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长两短”说的是哪三长哪两短?

 清阅书斋 2025-05-08

 / THANKS

俗话说,“人怕三长两短,香忌两短一长”。

“三长两短”,意思是害怕遭遇不测,遇到意外,同时也是对意外死亡的人的一种相对委婉说法。“两短一长”的香也代表着不吉利。

那么这个“三长两短”指的是哪三长哪两短?

“三长两短”一词出自明代戏曲家范文若的《鸳鸯棒·恚剔》:“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很多人认为,“三长两短”指的身上不同部位,人的身体和两条腿比较长,而两只手相比较短,暗示人去世时的状态。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三长两短”最早与象征死亡的棺材有关。

儒家著作《礼记·檀弓上》里边提到有关天子的棺椁样式,其中有这样的规定:“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

唐代学士孔颖达还曾对其做出解释:“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

棺材在盖棺盖时,一般会用钉子固定,但在古代早期铁钉并不多见,因此大多使用皮革捆绑,将棺材与棺盖固定在一起。

在绑的时候也很讲究,根据棺材板的长短来确定绑的皮革道数,“缩”代表着纵向,“衡”通“横”指横向。

由于纵向两端的木板较短,只需捆两道即可,而横向的木板较长,则需要捆三道,到后来人们从此引申出了“三长两短”。

也有一说认为“三长两短”原本指的就是棺木。

一口棺材由六块棺木组成,上下左右四块较长,上下两块分别象征天与地,左右代表着日和月。头尾的两块则较短,分别为彩头彩尾,总共就是“四长两短”。

而棺盖一般只有在下葬才会盖上,剩下的五块棺木三块长两块短,于是就组成了“三长两短”。

此外,人们在祭拜已故亲人的时候,会烧香烛纸钱,一炷香为三根,一对烛是两根,但一般香的长度比烛长得多,点燃后插在一块就成了“三长两短”。

虽然“三长两短”的具体来历已无从考证,但以上几种说法都与丧葬有关,而棺材、香烛之类都是活人用不到的东西,意味着死亡。

不过古人对于“死”这个字眼很忌讳,认为常挂在嘴边非常不吉利,因此常用“三长两短”来代替未知的意外。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五行学说来的。

在五行里面,金、木、水、火、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讲究的是相互平衡和谐,一旦失衡了,那就意味着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三长两短”就代表着五行失衡的状态。

比如说,一个人的运势要是五行失衡,可能就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儿,像事业受挫、家庭不和之类的。

当然,这个解释极有可能是后人牵强附会加上去的,因为“三长两短”指的就是死亡,而不是类似倒霉、不顺之类的生活琐事。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