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练成直板正胶的“一招鲜”

 仁和堂老军医 2025-05-08

上世纪60年代初,“直板正胶打法”作为主流打法为我国乒乓球“打江山”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一度奠定了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如今,随着两面反胶弧圈球打法风靡全球,直板正胶也逐渐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退隐,不过在业余乒乓圈,这种传统打法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所谓传统的直板正胶打法即左推右攻快攻型打法。它要求选手在实战中站位离台较近,靠速度和落点的变化来创造机会。这种打法的得分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以正手进攻为主,尤其是一板突击下旋球具有很强的突然性,堪称直板正胶打法的看家本领。在业余选手的比赛中,通常很少见到多板回合的出现,如果一名运动员正手突击下旋球的能力足够突出的话,那会很容易在比赛中占得先机。

如何练成直板正胶的“一招鲜”

掌握侧身步法是重中之重

无论哪种打法,侧身进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步法是否到位,直板正胶打法更是如此。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三种侧身步法:首先是并步。并步可以用来处理反手位角度偏大的球,它可以使身体的角度充分让开以调整击球位置,有利于完成发力击球的动作。

其次是单跨步。如果处理反手位弧线较低、角度偏大的急球,采用并步有时会来不及,毕竟运用并步时两脚需要同时移动的距离较长,需要的时间也就更长,因此更适宜采用单跨步。以右手选手为例,单跨步时右脚直接蹬地,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就可以直接实现侧身。这种侧身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很快,而且左脚跨出后蹬地的力量也有利于击球后的快速还原。不过,单跨步很难使身体完全侧开,选手只能移动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击球位置依靠手臂和上半身动作进行击球,这样对身体保持平衡的要求也就更高。

第三是跳步。这是一种在实战中运用频率较低的侧身方式,一般只用于搏杀套路中。例如在选手发球后站在偏中间位准备正手进攻时,对方突然回球到自己的反手位。此时采用并步和单跨步都会让不开位置,而且会错过击球的最佳时机。此时仍想坚持采用正手进攻的话,就可以两脚同时蹬地,整个人跳起来,赶在来球的最高点进行击球。使用这种侧身方式击球的速度快,力量大,而且可能会给对手在判断出球方向时造成干扰,使其无从防守。但如果击球的落点不好,被对方堵回来的话,不管堵到哪儿,都很难再实现下一板衔接。毕竟人在腾空击球时容易失去重心,落地后的步法和动作都需要重新调整。

突击前引拍手位要高

在侧身引拍的过程中,直板正胶打法与反胶弧圈球打法的要求有所不同。拉弧圈球可以等来球弹起的下降初期击球,这样出球不仅速度快,弧线低,还能更好地控制发力方向,保证拉球质量。因此在侧身引拍的过程中,前臂随着沉肩也会自然展开,有向身体右后方引的趋势,动作幅度相对更大一些。

而对于直板正胶打法来说,尤其在打突击下旋的时候,原则上最好是抓住来球弹起的最高点进行击球。因为一旦到了球的下降期,就要加摩擦。虽然正胶胶粒上有一些小纹路,可以增大触球时的瞬间摩擦,但毕竟正胶几乎没有黏性,光靠加摩擦来增强进攻质量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引拍时,虽然右肩要沉下来,但球拍位置基本要在台面上方,即击球的起手位置较高。同时腰部稍微后转,前臂展开的幅度也要比较小。这样可以对来球高度的判断更准确,保证抓住最高点,在身前完成击球。

突击时击球点要靠前

正胶突击下旋球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撞击为主,要求选手对来球的旋转判断非常精确,在击球瞬间将拍形立起来,并决定向上发力多还是向前发力多。这种击球方式的突然性比较强,出球速度感和力量感都很明显,但难度也相对较高。第二种是以摩擦为主,主要针对旋转更加强烈的下旋球。尽管正胶基本没有黏性,但胶粒也会和球体产生一定摩擦,如果通过前臂小幅度收缩产生的瞬间爆发力去击球,也能抵消来球旋转。用这种方式击球时可以通过手腕的爆发力控制弧线,增加稳定性,但速度和力量相比第一种要逊色不少。

有些球友在侧身突击时,虽然有转腰动作的辅助,但两脚基本定在地上站得很“死”,这样也就不能使下半身的脚、膝、腿的力量传递到腰部,继而再传到大臂、前臂和手腕,使全身发力连贯起来。因此在平常练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光动上半身,不动下半身。此外在击球瞬间,我们要让击球点尽量在身前。如果过于靠后的话,不仅会因为被球顶住使发力受到影响,还会使攻球路线受到制约。而且击球点靠后会让发力时的腰无法转动到最充分的状态,这样回球的落点也就基本固定在对方的反手位半台(对方为右手),使对方更容易防守。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大家在侧身时身体可以稍稍往后退一些,保证在身前击球,并且选择来球弹起后的上升后期击打。这样不仅转腰的爆发力可以充分释放,保证了出球的突然性,还能使进攻路线更灵活,更容易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突击质量的小窍门

作为直板正胶打法来说,抹、撇等小球技术可以使用手腕发力,但在侧身突击时,建议初学的球友先尽量不要运用手腕力量。如果在用反胶拉弧圈球时,手腕通常会有一个由外展到内旋的过程,而对于摩擦性能远不如反胶的正胶来说,拉球时手腕一旦甩开,就很容易摩擦不住球,很难控制球的弧线。当然,手腕并不是完全不可用,当大家逐渐找到控球感觉后,在引拍过程中可以让手腕稍稍外展,然后在击球瞬间通过瞬间抖动来加强摩擦,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对于手腕,建议大家在“不用”到“用”的练习阶段中,先把力量放小。因为突击并不代表击球时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正胶突击下旋球的核心是“突然”,即使动作再小,只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就好。

当我们已经做好侧身突击的准备,但却突然发现对方的回球比预想的更短或更低时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想提高进攻质量,建议大家把动作幅度减小,运用一半甚至更少的力量进行瞬间击打,这也是所谓的直板正胶“点下旋”。点下旋也属直板正胶突击进攻的范畴,主要以击球落点为主,要求动作更加灵巧。这种突击尽管不用发很大的力,但一定要保证在身前击球,否则“点”的动作就会做不出来。而且客观上说,“点”过去的球如果落点不好,就不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容易被防回来。毕竟正胶击打的球虽然出球速度很快,但同样衰减的也很快。利用这种特点,建议大家在点下旋时,除了要做好击球后的还原准备,更重要的是在击球的节奏和力量变化上多下一些功夫,这样就会给对手造成更大的麻烦。

对于直板选手来讲,不管是传统正胶打法还是反胶弧圈球打法,中指在发力击球时的作用非常重要。使用中指发力不仅可以加大对球的摩擦,也可以向前顶住拍面以助发力,并将力传到拍头,达到最佳的发力效果。所以在平时练习中,建议大家多注重中指的发力训练,不断体会如何增加出球的质量。

另外我们再引申一些正胶发球的话题。很多球友会认为正胶胶皮本身并没有什么黏性,所以发球时不会制造出太强的旋转,实际上,这是错误意识造成的理解误区。发球时,只要在摩擦瞬间把力量爆发出来并作用于球上,那么无论是上旋还是下旋,都可以用正胶胶皮发得非常转。

历史上,中国队使用正胶练成一手发球绝活儿的运动员大有人在,用它发出的侧下旋看似不太转,实则比较“飘”,球在落台后会有往下栽的趋势。而且由于没有反胶那么好借力,所以只要对方在接发球时力量稍轻或是“碰”着接,回球就很容易下网。用正胶发出的侧上旋球比较“拱”,如果对方在接发球时拍形没有压住,回球很容易“飞”。正是由于胶皮本身的特性,正胶发出来的旋转都不是很好判断,建议大家在练习过程中要加强发球手感的训练,努力找到瞬间摩擦的感觉。这样在实战中,发球就可以帮上大忙。

如何练成直板正胶的“一招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