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闭症:病根不在大脑,而在大肠?老祖宗一个很绝的'土方法',助孩子找回眼神和语言

 了然3z5ctoaa2w 2025-05-08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这些年,我接触了上百个“星星的孩子”,说到底,最管用的一句话就是——“欲启闭锁心,先扫肠中浊。”

为啥这么说?早在《黄帝内经》里就讲过:“肠胃不利,九窍不通。”意思是,肠子一堵,气机一乱,人的五官感知、思维反应都会跟着受阻。

图片

很多孩子肠道本就弱,加上从小吃得太精、太甜,肠道里的菌群早被搅乱了。积食生痰、痰郁成瘀,浊毒上行,堵了心窍。

你想啊,一个孩子,大便又臭又黏、肚子胀得硬邦邦、老爱放臭屁,这不就是身体在“喊救命”吗?经络被堵住了,灵气怎么进得来?孩子眼神怎么灵动得起来?他又怎么愿意跟世界说话、互动?

图片
图片

门诊医案

就拿我接诊过的一个小孩来说吧,小宇,五岁多的男娃,从小就爱吃糕点、冰冷饮料,蔬菜是一口不碰。两岁后家长发现他开始不爱看人、不怎么说话,一检查,说是“孤独症谱系障碍”。

我初见他时,孩子神情呆滞,不爱动,也不爱说话。大便两三天才拉一次,又黏又臭,肚子胀得鼓鼓的,一碰就躲,屁放得多,还酸腐味冲鼻。平日挑食吃不下,晚上睡觉不踏实,还常常手心脚心发热、脸色发黄,鼻梁根隐隐泛青。

图片

再细看,孩子眼神发空,白眼球发青,嘴唇周围暗沉,舌头偏红、舌苔厚腻尤其在中后段,声音低微,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哭闹,嘴里有股异味。摸他肚子,脐周硬胀明显,手指都压不下去。脉象左边弦滑,右边沉滞。

这些症状合起来,在中医上看,是“阳明腑实、痰热扰神,兼肝郁气结”的表现。

我按丹溪的“滚痰开结”思路,加上《伤寒论》里的四逆散,给他开了个方子:青礞石(先煎)、沉香末(冲服)、生大黄(后下)、黄芩、柴胡、白芍、枳实、石菖蒲、远志、郁金、焦山楂、鸡内金等。

图片

另外给开了个外用方:取吴茱萸30克、生大黄15克、芒硝20克,研成细粉,醋调敷在肚脐(神阙穴)上,晚上贴、早上取,借助药力透皮引毒,调理脏腑气机。

图片

复诊情况

小宇初诊服药七剂后,大便每天能排一到两次,肚子不再胀得难受,晚上睡觉也踏实了些。

二诊时,我见他通便已顺,就把生大黄去掉,改加茯苓、陈皮,健脾祛湿、化痰理气,让脾胃继续运化起来。

三诊时,孩子终于有了眼神交流,还主动拿起画笔涂涂画画,这是神气开始复苏的表现。我在方中又添了百合、地黄,养阴柔肝,安神润心。

图片

这样一点点调理,坚持了半年多,小宇如今已经能跟同龄孩子一起玩简单的游戏,问他话也能对答几句了。大便一直通畅,脸色红润了些,原先鼻梁那抹青色也慢慢褪去了。

图片

治疗思路

什么道理?

《灵枢》有言:“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这话说得透,肠胃一堵,气机就乱,自闭的孩子,往往就是“阳明不降、太阴不运”——一个不通,一个不动,怎么能神清气爽?

所以,治这类孩子,不能只盯着行为训练打转,要从三方面着手:通腑、醒脑、调神。先把肠腑这条大通道疏开了,气血通了,神才有地方落脚。

现在研究也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色氨酸代谢,进而打乱神经递质的合成,比如5-HT(血清素)这些,就是管情绪、管睡眠、管大脑清醒度的。中医早就讲了:“浊毒上蒙清窍”,说的就是这个理。

图片

我那方子里,青礞石、大黄是主力,泻实通腑、扫浊排毒;四逆散里的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一个升清、一个疏肝、一个破结,让气机上下有序,阴阳调畅;石菖蒲、远志是古法“开窍安神”的良药,让孩子的“心门”慢慢打开;焦三仙助消食、防生痰,是不给“火上加油”;外敷神阙,则借助“上病下治”之法,引邪从表而散,避免扰神更深。

图片

所以说,自闭症不只是“脑子的问题”,也是“肠子的问题”。孩子的肠道一通,毒浊一清,气机一顺,神明自然复归。老祖宗早就讲过:“腑气通,则神气清。”只要通得了“肚里的路”,就可能找得到“心里的门”。

家长们明白了吗?

图片

中医何友为

我是何友为,中医主任医师,公立医院副院长,从医四十余载。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因拖延治疗而加重的病情,深感惋惜。孩子误不起,家人等不起,健康更耽误不得!

图片

我选择做#科普,只为帮助更多人。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正被#自闭症 及其共患病(#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焦虑#精神分裂#躁狂双相等困扰,欢迎找我。我愿尽心尽力,助每一位求助者走出困境。

我常年在#武汉坐诊,外地的朋友也别太担心,#线上问诊 同样方便。希望我的经验,能为大家伙儿带来希望与帮助。

感谢你对中医做出的贡献

分享

点赞

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