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英(1904-1959),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人,一等模范接生员。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张伯英出生在凯里市凯棠乡一个贫苦的苗族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自幼未入过学,成年后和丈夫一起给地主家当长工。 1949年贵州解放后,新中国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让张伯英苦难的生活焕发了新机,她积极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参加到当地的农村工作中,并迅速成为各项运动中的带头人,被选为凯棠乡人民政府委员。 1951年9月,积极向上的张伯英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在凯棠乡举办的接生员训练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接生知识。 回村后,立即向当地的群众宣传妇幼保健卫生知识和新法接生的好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大家一时难以接受,指责她不应该在大家的面前讲生孩子的事,甚至有的还不让儿媳和女儿来听。 对此,张伯英毫不气馁,深入群众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有孕妇的家庭,她专门登门拜访,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四次,直到孕妇家人认可,孕妇接受产检。 为了满足当地群众妇幼保健和接生的需要,按照“本人自愿、公婆同意、丈夫支持”的原则,张伯英组织8名苗族妇女,组成新法接生小组,“四勤四不怕(即口勤、脚勤、联系群众勤、检查孕妇勤和不怕脏、不怕臭、不怕困难、不怕苦)”面向群众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1952年,在张伯英的率领下,新法接生组采用新法接生119人。 1953年,张伯英又培训新法接生员383人,让凯棠乡村村寨寨都有了自己的接生员,当年新法接生率94%,张伯英也因此被评为贵州省“一等模范接生员”。 1954年,张伯英在凯棠乡组织起21个接生小组、42个妇幼卫生组,将全乡的新法接生率再次提高两个多百分点,达到96.8%。 1956年,张伯英带头参加全国性的“除四害讲卫生”运动,被评为“除四害讲卫生”模范,出席贵州省爱国卫生运动表彰大会,获奖旗一面、奖金25元。同年,张伯英当选为贵州省妇女联合会候补委员。 为学习张伯英的先进事迹和接生经验,贵州省文化局专门绘制了连环画《模范接生员张伯英》,印发全省推广学习。 “记录榜样,传承精神”——苗族历史名人征文活动进行中,期待您的来稿! ![]()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文章来源:赞高 |
|