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野43军朝鲜族师第156师的历史溯源

 虛怀若谷 2025-05-08

1948年1月18日,东满(吉林)军区,以吉东军分区前指机构为基础,在九台县组建东北野战军独立第6师。下辖第16团、第17团、第18团。全师一万二千余人,朝鲜族战士占40%。师长邓克明、政委钟人仿,副师长全宇(朝鲜族)、马逸飞,副政委祝世凤,参谋长刘甦,政治部主任江学彬。

图片

第16团,由原朝鲜义勇军五支队为骨干组建的吉林军区延边军分区警备1旅2团(金光侠部)改编的吉林军区吉东军分区独立第3团组建。

1945年9月18日,原东北抗联远东88步兵旅2营政治营长姜信泰(姜健)奉命率领抗联延边分遣队33人到伪满洲国间岛省会(延吉)地区组建政权,发展革命武装。

1946年7月,姜信泰奉命回朝鲜,后被任命为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

早在8月26日,延边人全允弼、朴根植、严君燮等,在龙井组织了延边第一支人民武装——龙井别动队。姜信泰将别动队扩编为延吉警备大队,约120人,后扩编为延吉军分区警备营。10月20日成立延边警备司令部,并派人到各县扩充延边警备部队,到10月底在龙井、汪清、和龙分别编成三个团,龙井一团团长朴洛权,汪清二团团长崔明锡,和龙三团团长朴根植,警备区兵力达七千多人,有五千多支步枪、两百挺机关枪。

图片

1945年11月,中共中央派到东北来的干部团到达长春,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根据东北局决定,派雍文涛等三十三名干部和警卫人员到延边。11月15日,雍文涛宣布建立中共延边地方委员会,由雍文涛、姜信泰(即姜健)、朴一禹等七人组成,雍文涛任书记。23日,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延边军分区,姜信泰任司令员,雍文涛任政治委员,统一组织领导延边的建军工作和剿匪斗争。

1946年1月,抵达延边地区的延安八路军干部大队唐天际、孔石泉、袁克服受命组建吉东分省委,省委书记唐天际,并将延边军分区升级为吉东军分区,仍由姜信泰任司令员,李益星任参谋长,唐天际任政委,孔石泉、袁克服任副政委。唐天际又下令从各县保安团抽出一个连,与八道河子组建的朝鲜族独立营新组建了军分区警备团。

1945年11月,由原太行山朝鲜革命军政学校的干部、学生组成的朝鲜义勇军李益星部,在沈阳组建华北义勇军第五支队,支队长李益星,政委由义勇军副司令员朴一禹兼任,参谋长全宇,12月初,在参谋长全宇(朝鲜族)率领下进入延吉。

姜信泰按照全宇的建议,将义勇军第五支队一中队与延吉警备营合编为吉东军分区十六团(团长朴洛权),后改称吉东军分区警备一团(1946年2月,吉东军分区警备一团调入新组建的吉林军区24旅为70团,5月又调回警一旅为一团),团部驻扎在延吉。五支队二中队与明月沟警备营合编为吉东军分区义勇军十五团,后改称吉东军区警备二团,团部驻扎在明月沟,团长南昌洙、政委全宇。

1946年3月底,以朝鲜义勇军第5支队为骨干与当地新建立的4个警备团扩编为吉东军区警备第一旅,旅长金光侠。辖警1、2、3团,兵力6000余人。其中16团为1团,吉东军分区警备团为3团。

义勇军15团与汪清二团于3月29日在天桥岭镇合并为延边军分区警备一旅2团,辖1营、2营、3营(全部是朝鲜族),团长由吉东军分区参谋长李平野兼任,副团长由军区副参谋长全宇(朝鲜族)兼任,副团长池炳学(朝鲜族)。1947年初,警备一旅2团在额穆县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分区独立3团。

第17团,由原吉林军区吉东军分区警备2旅5团(邓克明部)改称的吉林军区吉东军分区独立第6团组建。

1945年8月17日,我军被俘人员,辽宁鞍山钢厂矿山的劳工“特殊矿工”崔喜峰(原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侦察参谋,情报站站长,1941年在冀中被俘后发配东北做劳工)组织建立了鞍山最早的人民武装,东北人民自卫军鞍山保安第一旅。9月中旬,冀热辽第十六军分区派王英到第一旅任参谋长,何佩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旅下辖695-699共5个团,人员以“特殊矿工”和失业工人为主,全旅约6000余人。

10月13日,东北人民自卫军总部将鞍山保安第一旅改编为冀热辽第十六军分区73团。改编以698团为基础,从全旅抽调补充了部分人员。73团团长崔喜峰,政委李耀奎,副政委文光德,参谋长王英,副参谋长张罗,政治部主任张健民,副主任何佩。下辖3个营,一营、二营、三营。全团2000多人,仍以矿工和被俘军人为主,多为汉族和部分朝鲜族人。

1945年8月24日,由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曹里怀和21团团长刘甦带领21团执行绝密护送任务,部队改番号为“九二五先遣队”。10月28日,21团护送林彪、肖劲光等八路军高级将领到达辽宁海龙镇,任务完成后,改由原八路军教导四旅旅长邓克明带领前往鞍山组建直属东总的独立25旅,邓克明任旅长兼政委。

10月底,73团与冀鲁豫军区21团和营口冀热辽第十六分区72团,以及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抽调的班长以上干部组成的架子团合编为25旅。架子团人员作为骨干被分散安排到了旅部、21团和73团。旅长邓克明,副旅长崔喜峰兼73团团长(因病未到任),政治部代主任张国震,参谋长阙跃华,副参谋长陈福章。下辖冀鲁豫21团、冀热辽第十六军分区73团和72团(该团在营口执行任务,一直未归建)。

1946年1月,部队在朝阳镇休整期间,东总调整了25旅旅、团两级领导班子,袁克服、吴恒夫、陈发洪分别任25旅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江贤如(儒)任73团代理团长。

1月14日,东总决定直辖25旅分散在敦化地区,划归吉辽(东满)军区,改编为吉东军分区警备二旅,21团改为4团,73团改为5团。旅长邓克明,政委袁克服,参谋长吴恒夫,政治部主任陈发洪,副主任张国震。下属4团、5团,共计三千多人。5团团长江贤如(儒),副政委文光德,政治处主任张健民,副参谋长张罗,政治处副主任何佩。

1946年4月,吉东警备二旅按三三制配齐了三个团建制,下辖4、5、6三个团,其中6团是3月由和龙县三团(朴根植任团长)划补过来的。6团在额穆县刚完成数月整训后正赶上上级要求各县建立警卫团,就决定撤销了6团,改为额穆县警卫团,团长肖茂荣,政委方明(县委书记),原团长朴根植调回延吉,其中该团有少部分人员充实了旅部和安图县警卫大队,抽调了一个营划给了5团三营。1947年7月,警备二旅5团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分区独立6团。

第18团,由原吉林军区吉南军分区24旅71团(王效明部)改称的吉南军分区71团组建。

1945年8月,随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抗联干部,远东国际88旅二营营长王效明8月27日到达吉林市,被指定为吉林地区负责人,在吉林同八路军359旅干部颜德明奉命组建了一支由我党领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武装,吉林保安总队,下辖三个总队(独立团),他从东北挺进纵队(万毅部队)中挑选一个排的骨干安排充实吉林保安总队并担任各级干部。

一总队,由长春地下党负责人刘健民在吉长招收的失业工人及青年知识分子2000余人,组成了吉长保安部队(吉长独立团)(1946年2月调拨吉林军区第23旅为68团,6月调回24旅为70团)。

二总队,原东北抗联第五军周保中部队的基层指挥员齐连升,受命在长春、伊通、双阳等地扩军组建起来的一千多人的保安部队伊通独立团,共十五个连。团长齐连生、政委张胜明。

三总队,由进军东北的359旅南下二支队先遣队干部,原七一九团一营长颜德明受命在吉林永吉县组建了1300余人的永吉保安部队永吉独立一团。

图片

1945年11月,王效明以吉林保安总队为基础组建了吉林军区第24旅,下辖70团(团长刘健民,政委刘春光)、71团(团长齐连升,政委夏荩卿1947年牺牲,后由张开进接替)、72团(团长颜德明,政委段竞)。

同年12月,吉林(东满)军区永吉(吉南)军分区成立,王效明任司令员并兼任24旅旅长,政委袁任远,副司令员蒋克诚,参谋长康干生。下辖24旅和9个县的保安团。1946年底,70团和72团因减员过多合并改编成一个团,称70团,颜德明为团长。72团番号由桦甸保安团(朝鲜义勇军三支队)改编后继承。71团番号未变。

1948年11月,独立第6师转隶第四野战军43军建制,番号改为第156师,师长邓克明、政委钟人仿后祝世凤、副师长马逸飞后全宇、副政委祝世凤后江学彬、参谋长刘甦、政治部主任江学彬后张国震、副主任马运海。所辖第16、17、18团,分别改称第466、467、468团。

图片

466团团长李平野、后董崇彬、政委全宇、后张辉,副团长池炳学(朝鲜族),副政委高永诚,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崔采、后杨根(朝鲜族),参谋长曾贤柱。

图片

467团团长朴根值、政委彭世胜、副团长刘奇、参谋长张鄂、政治处主任李一红。

468团团长苏连才、政委朱国栋、副政委周益宽、参谋长陈坚石、政治主任易轮。

该师先后参加围困长春、解放沈阳、平津战役和进军华中南。

1949年2月27日,43军156师作为四野先遣兵团左翼南下作战。5月14日0时前,43军156师进袭堵城、团风,第466团董崇彬团长率领3营打响了第四野战军渡江战役第一枪,经过近6个小时激战,解放团风并缴获船只400余艘,其中大型木船48只。5月15日傍晚,466团乘船经叶路洲强渡长江。之后部队追击国民党南逃军队进入江西。

1949年5月21日,156师划归江西军区,兵分两路进军南昌市、九江市。6月8日,156师接替南昌市、九江市卫戍任务。

6月16日,成立南昌军分区(156师兼),邓克明任司令员,白栋材任政委。

6月25日,以468团为基础成立九江军分区,156师政委祝世凤任司令员兼政委。部队开始在江西境内剿匪。

1950年2月8日,奉中央军委命令,156师朝鲜籍官兵接受新任务,由副师长全宇率该师朝鲜族官兵4407人北上河南郑州集结,奉命组成独立第15师。师长全宇、参谋长池炳学(原第466团副团长)、政治部主任杨根(原第466团政治部主任),后该师又吸收了四野其他几个师的朝鲜族官兵。全师下辖4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和工兵营、通讯营、反坦克营、警卫营、野战医院。全师1.58万人,步枪1.2万支,轻机枪440挺,重机枪180挺,手枪120支,迫击炮132门,反坦克炮72门,105榴弹炮36门。

该师于1950年4月18日,携带全部武器装备抵达朝鲜元山,编为朝鲜人民军第12步兵师,下辖第30、第31、第32步兵联队和1个炮兵联队。

1952年4月,南昌军分区机关司、政、供、卫(原156师师部)及直属队,江西军区暂编3团2营(1950年10月,重新组建的466团2营,营长李林夫,教导员傅永魁、副教导员刘宝臣)共计1300余人,奉命开赴广东湛江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司令员邓克明)第二师(师长吴文华,政委江学彬,副政委陈文高,参谋长王伟)师部机关及直属队,暂编3团2营改编为林业工程第二师警卫营。

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雷州半岛,北纬17度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新中国橡胶垦殖事业。1954年4月,林二师转为高雷垦殖局、粤西垦殖局、粤西农垦局、湛江农垦局。

致敬英勇无畏的四野子弟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