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是忠骨不自由:中华帝制对高级人才的浪费

 唐宋自在鸟 2025-05-08
图片

一直对身处的广州之丰厚历史渊源和名胜古迹很是满足,也对有相同内涵又不乏精致气质的上海很是向往,然而和杭州一对比就弱了。因为杭州是“水做的骨肉,灵气逼人”。

怎么细说那种感觉呢?安意如的这段描写深刻在我心中:“一直勇于承认自己是南方人,内心虚荣。这得多亏古人打下的好底子,他们如在江南水乡这张宣纸上着了好颜色,使得我们千年不败。南方女子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柳腰摆裙儿荡,容颜娇媚情致婉转;想起岸柳依依,水边人家升起炊烟,暮霭烟暝中有一叶扁舟破水而来,那孤帆远影渐渐清晰,心里欢喜明亮。北方女子也能干,也持家有道,可那是不一样的干净爽洁,好比一个是水泽,一个是干地。单拿做菜来说,南方女子就打骨子里精细,不怕烦琐。水葱和豆花也能调理得明艳照人,也做汤,可绝少不管不顾地乱炖。又煲又熬,三三七七摆布停当,如良帅调兵遣将。”

图片

其实杭州的灵气逼人绝不仅仅局限于女性,更包括千百年来的文人骚客。此行“大家谈”游学带队朱瑾老师也是一位文人,如同一支毛笔,在纸上渲染开来,带我们走入如诗如画的杭州景色和人文荟萃的文化氛围。

图片

图片

图片朱瑾:作家、杭州史研究者。1972年出生于杭州,生长于杭州。90年代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从事媒体相关工作二十多年,曾在杭州日报、下沙杂志编辑部任职,担任过新华社上海分社内容总监。2007年开始在杭州日报城记版发表有关城市记忆的文章《马一浮的杭州麟爪》,并于西湖副刊刊登上海-杭州“双城记”的城市专栏,同时发表虚构类短篇作品《巴别大厦》《城市潜水艇》等。著有小说集《梦得》,是《杭州的街区》一书的主要撰稿人。目前在“城市秘密”公众号撰写吴山、西湖、下沙、杭钢、西泠印社、杭州大学等系列文章,探颐索隐,感觉并想象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虚构与非虚构的读写之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认识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我们共同的生活世界。

图片

“大独必群”是章太炎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个体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必须融入群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我和闺蜜蝴蝶算上此行,是第三次参加“大家谈”游学团。带队老师都是专家学者,主要促使我们增长了许多历史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朱瑾老师的文人范儿对于我们这种“文中”(相比较于“文青”概念)来说,特别有亲和力和共同语言。

图片

游学团原定日程是三天两晚,我们有三位又多逗留了两天,并邀请朱老师陪了我们一天。我们从“纯真年代”书店开始,走过北山街、葛岭路,一步一景,一个名人居所和故人故事,让人应接不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伴着西湖美景,就文史哲话题,我们相谈甚欢,朱老师博览群书,文人轶事,名言锦句信手拈来,让我们在知识面的广度和认知的维度上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升,真是“不亦说乎”!

●杭州地理概念


“一只脚踏进水凼里”(内容复制粘贴老师的第一晚的讲座)

图片

这是朱老师自己画的地图,形象展现杭州地貌。

杭州的“老市长”苏东坡曾经在《六井记》里说过:运河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也就是说,凡是今天杭州的平地,都是以前钱塘江的地盘。曾经沧海几千年,杭州到底从钱塘江围垦了多少土地出来呢?用一句杭州话讲,就是“一只脚踏时水汪凼里”。

一只右脚,上头大,下头小,左边脚弯进去的地方是西湖,脚跟就是隋朝的州治和南宋的皇城,所谓“立稳脚跟”。脚上头是武林内,杭州也叫武林;脚右侧五大城内:艮山门,庆青门,清泰门,望江门,侯潮门,脚左侧西湖那里三个城内: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最后一个就在脚跟那里,叫凤山门。这是杭州明清时侯的格局。

当杭州这只“脚”还没形成的时候,就是一个汪洋里的山中小县。隋朝杭州建州治,大运河从北京通到了杭州,才有杭州这个名字。杭州得名余杭,余,是一个发语词。杭,即航。

图片

◆发家靠钱镠

杭州开始并不出名,发家靠钱镠。当时钱塘江把浙江分为浙西浙东两路,浙西“吴”的中心在苏州,浙东“越”的中心在金华,而临安起兵的钱镠后来把两浙给合并成了吴越国,那么杭州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中心。

图片

◆实用靠李泌

杭州的地下水本来是咸的,唐代刺史李泌凿了六井,把西湖的水引出来饮用,如今还留有相国井在解放路和浣纱路口那里。最早的居民也就在城南。后来井水能用了,西湖就成了一个观赏湖,实用功能转成了审美价值,唐以后的文人墨客都开始题咏西湖。

图片

◆扬名立万靠“白”“苏”

西湖的发家是靠了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大诗人。西湖有一条白堤,一条苏堤,这两位“市长”在任期间,又是疏浚西湖,又是给西湖打广告。一下子把西湖就推出去了。西湖本身是一个潟(xì)湖(海湾外侧因泥沙堆积形成的封闭水域,主要依赖河流、潮汐和波浪带来的泥沙,最终隔离出海湾。),泥沙慢慢淤塞堵断而成。现在还是一样,如果你几十年不挖西湖的泥,那么西湖就会变成西溪湿地了。所以像苏堤,阮公墩都是西湖挖上来的泥堆起来的。今天从西湖挖出来的泥被堆到玉皇山脚下江洋畈,已经成了一个生态公园了。

图片

●杭州人文荟萃

我早就感叹过南粤之地“诗家不幸岭南幸”,不是史上韩愈、苏轼这等大家当初被贬谪到此,洋洋南粤怎么可能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然而对比贬谪南粤的凤毛麟角,在杭州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如过江之鲫,人文气息和艺术风骨如同三月馥郁芬芳春的气息,令人流连忘返。怪不得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来人间仙境就是杭州,历史上各有着墨的风流人物,死后亦争相葬于西湖湖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是忠骨不自由”


西湖边葬了许多名人,岳王庙、苏小小墓、武松墓、秋瑾墓、章太炎墓、张苍水墓……

图片

岳坟在杭州是一个地标和象征。西湖后来的名人墓都以岳飞作为坐标展开。

明代的于谦葬在了三台山。于谦是成功的岳飞。他文武双全,他主张把英宗皇帝接回来,为代宗不容。12岁就写出《石灰吟》,这首诗成了他一生写照,一语成谶。






图片


后又有明末抗清的张苍水,成就“西湖三雄”。

图片

图片





章太炎先生因生前敬慕张苍水,表示“生不同辰,死当邻穴”,又觉得和于谦墓、岳飞墓可以遥望,就想葬在花港对面。1956年,太炎先生故去二十年后,他的灵柩从苏州迁到张苍水墓旁。

图片

秋瑾遗愿想葬在西湖边岳飞墓旁边,她的金兰姐妹几经周折才满足她的心愿(秋瑾墓始葬于绍兴府城外乱坟岗,后迁移到西湖)。


“西湖三雄”加上秋瑾,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的精英,但都遭受了非正常死亡的命运,中华帝制对于高级人才的浪费惊人。对待高级人才的态度,就是一个时代政治的晴雨表。

图片

“主战派”和“议和派”孰是孰非?岳飞作为前者,后世一直被传颂为民族英雄,有学员问李清照有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此气节的词人为什么不为岳飞发声呢?

朱老师答,宋朝对于岳飞和苏轼的态度可以看出其重文轻武的国策方针。李清照作为士大夫家族成员,可能没有高看当朝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武将。吕思勉曾经对岳飞和秦桧的正反面形象提出质疑,遭到民国政府的禁止。

钱王祠曾经有一块苏东坡写给朝廷的《表忠观碑》,要求给钱王修祠堂表功绩的一块碑。因为钱镠有一条遗嘱,无论中原政权怎么变,要服“大归顺”。这样就造成后来孙子钱俶“纳土归宋”的大事件。如此议和投降,保杭州一方水土百姓平安,在大宋来看视为忠骨。钱王子孙就处理得很好,因为事先有契约,所以西方契约制很重要。

图片

我们想象古人生得壮烈,“死如秋叶之静美”,结果并不尽然。1964年,为了“扫除腐朽反动的思想影响,改变与'鬼’为邻的不合理现象”,孤山和西泠桥附近坐落着三十多座名人墓冢被集体迁至鸡笼山马坡岭脚下“过集体生活”。原来是“青山有幸埋忠骨,死去原知万事空。岂意青山葬不安,最是忠骨不自由。”(以上内容摘自朱老师讲座《最是忠骨不自由》)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一直以来的“读城”和“游学”,增长很多历史知识已经让我们很窃喜,得到一些开阔思维的助力更是锦上添花,当朱老师讲座中提到唯物论是从物的角度看世界,人就没地位了;唯心论是从人的角度看世界,更重视人性。

图片

要像陈寅恪、木心一样有风骨的人一样,实践尼采所说的:“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在在司徒雷登故居,朱老师谈到宗教与生死的话题,他引用陶渊明《形影神三首》中《神释》的一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类似庄生化蝶,总结了中国古代文人生死观的豁达。

图片

虽然此行只有三天两晚的时间,可是我却得到这样的认知提升,已经很满足了,没想到杭州之旅给予我们的馈赠还要更多——朱老师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他刚好有一天时间的空隙可以陪我们“三仙女”再走走。

图片

图片

我虽喜撰文,对于较生疏的人却比较讷言。初次见面,席间听说朱老师在大学里因为读了米兰.昆德拉的《玩笑》而改变了正规的意识和人生的态度大一我还是个好学生,拿奖学金。自从看了《玩笑》之后,我就成了个坏学生,考试不及格,在西湖边的落叶上一坐,一本本看外国文学:加缪、萨特......

巧的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是我阅读的一个分水岭,感觉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好多。朱老师听说我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表示也是同道中人。我们邀约朱老师一起自助游的这天,从宝石山的“纯真年代”书店开始。老师特意带来了两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

图片

朱老师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写作方法是一个人分裂成很多个人的人格分裂式写法,这叫复调写法。这种写法前无古人。托翁写安娜死是作品战胜了作者的写法。福克纳也有复调写法,笔调不一样。世故的语言。从自己角度叙述自己的家族故事。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从“坏人”公爵角度看出1860年年轻人的软肋和虚荣。

图片


我问朱老师,为什么有时候像我这样的“文中”平时看的书也蛮深刻的,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又比较显浅和眼高手低呢?

朱老师说,至少要保持“眼高”才有可能继续抬高手臂,所以还是要加油啊!

我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比如《白痴》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就一直在思考善与恶的对峙中,善和纯真的人如何保护自己,并对他们宁愿受伤害亦勇往直前懊恼和抱憾不已。朱老师一语道破天机,让我醍醐灌顶,原来作者一直探讨的至善的形象,其实是耶稣。

朱老师力荐伯纳德·威廉斯的《真理与真诚》,科学追求真理,伦理追求真诚。 哲学里提出“真诚”的概念让我两眼放光,对世界充满希望。

游学途中遇见“真诚”的良师益友亦让我目生光芒,我仿佛听见那句“要有光……”

……

图片

朱老师博闻强记,信手拈来,我们根本记不过来……蝴蝶是手机速记快手,有随手记“金句”的好习惯,摘选其记录如下:

1.西泠印社是杭州的石头记,每块石头都有故事。

2.我有二老,一个是老妈(在杭州),一个是老婆(在上海)。

3.再苦不能苦老干部。

4.赵构在杭州口碑很好,被称为小康王,杭州土地庙供奉他和皇后。他活到81岁,皇帝长寿者至少证明政局平稳,并且他经历过靖康之难,宁愿用一个县的收入给金纳税换取南宋平安。

5.叶辛特别善于讲故事。叶辛说自己每天写3000字,一年中除去65天不写之外,每年就有30万字。后来王安忆也说过类似的话,说自己每天9点半就开始写,像个纺织工。

6.文官不爱财,武官不爱死,就天下太平。

7.黄宾虹自评画:浑厚华滋。

8.“离岸革命家”孙中山。

9.吴昌硕临秦统一文字前战国前文字大篆,左低右高。章太炎篆书。左边,草字头下一个“到”,同“倬”,“大”意;右边“汉”字,合起来“大汉”。章“吾寓称倬汉”,他是民族主义者,主张种族革命,推翻满清。“膏蘭室”,章太炎号“膏蘭室主人”。他是“时代身上的一只牛虻”,看谁都不顺眼(苏格拉底被关进监牢。受审时说:“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10.贾樟柯拍摄了《山河故人》——山河和故人这两样东西,移民国外最难割舍。明末抗清将领张苍水临刑时,抬头遥望,长叹“好山色”,即割舍不下山河与故人。拒绝下跪受戮,“坐而受刃”。

11.于谦是成功的岳飞。他文武双全,12岁就写出《石灰吟》,一语成谶。这首诗成了他一生写照。他主张把英宗皇帝接回来,为代宗不容。但钱王子孙就处理得很好,因为事先有契约,所以西方契约制很重要。

12.以前是“我思故我在”,现在说“我错故我在”。人是在错误中学习成长。

13.眼高手低正常,没有手高眼低的。如果眼低的话,手就更低了。

14.年长后读孔子。孔子喜欢颜回。还有一个原因,主要是“不迁怒,不二过”。这很难做到。

15.喜欢邓晓芒研究康德,不喜欢刘晓峰关于前现代和后现代说法。

16.胡兰成作品《山河岁月》《今生今世》文字很好,是因为没有经过五四的熏陶。

17.一个能自嘲的人别人无法批评。钱钟书写的《围城》方鸿渐就是这样,钱钟书假如能继续写下去,大概率能得诺奖。

18.看经的比较老实,看史的学厚黑学。

19.“众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用陶渊明的诗句看待死亡,类似庄生化蝶。海德格尔也说过类似的话。

20.年鉴学派写中世纪不一样。突出历史的连续性和日常性。没有中世纪就没有文艺复兴。如何看待天和地。我们在地看天都是风云突变,但是在地看地是连续的。

21.老外说改开看两样东西,一是看大熊猫,一是看钱钟书(杨绛是天真守护者)。

22.马尔克斯在《霍乱时代的爱情》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再写出《百年孤独》。没有一个作家做到,多数作家诺奖之后就走下坡路了。从马孔多这个小村庄写百年沧桑。最后一部马尔克斯写《苦妓回忆录》致敬川端康成的《睡美人》,70老男人想和处女做爱,死于做爱认为很美,他追求美感。白先勇写的《孽子》,作家是探索人的可能性。胡兰成说爱情是一场瘟疫。福柯追求可能性知行合一,他写作也同性恋。因为再写也无法超越托尔斯泰。日本小说是可能性的饱满感。

23.孔子五十以后从事教育:春服既成……就是讲游学。

24.张岱的《夜行船》,天南海北,天下学问。天下学问夜行船,就是比喻晚上讲课。

25.始作俑者终无后乎?

26.福柯关于权力的比喻,典狱长在监狱顶端仿佛掌握所有权力,但他也被权力所限制不自由。

27.文学追求美,哲学追求超验,历史追求真。前两者读多了会飘,读历史能把你拉回来。

28.中国历史有两面镜子。资治通鉴是面镜子,风月宝鉴也是镜子,反面都是哭。我从资治通鉴其实看到了皇帝的命运,除去钱王、小康王活到81岁,乾隆活到88岁,皇帝平均年龄才33岁。五代十国在钱穆笔下是最黑暗的,但其实是上层残酷,但老百姓生活并不残酷。资治通鉴里的五代十国挺好,有瓷器秘色瓷。

29.《四季随笔》英国作家乔治作品,是他想象晚年得到2000磅遗产而写,散文一流。读感如木心形容赤脚在沙滩行走特别妥帖。我觉得如婴儿脚在身上踩。每天醒来读一小时英文版。他也是50岁写的,那是英国最好时候。

30.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成名太早很烦恼,后去意大利休养2年以后写了换妻题材的小说,无法想象他那时就写出那样主题的小说。

31.有人读书是学以致用,我读书为了刚愎自用。马一浮就是刚愎自用。陈嘉映说人家问世界上读书有什么用,读书那么好啊为啥不去读!无用之大用。

32.才学指才华用尽之后重新学。王小波就是这样,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在匹滋堡听了许倬云的课后写出了《红拂夜奔》。

33.欲望很多,食欲啊,性欲都是,但这些动物也有。最高级的是被需要的欲望,即欲望的欲望,或者说是需要被需要。

34.我们的技术是AI的,但我们的观念是前现代的。

35.科学追求真理,伦理追求真诚。真理与真诚,因为真把科学和伦理联系起来了。

36.王家珍提倡重读胡塞尔。顾准、木心、王小波、杨绛这些人经历了文哥就像太上老君炼丹炉里出来的,他们的书值得读。顾准的书是皮肉熬出的真理,他当初也是理想主义者,他说当初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怎么会走向反面——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资本主义跟希腊有关系。他死的时候只有学生吴敬琏去看他。

37.胡兰成说英雄美人都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是你不想做而成的。

38.年轻人用时间换钱,我不需要。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

......

以上记录也只是杯水车薪,“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因为相谈甚欢的缘由,朱老师知识的输出量太多了,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知识大爆炸。当然朱老师谦逊地说他也是跟着老师在学习,“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不同层次的人都是知识的搬运工,站在高层次无私地将知识捣碎馈喂下一个层级的“搬运工”,促进整个社会认知的提升,其功德无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