笔却拘于一格,认定毛泽东非同凡人,破例接见,并开素筵共进晚餐。两人纵论深谈了两天三夜,毛泽东也由密印寺之行感悟:“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还曾感触深厚的谈及此事,1956年,毛泽东亲嘱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起来。”从密印寺山门进入,正对面的一座大殿就是万佛殿,说是万佛殿,其实殿内佛像何止一万。大殿四壁镶嵌12988尊佛像,堪称天下寺庙独一无二的今古奇观,正在申报吉尼斯记录和世界文化遗产。据说在这众多的佛像中,有一尊佛像是纯金打造(另说十尊),若能辨认出来则因缘殊胜五福加身。相传毛泽东留宿密印寺时曾有缘指认出来,冥冥中深藏玄机。 与刘少奇 1918年9月,另一位伟人刘少奇随笃信佛学的族叔同游密印寺,万佛殿之雄伟神奇,令青年刘少奇赞叹不已。 与法海 据《金山寺志》记载,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并由时任潭州(长沙一带)观察使的父亲亲自送往湖南沩山去修行【据宁乡沩山寺记载: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时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境内)。时皇子得恶疾,看尽名医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灵佑禅师为他的儿子赐号“法海”。】,拜在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为弟子。古来禅林的说法,裴文德剃度时获赐法名“法海”,人称法海禅师。剃度以后,其师灵佑禅师日日命其苦行,前后为常住劈柴有近三年时间,又为常住五百余僧众运送生活用水近三年时间。有时实在辛苦,也会略动念头。一次,他大汗淋漓地担着水桶自语:“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这一语之下,每一餐大众吃完饭都肚子不舒服,饮食不能消化。师父灵佑禅师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法海禅师每日来身边小参时,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从此,大众腹中隔阂即完全解除。法海禅师深感惭愧,即收摄身心,苦行服务大众僧。 禅师的胞姐曾因挂念亲弟弟,远道由都城往湖南地方看望弟弟。不忍法海禅师长途往来运水的折腾,乃向寺院施舍脂粉钱,为常住修建了工程浩大的饮水磵[jiàn],当地民众美其名曰“美女磵”,从此解决了沩山全山大众长途搬运生活用水的困难,直到今天,这条饮水间的磵石还依稀存在。造磵通水的相关公案,在禅宗丛林传为佳话。 在寺院完工以前,禅师一直在金山寺侧的一个山洞中禅修,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禅窟,是颇有影响的'法海禅师禅修洞’。经过漫长的艰苦创建,金山禅寺最后圆满建成,成为江南地区佛教界最大的禅宗丛林,名震古今。法海禅师也被亲切地称作金山寺的“开山裴祖”。 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 烧香换水要殷勤,佛殿僧堂勤扫拭。 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 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 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 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 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 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 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 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 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 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又偈: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 |
|
来自: 新用户9958497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