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 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解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因此也有人说他是琅邪人今作“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唐开元进士,任御史,因被杨国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 安禄山叛乱时,颜起兵讨伐,被推为盟主。后入京,历官至史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国公。后人以其官名尊称“颜平原”或“颜鲁公”。唐德宗时,李希烈突然叛乱,颜真卿受命前往劝谕李希烈投降,李将其软禁,最后颜真卿不屈被害。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立的墓碑,简称《勤礼碑》。 颜真卿他博学、工词章,善正、行、草书,用笔遒婉严整,字体刚健笃实。他曾三次向草圣张旭求教笔法,同怀素论书法时说“写字应用折钗笔法”,就是用笔要像折金钗那样有力。 《勤礼碑》系颜真卿撰文并书——书法苍劲有力,是他晚年的成熟之作。 颜真卿一生写得碑很多,都题有他当时历官的全部职衔,独此碑只题“曾孙鲁郡开国公”——这是在他丢掉官职,被贬为吉州司马期间写的。故众多学者根据落款及风格怀疑此碑是伪托之作。 此碑1922年在今西安社会路出土,螭首方座,高268厘米,宽92厘米。四面刻字,碑阳书字19行、阴书字20行,每行各38字。碑的左侧书字5行,每行37字。右侧的铭文已被磨去。现存于西安碑林。 《勤礼碑》是唐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书写的“神道碑”。 此碑笔力沉着内涵、结体宽博、雍容端正,笔势相向而多内蕴,给人以庄重浑厚之感。 它既不像《多宝塔》那样方正谨严、秀丽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坛记》那样古拙中透露出几分霸气(夏长先语),是颜氏晚年楷书代表作之一。 今将其反色处理,做成米字格临本,以飨书友。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