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 过了六十岁之后,我们离开了职场,进入了生活场,在人际交往方面,开始做减法了。 职场上的同事、客户等,利尽则尽,以后不交往,也没有关系。 可是,亲戚是随着血脉来的,没有办法割舍。就算你不主动联系,亲戚家有红白喜事,还是会通知你。 参与红白事,是需要随礼的。总不能空空两手去吧。 建议你,学会以下几条随礼的规矩,自己不吃亏,也留下人情味。 01 身体抱恙时,礼到人不到。 六十岁过后,你不是很老,但是身体却大不如前,生病是难免的。 如果你支撑着病恹恹的身体,还去参与亲戚的宴席,这是勉为其难的。万一在宴席过后,身体病灶更加严重,这就得不偿失了。 亲戚家的宴席,不会考虑特别周到。毕竟人多了,顾不来。 尤其是农村的宴席,你要是住一晚,一准是应付式地睡觉,没有太像样的床铺,被褥。 鉴于身体的状况,你还是不去宴席为好。安排其他的亲戚,代为转交礼金。如果有必要,自己打个电话,告诉亲戚,自己是什么情况,请多理解。 事实上,碍于情面,你带病去宴席,也会讨人嫌弃。这生病的老人,大家情不自禁地躲远。这也会让老人很不是滋味。 没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的东西,哪怕是兄弟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02 遇到穷亲时,随礼当接济。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亲戚在一起,也会趋炎附势。 有钱有势的亲戚家办宴席,大家都去,还给很大的红包。就希望通过宴席,把关系变得好一些。 那些穷亲戚,就没有很多人喜欢了,宴席也许是很冷清的。 你还会发现一个现象:给富有的亲戚一千块钱,亲戚不太在乎,毕竟他自己什么都有;给穷亲戚一百块钱,他是感激涕零的。这一百块钱,是他半个月的伙食费吧。 单纯从人情味来看,给穷亲戚大红包,更能留住人情,体现自己的善意、真意。 人到晚年,要懂得“润物细无声”。 直接拿钱给亲戚,也许对方不会要。人都会有骨气的,也怕欠人情。 借助宴席,你给穷亲戚大红包,这就照顾了对方的脸面,也真正帮助到了对方。 我的一个堂哥,其儿子考上了大学。却凑不齐学费。 在大家庭聚会的时候,很多亲戚就给堂哥的儿子红包。这一凑,就有了一万块。学费的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真的要戒掉“嫌贫爱富”的习惯,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亲戚。也许你这样做会吃亏,但是吃亏是福,是留下一份长久的情感。 03 老长辈交往,人到礼周到。 六十岁之后,父母在,这是莫大的福气。 父母不在了,叔叔阿姨、舅舅等长辈在,也是福气。 曾经,长辈关爱了你,也在过年过节给你小红包。 现在,长辈都很老了,甚至都走不动了。 因为以前的经济条件有限,很多老长辈是没有退休金的,靠儿女的赡养费过日子。 老长辈没有经济实力了,要给你红包,是很困难的。也许就只能给一二十元,表示一下。此刻,你真的不要介意。他们能参与你的宴席,就已经很给人情了。 如果你参与他的寿宴,那你就给大红包。这也是一份孝顺的钱。 一些聪明的人,在其他亲戚的红白事的宴席上,看到一些凄苦的长辈,都会给一个红包。 给长辈的红包,给一次少一次。给一次,也被感动一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我们经济条件还好的情况下,照顾长辈,这是回报,也是善意。 04 长期断联后,随礼也多余。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几年都见不到一次。 一些同辈的人,也会在六十岁之后,跟随儿女外出,到外地养老。也许过世后,白事都在外地办,没有落叶归根。 在外地混了多年的亲戚,他们和你联系,似乎一年都没一次。 当然,也有一些亲戚,长期不和你交往,就是偶尔遇见,你喊他也是爱理不理的样子。 一些亲戚,在你穷的时候,一点点帮忙的想法都没有,还落井下石。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亲戚关系断了。你都要习惯,没有必要把关系找回来。 断联的亲戚,他们有什么红白喜事,你也不要太主动了。非必要,就不要去参与了。 我们的礼数,是需要花钱的。明知道花钱,没有意义,还会被对方嫌弃,为什么要花呢?除非你的钱,太多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六十岁之后,真正能够有用的关系,都和自己的实际距离很近。大家在一起,起码能够搭把手。遇到大事,能聚一起商议。真的不必舍近求远。 05 某些人,礼金再厚,也买不来真心。 某些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随礼就是一块镜子,把人心的真实情况,反应得清清楚楚。 亲戚关系,也分三六九等。按照血脉,有亲疏;按照人情,有真假;按照人心,有善恶。 六十岁之后,我们一定要分得清关系的等级,别糊涂,把关系搞反了。 区别对待不同等级的亲戚,你会收获很多的人情,也会减少很多的麻烦。 谁说,礼多人不怪?精准送礼,更实在。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