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道自己要什么还能讲清楚,AI就很难再编瞎话糊弄你,而是为你所用

 思维观察员 2025-05-08 发布于广东

行政小张用AI帮老板安排行程,输入指令“订下周去北京的机票酒店”,结果AI订了早上6点的红眼航班,酒店离会议地点30公里。

只因小张没注明“老板讨厌早起”、“酒店离会场步行不超过20分钟”、“会场位置在XXX”

你以为的“常识”,对AI来说可能全是黑洞。你不说,它就不懂。

王姐让AI设计“健康减脂餐”,结果连吃三天水煮鸡胸配西蓝花,全家人集体便秘。后来发现,AI根本没考虑老人消化功能和孩子挑食习惯。  

AI不会主动问“家里有没有小孩/'三高’老人”,只会执行冷冰冰的指令。

小王用AI整理差旅发票,输入“按公司要求分类”。结果把高铁票归为“交通费”、把出租车票归为“市内交通”——而公司规定必须合并为“差旅交通”…

小王没说清,报销单被连退三次,险些错过截止日。

AI不懂每个公司的“具体要求”,关键细节必须说透。

用AI时千万别认为它会读心术-我不说它也懂,否则一定闹笑话。

------------

某互联网公司做过实验:两组员工用AI写活动方案。  

  • A组指令:“双十一促销方案”——其他的啥也没说,默认AI会懂。  

  • B组指令:“面向上班族的美妆个护促销,预算50万,需结合小红书爆款笔记形式”——相对具体。

结果B组方案通过率是A组的3倍,转化率高出47%。

你想清楚了需求,也能对AI和盘托出——不用它猜,它给你的回复就更符合预期。

这也验证了人机交互的3条铁律:  

  • AI直接反映思考。你思考颗粒度越细它给的越具体。  

  • 模糊需求=必然翻车。你不知道要什么,它自然瞎给。  

  • 提问决定答案。会提问比会回答重要100倍。  

就像让外卖小哥送餐,只说“送到XX小区”注定得饿着肚子跑门卫处去取,但说清“XX小区3号楼2单元1901,放门口鞋柜”,到时你开门拿进来就能吃。

那要怎样才能用好AI?

------------

三招秒变“AI使用大师”。

第一招:场景化提问——给需求装上GPS

❌ 错误示范:“写民宿推广文案”  

✅ 正确操作:  

我是xxx新开业的亲子民宿老板,现在需要做线上推广,请你结合我提供的信息和要求帮我创作推广文案。  

目标客群:3-10岁孩子的上海中产家庭。 

核心卖点:200㎡星空露台+儿童考古沙坑。  

要规避:不提价格敏感词,侧重情感价值。

场景越明确,需求越具体,AI创作的内容越符合要求。

第二招:三明治提问——防止AI胡扯  

  • 顶层锁边界 | 用一句话框死它回答的范围。

“目标群体是3~10岁孩子的上海家庭”

  • 中间建框架 | 指定结构化思考路径

“用'黄金圈法则’做介绍推广,突出之所以选择我的价值”

  • 底层加验证 |设置交叉检验机制

“请对比同类服务的差异”

通过提问让AI更清晰地知道它该做什么,该从哪个方向思考…

第三招:人机验证——建立“人工审核”防线  

用数据打假:发现AI报告显示“客户满意度98%”,调取客服录音核实发现大量投诉,原来AI把“已回访”默认成了“满意”。  

防歧义诱导:广州阿婆让AI用粤语解释“理财保险”,才发现所谓“保本”实际是“80岁后才能取本金”。你理解的≠它定义的。 

会校验童言:AI生成《我的妈妈》范文,孩子看后困惑“为什么AI妈妈天天做瑜伽?我妈妈只会熬夜刷手机?”理想化状态≠实际状态。 

------------

要想AI真正的为我所用,就得在实际中时时刻刻训练自己。

下次使唤AI前,最好先花1分钟弄清这三个问:  

1. 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是要“写文案”,还是要“写打动35岁焦虑宝妈的文案”……

2. 有哪些必须说清的隐藏条件?

“孩子爸爸常出差”、“家里老人不会用智能家电”…是不是告诉了AI?

3. 怎么验证AI没在鬼扯?

起码抓3个信息来源进行对比,抽查原始数据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它瞎编的。  

当机器能1秒读完百万字文献时,人类最值钱的能力,是把混沌现实翻译成精准指令的能力——这才是智能时代真正的铁饭碗。

要想高效使用AI,必须得想清楚需求并且能清晰地表达,这考验的正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